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盛装舞步之“和鸾凤和鸣”——《诗经·召南·何彼襛矣》赏析

盛装舞步之“和鸾凤和鸣”——《诗经·召南·何彼襛矣》赏析

作者: 今日的一缕英雄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19:22 被阅读37次
    棠棣花

    《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

    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

    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

    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棠棣花

    注释:

    襛(nóng):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

    唐棣(dì):木本植物,又称作棠棣、常棣。春天开花,秋天结实,花白色,国小味酸,可以食用,也就是《召南·甘棠》中的甘棠

    曷(hé):同何,怎么。曷不:何处不。

    肃雝(yōng):雝通雍,指声乐悦耳和谐。

    王姬:东周的周平王的孙女,东周周桓王的女儿。

    平王:指东周的周平王姬宜臼(jiū)。

    齐侯:指齐国的诸侯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缗(mín):合股丝绳,此处指钓鱼线,喻男女合婚;是婚姻恋爱的隐语。维、伊:语助词。这两句指男女双方门当户对、婚姻美满。

    棠棣花

    译文:

    怎么那样的秾容艳丽?如同唐棣的花朵般美妍。

    何处不声乐和鸣? 王姬出嫁的车驾真气派壮观。

    怎么那样的秾容艳丽? 如同桃花李花般娇艳。

    平王之孙美艳动人, 齐侯之子玉树临风。

    什么东西钓鱼最方便? 撮合丝线做成钓鱼线。

    齐侯之子玉树临风, 平王之孙美艳动人。

    棠棣花

    理解好这首诗的关键是把握好“肃雝”这个词语,历代诗经阐释者对于“肃雝”的解释大概有四种:

    一是《毛传》中的解释,《毛传》从德性方面入手,把“肃雝”解释为“敬、和”之意,这种解释在两千多年的传统儒学对《何彼襛矣》的诗旨的解释中占据主流地位,并不断的被秉承、沿用、采纳。

    棠棣花

    第二种解释是将“肃雝”视为王姬之行车之时给人造成的视觉观感,即为“严肃和睦的气象”、“庄严雍和的气象”,就是行车时的车队的样子。第三种对“肃雝”解释就是王姬所乘之车上的铃铛发出的悦耳和谐的声音。第四种对“肃雝”的解释就是一种优良的品德,特指对妇德的称颂。

    盛装舞步之“和鸾凤和鸣”——《诗经·召南·何彼襛矣》赏析

    要想理解“肃雝”这个词语,须先从字形,字义,以及周代的社会风化,德政,贵族统治阶层生活的文化习俗各个方面入手对“肃雝”进行探讨和研究。“肃雝”最早的写法实“鷫雝”,都是鸟名,后来“肃肃”“雝雝”引申为拟声词,指小鸟振动翅膀飞翔的声音,拟鸟儿和鸣之声,二者简化合一为“肃雝”,都可以用来形容音乐和鸣之声,古代钟鼓铭文上就有“肃雝”一词来形容钟声,周代贵族的衣服上有佩玉,车上有鸾和。车马行进时会发出悦耳和谐的声音。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一支大型的车马队伍在行进时还要保持整齐划一的步伐,车马要走出“肃雝”的悦耳和谐之声,首先这些王室的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才会走出如此整齐划一的“舞步”。

    桃花

    朱熹《诗经集传》中说:“王姬下嫁于诸侯,车服之盛如此,而不敢挟贵以骄其夫家,故见其车者,知其能敬且和以执妇道,于是作诗美之。”朱熹所说的“敬、和”与车马又有什么关系呢、《大戴礼记·保傅篇》中有一段详细的关于贵族所乘车马上的“和鸾”之鸣与“敬、和”之德的关系“居则习礼文,行则鸣佩玉,升车则闻和鸾之声,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在衡为鸾,在轼为和,马动而鸾鸣,鸾鸣而和应。声曰和,和则敬,此御之节也。上车以和鸾为节,下车以佩玉为度。”就是说,贵族子弟行走,驾车之际,听佩玉之响,闻鸾和之鸣,无异于师,保耳提面命的“敬、和”之德,无时无刻不在耳边回响,经常能提醒到自己的言行举止。

    盛装舞步之“和鸾凤和鸣”——《诗经·召南·何彼襛矣》赏析

    文献记载,周人“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根据这样的记载进行分析,贵族子弟在学有所成之后,在重要的活动场合,要表现出这种仪态和乐之美,是展示自己的良好修养与美好的德行,王姬所乘之车上的驾、和“肃雝”和鸣,即是表明她在长期的礼乐及道德训练中已经培养出了“敬、和”之德行,总之,在周代,贵族们身上的佩玉及马车上的驾、和的“肃雝”之响,是她们“敬、和”之德的一个外在的表现形式。

