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为什么会想写东西,看到趁早小米粒在大群里发写作主题卡片,其实都还没有思考,下意识的原因就直接归类去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当年看三毛的撒哈拉故事才小学升初中的年纪,其实并不太能看懂其中的意味。在娃娃新娘里那无法理解的远方苦难童年,看来只觉得唏嘘,再看到三毛和荷西去找寻骆驼头骨误留在了夜里沙漠的惊险经历,也觉得沙漠生活十分刺激。那时也才猛然发现原来沙漠也不仅仅只有课本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种苍凉。
后来再回看今日提纲部分,发现原来编辑部的分享也有来源相同的源动力。所以文学启迪的力量还是有一定的共通性的。
高中之后开始看武侠,榕树下,今古传奇,金庸,古龙,黄易。那时也看到了奇幻文的启蒙作家沧月,觉得她笔下的武侠世界的意境不同于其他男性武侠作家,留白的空间很多,也特别美。单纯地佩服和羡慕之后,在她的一些自述篇章里,才发现她是用研究生时光里每天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勾画自己心里的听雪楼,鼎剑阁,乃至云荒大陆。
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血薇》听雪楼系列,《镜》系列~
当时觉得构架一个那样的属于自己的世界特别有意思,所以也坚持地模仿一些小说的架构来练笔。但最终有课业的繁重,自己也挤不出来那么多时间,就慢慢地变成了有一搭没一搭。而高中时语文课的作文写作自由发挥时,就会变成自己最开心的天马行空时间。
后来再到接触更多言情小说和奇幻小说的时期,发现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最初的产生更多是来源于作者只是借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一段情节,或者一个结尾来展开自己的创作旅程。只是在抓取和追逐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时间不够,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放弃,所以,也就有了他们想呈现出来的故事。
而那个时候,自己也转而对日常的观察和经历的描绘更有兴趣。
后来的我,也会通过日记或者周记的方式去记录下工作中一些有意思的,有时还能带给别人一些欢乐,或者启发的。
这大概,就是我一路走来坚持写,又停了下来,又再坚持写的旅程。
而这趁早写作100天,恰巧是我在为自己进入猎头的部分描述出现了沮丧,瓶颈,想中断,以及写不下去的时期。
我想,或许换个思路,换个写作形态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于是,我的写作奇幻之旅也就这么顺利地再继续下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