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放假时,每位党员都领到了一本书,要求阅读并写出读后感。近日我翻开此书,乃是由本省的一位教育处长所著的《教育的理由》。细细研读,其内容着实不错,书中诸多论述皆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所谈及的诸多问题也与我们息息相关,比如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减负的意义,以及身为教师的生命意义与职业情怀等。
这几日阅读下来,其中关于中国教育过重课业负担的探讨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指出,除了升学竞争激烈、评价方式单一等因素,我们传统文化中盛行的勤奋观念也是潜在的影响因素。古往今来,中国人一直讲究勤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商贾农夫,在中国的教育格言里,劝人勤奋的金句比比皆是,如“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一寸光阴一寸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在中华文化里,勤奋刻苦被视为至高的美德。
诚然,勤奋确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然而倘若勤奋缺少正确的方法策略加以辅助,那么这种勤奋实则是无效的。另外,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所表现出的努力,看似勤奋,实则只是将勤奋刻苦化作取悦老师和家长的表演。他们每天看似态度端正,按时按点,起早贪黑,却并未触及学习的本质,此乃假勤奋、假学习。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令其真正愿意主动去学习,当有了兴趣及主动性的加持,勤奋便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标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