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维的漏洞(一)相干谬误

思维的漏洞(一)相干谬误

作者: 董一dq | 来源:发表于2017-11-16 22:42 被阅读233次

    上次写 《逻辑学导论》半程读后感 的时候提到了逻辑学中非常有趣一个话题——谬误。谬误这个词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角色,把谬误当失误、错误。但其实,谬误指的是一种常见的不正确的推理模式,它之所以常见是因为人们特别容易被它迷惑,忽视其中的错误。它就像思维里的漏洞,当你一旦对它放松警惕,一不留神就可能被攻破,忽悠瘸了。当我们在跟其他人据理力争针锋相对时,也要时刻注意对方是不是故意或无意的使用这些常见的谬误手段。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每种谬误都可以转化为强有力的武器来获取利益,广告、游戏、商业谈判、政治,无一不充斥着利用这种思维漏洞来操纵他人的低劣手段。就像我们对待程序漏洞一样,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们公布于众,让每个人都了解并打好思维的补丁。

    作者把谬误分为了四种:

    • 相干谬误
    • 不当归纳谬误
    • 预设谬误
    • 含混谬误

    我们这一次就先着重讲讲 相干谬误

    相干谬误

    相干谬误顾名思义,是把原本没有很强关联的两个命题认定为了因果关系。简单的说,就是“因为”和“所以”之间没有关系。再简单点说,就是“找借口”。

    这种“找借口”谬误有时候是说者有心,听者无心,那当你作为听者时,你就被忽悠了。还有的时候是说者无心,听者也无心,那么事情就会出现那种经典的模式——“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总感觉哪里不对”。一不留神,这种逻辑错误就被人们忽略掉了。

    那么就先来我们经常对哪些借口没有抵抗力。

    情感

    人都是有感情的,但往往思考感情和思考逻辑是很不相干的两件事。掺杂情感的逻辑也是最容易“忽悠”别人的,也就是感性打败了理性。

    举例来说,常见的归于情感的相干谬误有:

    • 诉诸同情
    • 诉诸嫉妒
    • 诉诸恐惧
    • 诉诸仇恨
    • 诉诸傲慢
    • ...

    这一类比较容易理解。诉诸同情谬误,我们经常在某某选秀节目上遇到

    “啊……我真的好惨啊,我上有年迈的老母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你看我歌还唱的这么好,所以你应该让我过”(这时候再哭一哭,评委要是不给通过,电视观众们就要砸自己家电视了)

    还有比如期末考试结束之后

    “王老师,我昨天晚上发烧了,状态很差,我真的很想复习,但完全看不进书去。你让我过了吧(哭哭)”

    很容易理解,只是简单地利用同情心来换取利益。

    再举一个例子,诉诸仇恨

    “这些日本食品没有一个好东西,你想想当年那些日本鬼子侵略我们中国多少年,杀了我们多少人!”

    这里需要重点提到的是“爱国”,爱国在合适的情形下是一种合适的情感,但它特别容易被人利用。比如之前很火热的砸日本车,抢日资零售店等等。再比如历史上最经典的利用爱国情感的案例的主人翁——阿道夫•希特勒。

    人身攻击

    与感情同理,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恼羞成怒,骂作一团,一个经典例子就是

    "你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因为你就是一个傻(-)"

    这种场景应该是在发泄情感而不是推理了,但很多时候利用指出命题提出者自身的一些背景甚至诽谤,可以使得推理看起来很有道理,这其实是很危险的。比如网络上经常出现的一种黑某某人的模式,是通过挖掘当事人以前的学历或者是其他可疑的可以当作污点的背景,来作为否定他现在做的事的价值的理由。经常逛之后的小伙伴应该想到了万门大学的童校长,甚至李开复也未能幸免。

    人身攻击中还有两种特别常见的谬误。一种叫 tu quoque(拉丁语,翻译为“你也”)的谬误,它是指以第一方的过失作为第二方过失成立的理由的推理方式。比如

    "你为什么要随地吐痰?" - “你不是也随地吐痰,你还有脸说我?”

    还有一种极其凶恶的,被称作“污泉(poisoning the well)”

    “你的推理能力有问题,你说什么都是错的”

    这种基于人的背景的推理,是直接否定掉了其继续反驳的任何可能,如果一旦被接纳为事实,那么当事人可真是百口莫辩,万劫不复。

    暴力

    当两个人吵架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时,可能就寻求更高效的解决办法了。比如

    “你不准瞅我,再瞅我削死你信不?”

