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我的吊唁和回忆》

读《我的吊唁和回忆》

作者: 一树清芬 | 来源:发表于2024-01-01 14:27 被阅读0次

《我的吊唁和回忆》作者是廖承志,吊唁和回忆的对象是宋庆龄。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和母亲何香凝女士是孙中山和宋庆龄的亲密战友,在漫长的革命工作中,廖承志和姐姐廖梦醒也与宋庆龄构建起了诚挚的革命情谊。
这篇文章分成两个部分,第1部分写吊唁,第2部分写回忆。
在文章的第1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与宋庆龄临终之际的最后一次谈话。1981年5月20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宋庆龄忍受着高热和虚弱的折磨,心中却还念念不忘两件事情。第1件,在1981年5月1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接受她入党并且在人大常委会一致通过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早在1950年,宋庆龄就曾经向向中共中央写信,阐释自己的入党意愿。1981年5月宋庆龄已经88岁,病情危重。在病榻之上,当被问到是否还有入党愿望时,宋庆龄已无法说话,只能用连连点头来表示自己的心愿。当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接收宋庆龄作为共产党员。在重病之中的宋庆龄感谢大家为她做的一切。这展现了宋庆龄的坚定永恒的革命追求。第2件,关于自己死后归葬的问题,宋庆龄要求将自己归葬于上海自己的父母和长期照顾自己的保姆李妈身边。她不愿“挤进中山陵分享中山先生的光辉”。这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共产党人的气魄。
在文章的第2部分,作者回忆了与宋庆龄同志相交相识65年漫长岁月中的一个难忘的片段。1933年春天的上海,革命形势危机重重。宋庆龄突然单独一个人来到了何香菱在上海的居所,那时候他通常是不轻易出门的。此次造访,宋庆龄有两个问题询问廖承志。“第一上海的秘密工作还能否坚持下去?第二你所知道的叛徒的名单。”廖承志的回答是“我自己也要去延安了”以及一份匆匆写就的叛徒名单。宋美龄将这份名单藏在香烟里,而后匆匆告辞了。廖承志想让母亲去送送宋庆龄,他的母亲何香凝却说:不用送,也不用打电话,我们一向如此。果然宋庆龄也没有打电话过来。这一件小事,表现了宋庆龄的勇敢和智慧。
宋庆龄的一生地位崇高又波澜壮阔,经历过多次危机。在这篇文章中只写了两件事情,却将宋庆龄作为一个革命者无私无畏的形象完整地展现出来了。这种对人物和事件的把握值得我好好学习。

相关文章

  • 吊唁引发的回忆

    昨天上午,师范时的同学M打电话通知我说:“WyH同学的母亲去逝了,你去不去吊唁”。我听后亳不犹豫说“去”。 ...

  • 吊唁

    慎言健行勤为公, 海南关北留影踪。 先机掌控铸业绩, 生源择优储才英。 一身戎马树风范, 路半转企助司兴。 走过六...

  • 吊唁

    今天你终于熬过了苦难 庆幸,往日的破碎边角 没有堆砌成你的封棺盖

  • 吊唁

    大舅家的儿媳鼻癌,撑了10年,昨天走了,一早吃过早餐,随先生一家过来吊唁。 这位嫂子,我未见之前,听闻人非常和善,...

  • 吊唁

    青壮相夫合家贤, 勒位持家美誉传。 扶子教孙丝未尽, 黄泉路上泪难干。

  • 吊唁

    尤梦死了,村里的人都去了他家吊唁。 尤梦是自杀,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死。有人说他得了神经病,有人说他得了抑郁症...

  • 吊唁

    远客悼旧亲,近时无音信,忽传噩耗来,徒悲往日情。

  • 吊唁

    叔公94岁的母亲周一过世,周五要出殡,父母通知我们回去吊唁。 今天吃过午饭后,我坐动车赶回东方,和老大一起去叔公老...

  • 吊唁

    昨天,李校长打电话问我有无时间代他今日去一个同事家吊唁——其父逝。我觉得能代领导去做此事是一种荣誉,于是就答应了。...

  • 吊唁

    我看每一个人的面庞 亲切的,熟悉的 都在梦里出现 这是我见他们最后一面 我在散步时,无不心怀敬意 面对身旁每一个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我的吊唁和回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yu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