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去教科书中常见的“时代描摹”、“社会背景”等洋气词汇,最让读者喜爱《傲慢与偏见》的原因,应该就是它生动勾勒出的英式乡间生活。饮食男女,纠结着古今中外的所有家庭,但就是在这简单又看似琐碎的细节叙述中,作者简·奥斯汀轻易就把读者带入了18世纪末的英国乡间,咀嚼品味距今200多年前的生活的烦恼,如此熟悉又带着些许时空上的疏离,让人感到亲近又新奇。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全书开门见山的第一句,下了一个貌似真理不容辩驳的判断,略显突兀,但配合之后贝内特太太对嫁出女儿抓狂式的执着,却能在读者心中形成了一个深刻印象。但凡想到《傲慢与偏见》,总会不由自主地脑补出有钱的单身汉达西先生,和他想要迎娶的伊丽莎白·贝内特小姐,一个在生人面前不苟言笑仿佛傲慢,一个则对这份傲慢产生了无由的偏见。阴差阳错之下,两人的感情经历了重重误会,直到最后焕然冰释,才让读者呼出一口长气。
优秀的小说一般总能得到“世象百科全书”之类的褒扬,无论是曹雪芹还是巴尔扎克,他们笔下的各个角色、风物、时局描绘无不合理而妥帖,作者像是上帝造物一般,以遒劲的笔力创造了一个活灵活现、逻辑自洽的新世界。若称《傲慢与偏见》为伟大的小说,未免有过誉之嫌,但简·奥斯汀细致的观察与优秀的文笔,融入自身经历,在书中搭建的这个世界确实已为无数人喜爱。现实中,有一位继承了大笔遗产的男士追求过简·奥斯汀,但奥斯汀没有接受,她终生未婚,没有找到自己情感的归宿。导演朱里安·杰拉德曾经拍过一部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描述了奥斯汀的人生。影片的前半段几乎就是《傲慢与偏见》的翻版,她的生活环境和笔下的伊丽莎白·贝内特小姐极为相似,但人生的结局却大为不同,想必是用小说补偿了自己的遗憾。文章憎命达,看来小说也是一样,没有对缺憾的体验与思考,也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圆满结局。
除了祝福贝内特小姐的婚姻,其他人物的境遇和举止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虽然描写的是200年前大洋彼岸再彼岸的世界,但人物的所作所为似乎能够跨越这些鸿沟和我们产生共鸣。我们都曾见识过许多网友扎堆吐槽,控诉催婚的各路亲戚,贝内特太太大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女儿简·贝内特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美人,大概贝内特太太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风流人物,但膝下无子,整日为五个女儿的婚事操心,让她蜕变成了一个极为现实的人,只要能把女儿嫁出去,即使让韦克翰这样的赌棍浪子当女婿都在所不惜,甚至沾沾自喜。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及世故的人生观,但因为忧心自己是一个27岁仍未出阁的“老姑娘”,为了生活的保障而嫁给了柯林斯,即便后者是一个永远在说一些不合时宜奉承话,唠叨而无趣的牧师。
正如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读者渴望幸福,但那些不幸的似乎会让我们更有感触。年齿渐长,柴米油盐不断压迫风花雪月而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劳顿一天,疲倦得不想动弹,或许这部小说能够让你恢复一些元气。那里面不仅有浪漫的爱情,也有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家长里短。看着这些陌生的人物在遥远的舞台上表演着观念的共鸣,这幅俗世风情画一定会让你着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