    这种看似很低级的错误推理,有时候却难以捉摸,比如“强权即是公理”,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类似的,还有一种诉诸暴力谬误也比较隐晦,其暴力是隐含推理其中的,这种推理往往充斥着威胁。

    “我们不建议你采纳他的意见,这可能对你不利”

    假象

    愚蠢的人类很容易被假象欺骗,假象指的是一类看似存在,但实际并没有的凭空制造或扭曲事实得来的东西。其中常见的谬误有:

    • 红色鲱鱼
    • 稻草人
    • 不得要领

    这些名字看起来很有趣。“红色鲱鱼”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个典故,大体上是讲为了救狐狸被猎狗追捕,在树林里挂满训练猎狗用的深红色的熏鲱鱼,这种熏鱼味道很大,使得猎狗在追捕狐狸时被干扰而不知所措。同样,红色鲱鱼谬误指的是利用一些存在或不存在的事实和观点来扰乱和分散讨论者的注意力,以此来达到“蒙混过关”的效果。

    这种手段在政治辩论或者商业谈判上经常出现,比如为了推行某种法律,但其实支撑推行它的理由并不足够,推行者也许就会找一个与之无关但当下很热的话题进行讨论,而最后的目的是在众人不注意的情况下得到结论。即是所谓的“顾左右而言他”。再比如在找工作时,有的应聘者会很直接了当的询问招聘企业会给怎样的薪资福利,这个时候有的招聘官就会开始讲

    "嗯,张经理,您看您的简历里提到很多您之前做过的事情,包括您解决了很多问题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您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这和我们公司的文化非常地契合,同样在我们公司里,有非常多像您这样的人,大家都是勤勤恳恳互相帮助,我相信您来到我们公司之后一定不会失望的。"

    这时候,鲱鱼华丽地红了。

    稻草人谬误,和稻草人类似,是通过树立一个以假乱真的观点,然后对其进行批判来得到自己的结论。这个以假乱真的观点,往往是把对手的观点偷梁换柱似的解读为非常容易驳倒的观点。

    比如当下大家讨论很多的日本留学生江歌被杀一案,有的人说“很多人出来指责刘鑫,可他们没有完整地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我认为这样的指责是不合适的”。这个时候就会有一种声音出现了

    “你凭什么说刘鑫是无辜的?只隔了一个房间有人被刺了十刀她难道听不见吗?何况那就是她的闺蜜,而凶手也是她的前男友。你说这种人无辜你简直没有人性!”

    这里很容易看出来,回应者是把提出者提出的“指责不合适”解读为“认为刘鑫是无辜的”,然后对其进行反驳和攻击。很多时候这种误读不是那么容易发现,并且更难以向其他评判的人解释。那这种时候,大多数人都被有意或无意地迷惑时,被误解的人会处于非常不利的状况,甚至有的直接放弃了解释。

    不得要领谬误(Ignoratio Elenchi),有时候也叫做不相干结论谬误(Non Sequitur)或错误拒斥谬误。它指的是前提和结论毫不相干的推理,因此在一般意义上讲,所有的相干谬误都是不相干结论谬误。这种谬误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分类,指的是试图拒绝其他人的论证中犯的错误。
    它看起来和稻草人谬误类似,或者说更普遍一些。比如有人感冒了,你向他提出建议

    “多喝热水” - “不对,我觉得还是吃药最管用”

    建议中没有指出“吃药不管用”,甚至与“吃药”毫不相干。但反对者仅仅以此理由来进行反驳,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得要领谬误。对这种谬误很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

    解决相干谬误

    当我们遇到相干谬误时,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即是指出其不相干性。指出对方的论证或者反驳中,与你要表达的意思的区别。并且这种区别解释的越清晰,越有助于化解分歧。千万不要将讨论再引入其他更不相干的话题中,否则对于一个特别容易产生相干谬误的讨论环境中,这种无意义的争论是根本停不下来的。

    但也有时候,解释清楚其不相干的成本非常高。与其解释,我们不如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放松心态,彪悍的人生不需要总是解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的漏洞(一)相干谬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pr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