有几个月了,忙得不可开交。
几次电话和信息都没有能深入地沟通,今天得点宽裕,吃完饭和家人一起喝茶聊天,突然电话响了,一看是久未联系、但感情很深的小兄弟。
接通之后,他的几句表白,差点让老江湖的我,都有点顶不住。
他的表白,直接热烈:“我就是想听听我哥的声音,多久没有听到了。”
惭愧地哈哈两声,述说了最近的不易,忙乱得不行,没有及时接听电话和回信息。
这个兄弟的故事,讲起来非常的长,我准备将来用他的故事,写一本个人奋斗的书。其实,现在已经可以写了。
这个兄弟本姓赵,我们姑且称他为小赵吧。认识他是在2007年,2006年12月3日,那天小雪纷飞,我受命到郑州筹建公司。在新筹建的一个分点,招聘了一个负责人,刚开始人比较少,后来慢慢的人多了起来,大约有100多人的时候,有员工建议设立一个食堂以方便员工用餐。
我们的负责人就推了小赵,初次见面的时候,他瘦瘦的,1米75的样子,怯怯的,87年生,当时20岁。初中毕业就跟着人在外面打工,做过不少行业,后来跟人学了厨师,聊了几句,他不善言辞,但感受到浓浓的江湖义气。——这可能是很多从小出来走江湖的人的共性,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流传最为久远的一种精神。
试过菜之后,看了刀功,还不错。一般而言,招聘厨师,光听讲是不行的,一定要看实操,到厨房看其做事的习惯。实操包括很多,一般先从切配开始,学厨师的,都是先从切菜开始。这跟练武功一个理,入门先站三年桩。没有基本功,啥也做不成。
考切配,最简的就是切土豆丝了。
一个指令就好,1毫米,30斤。看看他能切多久,再看看切的均匀程度,这样下来,基本功就清楚了。再看上灶,观察他的整个过程,最后看打荷,其实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看看有没有产品意识。
看完之后,就是试吃。先从外观上看,再尝味道,口感,火候等。
做完这些,小赵额头上已经冒汗了。我轻声地跟他讲,明天来上班吧。
……
这样,小赵就成了我们员工食堂的第一个厨师,剩下的事就交给他了。很快,他就组成了一个团队,慢慢地这样一个保障的部门就建立起来了。也与同事们打成了一片,沟通上也没有问题。我们的定价一直很好,早餐2.5元,中晚餐5元,管饱。
有一次,我看到小赵在看别人打乒乓球,问他怎么不打,他说不会打,也没有拍子。我就带一支我过去用的拍子给他,教他发球和接发球,他很用心,很快就可以和同事们有来有往了。
小赵家里有弟弟。后来结婚,我有事,没有去成,派副手去跟给祝贺的。再后来他去了养老机构,我鼓励他去读一个大专,再读本科,他在郑州大学拿到了学历,今年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他电话里告诉我,过了线,等着复试。跟我讲,他连着两个月不睡觉背单词,头发掉了很多。
再讲,他在郑州买了一套三居室,付了首付,贷了款,朋友也资助了一些,岳母也给了不小的支持,我知道他前年才在老家盖了房,花了三十多万。
……
小赵现在是养老业内的专家,他会越来越好的。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越来越成功。
这里不多讲,关于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值得挖掘一下,应该能形成一部小说,对于某个阶段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变迁是有价值的。
愿他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