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 / 2385字
阅读时间 / 5分钟
这是前两天,有幸在M&Y社群里做的一个分享稿,也想在这儿记录一下。
其实每一次的分享,对分享人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梳理认知的过程,一次检验自己「知行合一」度的考试。
做了一些整理,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
主题:如何摆脱「忙·盲·茫」的状态?
时间:5分钟
正文:
哈喽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做分享。
其实「忙·盲·茫」这三个字的状态,我想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或正在经历的过程。
像我自己现在也还是会有这些烦恼,觉得这或许也是我们人生的常态,间歇性出现在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里。
想用拆解关键字的方法,跟大家聊聊我的一些看法,能力有限,很多东西自己也在学习,在此也跟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忙:
忙碌的“忙”,关于这个字,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蔡加尼克效应。
也许有同学听说过,听起来很学术的名词,不过跟大家说一个例子,大家肯定就懂了。
比如最常见的,我们正想找一个东西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放在哪儿了,后来索性不去管干其他事情的时候,却突然“哇,我想起来了”,对,就是这样的感觉,我想大家也一定也有过,对吧?
还有就是,洗澡的时候,路上闲逛,静坐发呆,甚至坐马桶的时候,会时不时想到一些平常不曾有的想法和灵感。
这些都是这个叫做蔡加尼克的记忆效应在起作用。
这个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帮助我们试着停下来,避免无效率地忙。
延伸一下这也是说,为什么人越是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时候,越是需要放松、散心的原因。
所以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中途被中断片刻,或者临时出去晃个神,遛个弯儿,回来继续时反而会提高效率。
其实这也是我们总说,孩子学习需要劳逸结合的原因。对于职场人来说,拒绝穷忙,学会“偷懒”,也是一项技术活。
“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诸多高效能人士经常提到的一个秘密武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利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借此也想呼吁我们大家,都能把运动重视起来,不管我们多忙,要记得身体永远是那个最重要的“1”。
盲:
盲人摸象的“盲”,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应该都还记得。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对于很多事情的了解,很多时候都是片面的,甚至是偏见的。
就像那些摸大象的盲人。
所以,这也是现在的人们提倡终身学习的一点原因吧。
但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离开学校以后,就已经停止了学习,很少去主动学习了。而且步入社会越久,我们也越是能明白,很多重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没有教过的东西。
在这儿也很高兴能遇到各位优秀的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所以像我自己来说,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尽可能的去多读一点书,所以分享一点自己的读书经验吧,希望对大家有用。
1. 把书放在随手就能够得到的地方。
办公桌也好,家里的床头柜、客厅也好,我们成年人的学习也需要环境。关于给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多教育学家老师也都说,如果可以的话,让书出现在你家的任何地方,包括你家的马桶旁。
2. 手机里,把微信读书和微信挨着放在一起,以提高微信读书的打开率。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去点微信,不是因为来了消息,而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去点那个图标而已。可以试着多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见缝插针,三页两页地读,不知不觉就可以积少成多。
3. 大家可以试试有声读物,比如樊登读书、喜马拉雅等。
跑步的时候,通勤的路上,早上洗漱的时候,或者可以当作整理家务时候的背景声。在这儿也想分享一点跑步经验,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到听书内容的时候,你会发现5公里不知不觉也就跑下来了。
4. 散步的时候,或者出去玩,可以多去去书店。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像我蛮喜欢去书店或者图书馆逛逛,不一定要买书,也是觉得,那是城市里难得还能让人心静下来和慢下来的地方。看到那么多书那么多不知道的知识,人也容易变得谦卑和吸收到一些上进的动力,对生活中的时间也会变得珍惜起来。
相比于最近有什么电影在热映,很少有人关注最近又上市了什么好书。
其实读书也有舒适圈,就像人们说,我们不能老是做着同样的事情,却奢望拥有不一样的回忆。如果总是读看得懂的书,那知道的永远都是已经知道的东西。
当然了,不管怎么样,书是读不完的,但就像那句话说的,学习是一种态度,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嘛,是吧?
茫:
迷茫的“茫”。关于这个字呢,首先想起了断舍离,也是这几年自己的一点深刻感受吧。
学习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人都在过载前行,需要时常提醒自己做减法。
我自己之前也是那种囤课囤书的重度患者,像我自己也在公号里写过一篇文章,反思说,为什么说对于我们现代人,“断舍离”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刚需。
我们都知道,注意力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一种稀缺资源。焦虑,往往也是因为注意力过于分散。
就像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所说的:
我们该做的,是多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而非「关注圈」。虽然有时候区分两者并非那么容易。
所以才需要我们经常去反省,做事有没有聚焦,有没有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即「影响圈」里的事情。
学习也好,投资也好,教育也好,运动、演讲、写作、英语、画画也好……
就像李笑来老师说,干着这些长期主义的事儿,却总用短期眼光来期待当下的反馈,是我们很多人焦虑的主要根源。
或者说,我们总是很难摆脱那种有点急功近利的心态。
但其实,越是长期主义的事,越值得做,也越能体现出复利效果,也越是需要一个人的热爱和坚持。
对人对事,我们总能听到,喜欢的才能长久。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适当的焦虑也有益进步,可以督促自己保持学习,保持好奇。
多去花点时间,多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真正热爱、擅长什么。试错的路上,没有失败,只有成长。而影响力也好,变现也好,这些都是让自己变好路上的副产品。
就像有个问题说:不确定性频发的时代如何更加淡定面对?
回答是:尽量只做能做一辈子的事。
最后,想用猫叔的一句话来和大家共勉:
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