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万物是上帝在创世之初就安排好的,所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所有的事情,都是从前发生过的,也是未来将会发生的。
我们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人,让你爱得死去活来,你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这样陷进去了,还拔不出来。
周围的人告诉你,你中计了,你什么都好,就是眼光不好!你恶狠狠地向周围的人瞪了回去,自己一个人在爱情的苦海里沉浮。
有人会说:“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蠢得人呀?”其实,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罢了。
再一次读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我对书中于连这个人物又萌发了新的感悟。
就连毛姆也说:“于连在司汤达笔下非常生动,是在各个时代都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我第一次读《红与黑》的时候,还在读高中,那个时候读这本书,是把它单纯地当成一本世界名著来读的。
那个时候只是觉得于连的野心比较大,他想要依靠才华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这个想法比较困难。
于是他就打起了女人的主意,想要通过贵族的女人跨越自己的阶层,可是最终却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得不锒铛入狱,最终走上了断头台,结束了自己这短暂而又热烈的一生。
这一次再读《红与黑》,我发现于连身上其实是有优点的,首先他是一个非常上进的青年,他有思想,有谋划,同样,也有野心,有追求。
他的原生家庭并不好,给不了他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常年受父兄虐待,可是他不仅长得出众,也爱读书,有才华。他凭借熟记拉丁文圣经的资本在瑞那夫人家里当上了家庭教师,并悄悄和瑞那夫人谈起了恋爱。
当他们的恋情被市长知道后,于连不得不离开,他又一次利用他的才华,征服了侯爵家的小姐,就在他的梦想快要实现的时候,一封揭发信让他开了枪,被捕入狱。最终,走向了断头台。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我居然对于连起了怜悯之心,我觉得他也挺惨的,谁不想过好日子?虽然他虚荣,心口不一,但是正是因为他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才真实呀,这才符合真正的人性。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适合反复阅读,而且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