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钧老师在文章《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程海的成绩优异的高三男生,是一名特困生。在学校食堂买饭从来都是二两米饭,半份素菜。张老师觉得高三高强度的学习,才吃这么点东西,会把身体搞垮,于是很委婉的用自己存有200元的饭卡和程海40元的饭卡交换,200元足够程海考考前20多天用了。但没想到毕业时程海还给张老师的饭卡上还余160元,他仅仅花去他“自己”的40元。
这件事留给张老师的是感动加遗憾吧!感动于程海的要强,遗憾于她的善心没有实现。她说钱永远不是最要紧的东西,当有人用善心在给你温暖时,你应当赐给他一个机缘,因为有人会把你欣然接受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并期待你幸福的体察到他的良苦用心,也期待你日后同样成为慷慨地赐予他人温暖的人。
这个故事说的是老师给学生的爱心,反过来,学生如果赠予老师东西,老师应不应该接受呢?每到临近中考,学生家长都会给孩子们送来水果、牛奶等营养品。去教室上课时,时不时会有学生会把他的香蕉、苹果拿给我,但我都是推辞,不愿去拿孩子们的东西。现在想想,被我拒绝后,他们的心情是不是会有点沮丧?所以,昨天12班的一个男生跑到我身边,笑着说:老师,给你一块糖时,我欣然接受。并想着哪天返赠他一块糖。
一块糖很小,但传递着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老师对学生的呵护。怎样和学生拉进关系,走进学生心里呢?就是通过这样的小事情:每节课早去几分钟,和学生聊聊天;上课时,和学生开个幽默的玩笑;表现好的同学给个小奖励…,只要你能放下做老师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并在学生面前做一个真实的喜怒哀乐的你,师生的感情就能流动起来。
以后要让这样的感情交流洋溢在我和我所有班级的孩子们之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