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没有强大的自我、清晰的边界和原则,很容易成为被动的工具人,成为一个自我感动式的大机器里的螺丝钉,随波逐流,按部就班,没有自我。
“君子不器”,如果把自己当作一个器物,其实是把作为人最宝贵的东西弄丢了。如何摆脱工具人的命运,成为拥有工具和使用工具的人呢?
1.做自己的领导者 ,可忙不可盲或茫
要学会独立思考,做自己的领导者。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向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靠在了正确的墙上。
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匮乏非常普遍,很多人把“领导”作为一个名词来看,我的领导是谁,我需要被领导。其实,一个人最重要、最需要的领导其实是他自己。
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这正是自我物化的表现。思考麻烦且辛苦,很多人不愿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在意什么,结果成了茫然、盲目、忙碌的工具人。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不盲且不茫,可忙可不忙,不要把别人的目的地当做自己的终点,你要做的是每一天都更接近自己的目的地。
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要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对成长有何帮助,不要只低头拉车,要抬头看路。如果付出能让你得到更好的成长,不断抵达风景更好的远方,那一切都值得。如果觉得自己像是被蒙上了眼睛,原地打转的拉磨驴,你要立刻想办法停下来。
2.升维全局战略,降维战术焦点。
管窥(tunneling)是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管子以外的东西是看不见的。对于某种资源的稀缺,会造就心理上的管窥效应,让你过分去追逐那个资源,而失去整体而长远的判断。
工作时要避免只盯着考核目标、奖金的多少?你要看到更大的全局:这个任务让你收获了什么?对你有何帮助?你还有什么样的方式进一步改进它?
3.拒绝“伪勤奋”
借力比尽力更重要,成功不会仅仅因为忙碌而靠近我们,还要看我们为什么而忙,是不是忙得正确。除了勤奋,我们还会用别人的经验。
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重新制造轮子,你周围有很多现成的轮子。要主动向身边的人借力和求助,很多事情并不一定需要从零开始,在前人打好的地基上,学会用合力而非用蛮力,可以更好更快地抵达目的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