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皮》原始情节,“山西太原有个姓王的秀才。一天天不亮,他在路上遇到个独行的漂亮女子。王秀才这人很好色,就追过去搭讪。女子自称是从大户人家跑出来的小妾,没地方去。王秀才就把她领回自己的书斋。过了几天,有个道士在街上拦住王秀才,说他满身都是邪气,而王秀才没有理会。回去时,竟发现屋里站着个青面獠牙的厉鬼,正在用彩笔在一张人皮上画,画好了往身上一披,就成了那个美貌的女子。
王秀才吓得连滚带爬地去求道士救命,道士给他一个拂尘,让他挂在屋门口,说这样就能吓退厉鬼。厉鬼来了,见到拂尘,一开始不敢进,后来鼓足了勇气,扯碎拂尘,进屋把王秀才的心给挖走了。
王秀才的弟弟王二郎去求道士捉妖。道士来了以后,发现厉鬼又用画皮术变成一个老太太藏在别的屋里,就用木剑砍下了鬼的头,把画的皮也收走了。
王秀才的妻子陈氏求道士救活王秀才。道士说,我的法力不够,你得去求街上那个整天躺在粪土堆里的疯子乞丐,他也许能救你丈夫,不管他让你干什么,你都不能生气。那个疯乞丐果然用各种方法当众羞辱陈氏,最后吐了一摊痰和唾液,让陈氏吃下去。陈氏照办了,乞丐却跑了。陈氏就回家搂着王秀才的尸体痛哭,哭着哭着,从嗓子眼里吐出一颗人心,掉进了尸体的腹腔里,心还会跳。陈氏连忙用手去合拢伤口,尸体居然慢慢有了温度。第二天,王秀才便活过来了。”
怎么讲一个吸引人的恐怖故事,三条规律。
1.利用恐怖感提升和放大其他体验。
就像川菜不是单纯的辣,而是把各种感觉都激发了出来,《画皮》也不是干巴巴的恐怖,它均衡地分配恐怖和浪漫、现实和幻想的成分。
2.恐怖的第二个规律,感动你的是细节,吓傻你的也是细节。
现代人的恐怖阈值越提越高,口味越来越重,很难说这是因为我们见多识广,还是已经被刺激麻木了。但几百年前的《画皮》,仍然能吓我们一跳,为什么呢?因为细节真的很到位。蒲松龄写鬼画人皮时,用了一系列的动作:画好后,把笔一扔,举起皮来,像抖衣服似的抖了抖,披在了身上。原文叫“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这个抖一抖,把这个场面送到你眼前来了,让人头皮发麻。
3.恐怖体验的第三点是,负责任的恐怖产品还有一条规矩,就是得安全可控。
电影院放过香港1966年鲍方导演版的《画皮》,据说把一位观众给吓死了,这就属于安全生产事故。恐怖片的目的是娱乐,而不是把人吓死。
花钱吃喝享福咱们能理解,花钱吓唬自己,也是人的需要么?还真是。我们知道,辣并不是味觉,而是口腔中的灼痛感,但很多人是没有辣就吃不下饭去。辣椒素能刺激一种叫脑内吗啡的大脑分泌物,你一听就知道,这是让人上瘾的。恐惧是人类最基础的情绪,在大脑中,主要由杏仁核控制。它不仅让人紧张惊慌,而且会释放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睾丸素,让人感到刺激和快感,所以,恐怖也会让人上瘾。
在现实中,安全地释放恐惧,属于心理刚需,永远都是赚钱买卖。在现代社会,恐怖电影和游戏,始终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畅销小说榜上,有一大部分都属于恐怖悬疑类,比如斯蒂芬·金的作品,你熟悉的可能有《闪灵》《肖申克的救赎》等。恐怖之所以会形成产业,是因为恐惧能给人带来生理快感和心理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