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国内的汽车展览,总是人头涌动,甚至还象歌手演唱会,卖起了门票,这也是转型时期的趣事之一。今年4月25日开幕的北京车展,经过电视和平面媒体的渲染,尽管经济下行,照样赢得了不少眼球。
据说开展当天,标价3200万一辆的汽车,就被一中国富豪买走。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推出了适合中国人心理层面的E系列加长汽车。至此,几乎所有世界豪华车阵容,只要是在中国生产汽车,想卖中国人钱的厂家,统统丢掉了他们原有的审美观念,按中国人的喜好,汽车一律加长、加宽、加高。
汽车问世一百多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逐渐成为轮子上的国家。汽车仅仅成为人们克服自然距离的一种工具。生产什么样的汽车,什么样的人,因为什么事,开什么样的汽车,从环保、安全都形成了成熟的审美理念,甚至包括俄罗斯。在美国,布什总统父子最爱的是皮卡,中国人却不准皮卡车入城;已退位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下班时间开的是一辆类似于富康的小车,从来没看见中国领导人开车兜风;俄罗斯总理普京喜欢他们生产的拉达吉普。
中国人对汽车的需求、审美理念,还停留在封建时代,汽车外形要像轿子,最早引进国内生产的三款汽车,桑塔纳、富康、标致,要说技术含量,最先进的是富康,结果中国人最喜欢桑塔纳,外观象个轿子。
早些年,中国的领导喜欢坐在汽车的前排,那是受了慈禧太后的影响,大英帝国曾经送她一辆汽车,车夫在前面开车,慈禧不干了,这世界上还没有敢站在她前面的人。闹了个笑话,在科技进步的历史书中留了一段花絮。
对外交流活动多了,看见老外遇到公务活动一般坐在后面,于是又邯郸学步,跟着改过来。外国人身材高大,肥胖者居多,他们生产的汽车一般能满足需求。一到中国,身材瘦小的中国领导就坐不进去了,甚至乡村干部也有类似的感觉。大凡在中国做官的,恨不得把天安门装上轮子,好让他们四处显摆。
生产汽车的外国人先是不理解,派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到中国调研,原来中国的领导人是有架子的,即便坐在汽车后排,他也要翘二郎腿,随时摆出讲话、训斥人的姿势,同时,汽车后排空间的宽窄体现了领导对权力和资源的占有欲望。原来如此,以赚取利润为主的商家,立马顺应。于是乎在国内生产的汽车都加长了,屁股上多了个L,以示和国外版本的差别。反正在中国销售一辆宝马、奥迪、奔驰、凌志汽车的价钱,在西方可以买两辆以上。
有人说,婚姻是一双鞋,合脚与否,只有穿鞋的人才知道。中国的城市无论北京、上海,还是丽江、乐山,街道都显得过于狭窄、拥挤,这就决定了无论多好的汽车,马力多大,都只能像蜗牛一般慢慢爬行。
这些年屡见不鲜的交通堵塞,停车困难,每天都见诸报端,何况车身一长,重量增加,空气阻力增加,消耗能源比普通汽车多,还不利于环保。人们仍然一味的追求长车,许多热衷于自己驾车的老板,乐此不疲。就像西方的礼宾车司机,在拥挤的街道艰难的行进,真是一个奇怪的,损人不利己的驾乘行为。
透过我们对汽车的审美需求,说明了我们与文明世界的差距,从渴望霸占长车的心理层面分析,暴露了我们内心的软弱和不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