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文章憎命”之语。
起先不理解。
后来以为文字写的越好,命越不好。
适才重温《孟子》对天选之子的定义: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天选之子之所以能走出困境,唯有有忧患意识。
突然间对“文章憎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人在困顿之时,心中苦楚,全身心都在文字上,文字才会有神采。
人在安乐之时,神采飞扬,哪有时间绞尽脑汁磨练文字?写出的文章大多是平庸之作。
当初写小说时就有这种感受,每遇挫折和坎坷,文字越发有神,生活滋润了,文字反而没了神采,写不出来了。
人一旦有了使命感,就不想在安乐窝里待着了,一定会有忧患意识,不计辛苦努力耕耘。
备尝艰辛,只为磨练心性,不想消磨意志在安乐之中。
想有大出息,就要有大抱负,大志向,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唯有如此,才能有大作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