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结伴的旅行者

不结伴的旅行者

作者: 飒霏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6:20 被阅读0次

           菩萨低眉,是为了不与世人眼光相接。

           朱天文的《巫言》中头一章,标题便作《不结伴的旅行者》,里头写到同为不结伴的旅行者的“我”与“帽子小姐”,在某旅行团中相遇,四目相碰便迅速各自移开,瞬间皆晓得对方的潜台词为:“拜托千万不要跟我说话”。

           这是很有意思的桥段。“我”与“帽子小姐”旅行的目的不约而同,即远避客套寒暄、世俗规矩,哪怕几日也好。所以有人说,很多人走是旅游,一个人走才叫旅行。旅行,是旅行者想找个时间,跟自己说说话。

           从我多年的经历来看,我是个坚定的不结伴旅行者。一半是因为合适的旅伴难寻,另一半是因为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谁也不用顾及谁的玩法。多年前我初到丹麦留学,陌生的环境令我心有戚戚焉,也曾想过结伴出游挪威,但原本一口答应同行的几位,临到买机票的当口,却因休假时间不和,迟迟不能确定出行日期。这一拖,两个礼拜就过去了;再问他们,当初急迫的心情被犹豫的语气所取代,“等忙完这阵子,再说喽”。于是,我牙一咬心一横,只买了一张自己的机票,干脆利索地飞到挪威去了。你瞧,旅行不过就是这么简单,定一张票,背一个包,带着一颗好奇的心,说走就走了。

           从此我踏上了不结伴旅行之路。从欧洲到澳洲,从南亚到中亚,转眼护照持有近十年,几乎每一页都贴着签证或盖上了印戳。

           当我还是个学生时,独行欧洲,有时住青旅,有时为了省钱,夜宿机场火车站,背包放在长凳上当枕头,躺上去便睡。在我的印象中,那时我遇到过很多和我一样的不结伴的旅行者,其中不少是女性。但那个时候出现在欧洲的中国旅行者不多,偶尔遇见,也是在附近国家留学的学生,独自出行,没什么稀奇。旅途中遇见了,相视一笑,一边用英文问,你是中国人吗?另一边立即用中文回答,是呀是呀。两边便搭上了话,旅途中的一段路,就有人搭伴而行了。有时候,单独的旅行者越捡越多,自然而然成了个小队,在挪威、在芬兰、在爱沙尼亚,这样的事情都成为我旅行记忆中非常温暖的一部分。

           即便是没有在途中捡到人同行,我也在一个人的路上,跟自己玩过很多种游戏。我曾独自行走六小时,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间放声高歌;曾在悉尼的蓝山里用镜头寻找春天的一百种花;也曾在台湾当沙发客、让当地人骑着摩托车带我去吃好吃的早点。在那个没有朋友圈的年月里,我眼前看到的、镜头里拍下的,无法立即传递给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让他们点个赞,但,我从未感到无聊。

           在国内,滇藏线徒搭的过程中,我也遇见过不胜枚举的不结伴旅行者。他们当中有人行走,有人骑行,有人搭车;相同点是,他们都很强悍,他们都有倔强,他们都不畏惧孤单。孤单,在一条类似朝圣的路上,不本来就是题中之义吗?

    不结伴的旅行者,多半是打算到无人知晓的地方,对己而言是一路修行,亦是对日常的一次玩世不恭。

    当然,不结伴的旅行者也有他们的烦恼。看到惊艳的景致,你得忍住尖叫,礼貌地请路人帮你拍一张照片;想住带独立卫浴的标准间,你得承担两个人的房费;行至浪漫的地点,你得安慰自己以后有机会与心爱的人再来。

    不结伴的旅行者得承认,他们偶尔落寞,偶尔对深藏心底的某个人说:“看到了吗,多美!”

    不晓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旅行的路上,结伴的中国游客多了起来,以至有些地方竟比比皆是。情侣、家人、闺蜜……身边都有那么个人。国人又习惯了用微信,每每出行,第一要务即拍照,随时随地需要用wifi,只期待把照片发到朋友圈,收获无数点赞的那刻。

    我只身走过那么多地方都不曾胆怯,近两年却在结伴旅行的国人的包围中败下阵来。他们一小撮、一小撮地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或窃窃私语,耍着自拍杆大叫,似乎非要把不结伴旅行者的孤独感给逼出来不可。而他们也因为有人陪伴,几乎不再与陌生人交流,更不会友善地问一句:要不要和我们一起玩?

    是我过时了。这些年,踏出国门的中国人都是为了旅游,而非旅行。有钱,有攻略,有Google地图,有网易翻译官,出行如此方便,图个开心,有何不可?谁要我这样的人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其实我也羡慕他们——愿陪在他们身边的人能让他们开心。我只不过是感叹一句,旅行者,独自上路的英雄主义,越来越淡薄了。

           对面的法国姑娘问我:“你一个人旅行?”

           我说对呀。

           她惊讶地说:“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独自旅行的中国人。”

           我们彼时正坐在贝加尔湖畔胡日尔村一座民宿的餐厅里。我和她是这座民宿当天仅有的两位客人。窗外寒风咧咧,餐厅里却温暖如春,晚餐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出来。

           我和面前这位法国姑娘竟然都是三十岁。她在叶卡捷琳堡做自由摄影师兼法语老师,也是不结伴的旅行者。她说:“我在贝加尔湖已经待了很多天,遇见的全是成群结队的中国人,大部分时间,只有我一个白人。他们三三两两说说笑笑,然后扭头看到我一个人在旁边,就问,‘嘿,你还好吗?’”她摊摊手,眼睛往上翻了翻,说:“然后我就说:‘我很好啊,为什么不呢?’”

           我微笑。我注意到她手边有一只笔,和一本摊开的笔记本,里面满满的写着一些东西。她的照相机也随身携带,看到客栈一家的小儿子躲在闪闪发光的圣诞树后面,便顺手拿起来“咔嚓”拍了一张。

           “今天可以跟您学做汤吗?”她问正厨房里忙忙碌碌的老板娘。老板娘招招手,示意她进去。她愉快地告诉我:“我已经恳求了老板娘好几天了,想要学做经典的俄式晚餐汤,今天她终于答应我了。”姑娘在厨房里认认真真地搅拌汤汁,询问各种调料的分量,我在厨房外看着她,心里由衷地叹了一句,这才是旅行呀。

           我尝了一口她捧出来的汤,抬头说,咱们来聊聊中法两国的剩女吧。两秒钟后,我俩哈哈大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结伴的旅行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fv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