    盛装舞步之“和鸾凤和鸣”——《诗经·召南·何彼襛矣》赏析

    整部《诗经》中,还有两处出现了“肃雝”这个词语,《周颂·清庙》中就有“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周颂·有瞽》中就有“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的记载,都是指声乐悦耳和谐之意,所以小编认为借“肃雝”之声来赞扬王姬“敬、和”的德性是符合诗经时代的本意的,所谓的“肃雝”之声出,“敬、和”之德成,就是这个道理。在《何彼襛矣》中,诗人借王姬出嫁时衣服的秾容之盛,车行时肃雝的样子,来写婚礼的隆重与豪华,以及周王室对王姬出嫁后过上幸福生活寄予的厚望。

    盛装舞步之“和鸾凤和鸣”——《诗经·召南·何彼襛矣》赏析

    题解:本诗描写贵族嫁娶的场面,新娘华美的服装,盛装,车马的肃雝悦耳和谐的样子,美丽动人的新娘,新娘新郎的门当户对,和鸾凤和鸣的婚姻。

    赏析:

    《何彼襛矣》一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是“美王姬”之作,云:“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也。”古代学者多从其说,朱熹《诗集传》也说:“王姬下嫁于诸侯,车服之盛如此,而不敢挟贵以骄其夫家,故见其车者,知其能敬且和以执妇道,于是作诗美之。”近现代学者大都认为是讥刺王姬出嫁车服奢侈的诗。高亨《诗经今注》却认为是“周平王的孙女出嫁于齐襄公或齐桓公,求召南域内诸侯之女做陪嫁的媵妾,而其父不肯,召南人因作此诗”。袁梅《诗经译注》又持新说,以为是男女求爱的情歌,诗中的“王姬”、“平王之孙”、“齐侯之子”不过是代称或夸美之词。我以为此诗是为平王之孙与齐侯之子新婚而作,在赞叹称美之余微露讽刺之意。这样的解释都有失偏颇,未能从诗作年代的社会风貌,德政,以及贵族统治阶层的生活和文化习俗入手去探讨,是不切合实际的牵强附会之作,故小编在赏析时不予采纳。

    盛装舞步之“和鸾凤和鸣”——《诗经·召南·何彼襛矣》赏析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极力铺写王姬出嫁时车服的豪华奢侈和结婚场面的气派、排场。首章以“何彼穠矣?唐棣之华”一问一答开场,诗人用唐棣花儿起兴,铺陈出新娘子王姬的美丽动人与盛装之美;三四句“曷不肃雝?王姬之车。”二句俨然是路人旁观、诗人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交相赞叹婚礼马车队伍的整齐划一的声乐和谐之美;是王姬出嫁场面的的生动写照、真实写照。次章也以问答开场“何彼秾矣?华如桃李。”以桃李为比,写出了新娘的美丽动人与盛装之美,生动地刻画新娘的光彩照人。三四句“平王之孙,齐侯之子”二句点明两位新人的身份,在“华如桃李”的衬托之下,渲染两位新人身份的高贵。

    盛装舞步之“和鸾凤和鸣”——《诗经·召南·何彼襛矣》赏析

    一二章的问答以复沓的写作手法,重唱咏诵,这样写的特点就是为了点明这场婚礼的盛大与和谐。末章一二句以“其钓维何?维丝伊缗。”开场,遣词用句的改变是诗意的升华,用合丝而成的鱼线为兴,表现男女双方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婚姻美满与金玉良缘。三四句“齐侯之子,平王之孙。”与第二章的“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前后位置互换,强烈而又照明的写出了新娘和新郎的和鸾凤和鸣,这一对贵族阶层的新人门当户对,也将人们寄予的婚姻美满美好的良好愿望推向了高潮,深化了诗旨,强化了主题。

    棠棣花

    小编在《召南·羔羊》一诗的赏析中说过:《诗经》产生年代距今已极其久远,加之秦朝的焚书浩劫,真可以说得上是劫后余生,汉代之前靠着说经人的口口相传而得以延续下来,在传承的过程当中,后世历代注经人各抒己见,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文字含义的演变,解读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想和误读,故历来有“诗无达诂”的感慨。对于诗旨的解读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和缜密的思路,才能做出合乎最初诗意的解读。

    盛装舞步之“和鸾凤和鸣”——《诗经·召南·何彼襛矣》赏析

    这首《何彼襛矣》就是一首反映西周初期贵族,尤其是王室之女下嫁给诸侯国公子的婚礼场面的一首诗,华丽的服装,华美的声乐,悦耳和谐的和鸾凤和鸣,新娘的美丽动人和人们对美满婚姻的良好祝愿。用车水马龙来形容最恰如其分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将诗经时代社会的各个风貌最大程度的保留了下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让我们能透过文字,穿越时空,最大可能地去窥知西周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盛装舞步之“和鸾凤和鸣”——《诗经·召南·何彼襛矣》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bs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