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写作课》:刻意练习很重要

读书笔记|《写作课》:刻意练习很重要

作者: 初柒的杂货铺 | 来源:发表于2020-12-12 21:47 被阅读0次

我是一个对神秘学很感兴趣的人。

什么是神秘学?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周易五行,以及国外流传进来的塔罗牌,都属于塔罗牌的范畴。

2020年我学了不少周易相关的东西,我的老师雍善先生不像其他江湖先生那样,总喜欢把事情说得玄乎其玄,他更注重的是以人为本。站在中立的角度去看问题,客观地找到解决方案,花最少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学习起卦的时候,雍善先生说我们要起心动念。也就是你想到这件事的瞬间立刻去起卦,一旦你的内容充满了想法,事情也就出现了偏差。

然而学科与学科之间是不同的,起心动念放在易学上非常合适,但如果放在写作上,写作人很难有大的突破。

最近我重新回听并整理了班中班里《写作课》的内容,鱼哥在课堂上讲了写作的框架。框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思考。

尽管他说可以只思考10分钟,但大多数的写作人,包括我在内,连这短短的10分钟都没有做到。

我们习惯了抓过一个选题来就写,写着写着发现偏了题,最终写出来的东西与最初的想法大相径庭。

写作不可以起心动念,它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挖掘,去跳出概念本身,找到更深层次的内涵。

艾丽斯·马蒂森在《写作课》这本书中写道,“职业作家会先设置一个初始问题,然后置身其中、环顾四周,思考‘与此同时,还发生了什么?还可能再发生什么?’,让新人物、新问题、新情况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出现。”

她的这句话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这也是著名的“5why分析法”所倡导的。只有不断向深层次挖掘,才能找出不同于以往的切入点,找出更贴合主题的案例,更触动读者的内心。

毕竟真正厉害的写作不人并不完全是单纯靠字数堆积起来的,他们靠的是刻意练习。

确定选题前,思考十分钟是刻意练习,拓展思维,自由联想也是一样。

“作者从一个想法出发,自由联想,迸发灵感,形成新认识,推翻旧认识,再尝试其他可能。--《写作课》”

传记类小说,它以人的生平为蓝本,我们可以顺着时间线一点点挖出主人公的与众不同。虚构类小说则不同,它需要我们先构思逻辑主线,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凌乱的。你很难一次就把框架搭建好,我们可以一边思考一边记录,把能想到的统统写下来,再进行取舍。

也就是说,在进行创作时,我们不要拘泥于手中的素材,尽可能地找出素材背后的逻辑线,把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文章更加充实。

然而,自由联想并不代表可以胡思乱想,我们要在动笔之前做大量调研和扩展阅读。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个征文公告,萌生出了投稿的想法。我想把几年前看《国家宝藏第一季》,《千里江山图》带给我的震撼和灵感写出来。

《千里江山图》创作于北宋年间,如果想要写与之相关的文章,势必要了解那个年代的历史,查阅资料,阅读相关文献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北宋历史的书籍很多,买是买不过来的,我等孩子放假后,带他一起去市博物馆借阅书籍。

虽然这个办法看起来有点儿笨拙,比起胡编乱造要麻烦得多,但它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专业领域露怯,为构思情节提供灵感。

距离日更365天越来越近了,虽然我没有具体做统计,但这段时间写了30万字是肯定有了,再加上之前的累计,早已经超过了50万字的门槛线。

可是我仍觉得差得很远,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进行刻意练习。

现在每天写作还是很随意,因为花心思去写很累。无脑爽文为什么受欢迎,不就是沾了个不用动脑的光吗?

但真的想要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成为职业写作者,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最近连续深入阅读了4本写作干货书,写了2万多字的读书笔记,以前不理解悟不透的,现在开始渐渐明朗起来,这就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至此,我在班中班立的flag已经完成了4/5,接下来我会用10天的时间,拆解一下张宏杰的《曾国藩传》。不过这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些书,我还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阅读继续研究,将刻意练习进行到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写作课》:刻意练习很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iy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