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媛创写作营作品集
关于《媛创写作变现营》,我想对你说

关于《媛创写作变现营》,我想对你说

作者: 姜如月 | 来源:发表于2020-03-23 13:03 被阅读0次


    在结营一周后才开始写大作业,是源于一个想法。我想等着写作营的热乎劲过去,再返回头来听一遍课程,审视一下课程本身。毕竟想法是个人的,不说出来就没有什么影响。一旦要提笔写下来,必须保证当时写的状态是经过理性分析的,这样才能有价值,以免误导他人。

    很奇怪的是,这两天复盘课程的过程中,脑海里总会时不时冒出一句话来。它是媛姐的微信签名,只有短短的五个字----柔软与坚硬。这似乎是她对自己的期许和要求,之前也见过许多类似的表达,比如“我祝愿大家,都能成为恶狠狠的好人”,再比如,对克己复礼的全新解释(哈哈哈,这个梗大家可以去看媛姐的微博哈)。

    课程的掌舵人既然有这样的坚持,那么这样的理念,势必也会融汇在课程当中。这也是为什么这门课一经推出,立马会让众多新媒体小白大呼相见恨晚的原因。

    下面我就来写一下,隐藏在《媛创写作变现课》中的那些“柔软与坚硬”。

    1、温暖贴心,打消你下笔的顾虑。

    这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写作变现课的基础课上。它从思维、输入再到输出,一步步让你建立写下去的信心。

    比如,在输出上,《有效练习》这一节提到,如果你因为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不满意,造成拖延的话,媛姐会告诉你关于写作的三个洗脑神句。当你对着空白文档心生怯意时,迟迟不肯下笔时,不妨把洗脑神句念出来,看看它的效果怎么样。

    除了洗脑神句之外,这一课中还给出了关于下笔的两个硬核技巧,让你既有术,也有法,克服拖延,克服完美主义。

    再比如关于输入部分,课程里专门讲了素材的搜索、收集,还有一个深度阅读法,条理清晰,可操作性特别强,真的是手把手在教你怎么做输入。

    2、归类实操,价值输出。

    心里有他人,这是新媒体写作的核心,也是第一课就讲到的内容。

    在解决了输入问题、写作思维和写作心态上的障碍后,课程里紧接着开启了实操课。

    在这一阶段,你会学习到关于选题、标题、框架逻辑、结尾、金句,还有故事要素等一系列的实操干货。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让你培养一种生产者的思维。你可以从整体上和局部上去拆解一片爆文。它为什么会爆,在选题上哪里出彩,是按照什么行文思路去构思的,它的金句好在哪里,符合哪一条标准。所有这些你都可以在课程中得到答案。

    需要强调的是,上面我提到的这些技巧,在课程中都是明确具体可衡量的,你要做的,就是学习和坚持实践。

    技巧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所有的硬核技巧都有一个共同的柔性主题,也就是价值分享。这也是媛姐在不同阶段的内容中,一直所强调的。比如,在标题那一节,她提到我们起标题的作用,就是为体现出你文章的价值,增强文章打开率。但是如果你一味注重打开率,不顾文章质量,加会陷入标题党的误区里,所以坚决不能做标题党。

    3、提升认知,让你领先一步

    李笑来说过一句话,写作的本质,思考能力才是关键。在写作课的内容里,你可以听到许多关于写作上的思考,进而提升认知。

    因为媛姐是做演讲“出道”的,之后又做了一系列的课程,有读书会,演讲营,情商课等等,可以说她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扑在了读书和实践上。所以,在写作课上,我们会额外学到许多硬性或柔性的知识点,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为什么,还会说出你想说但是不知怎么说的话。

    举个栗子,在谈到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金句时,她是这么解释的:人的大脑中有两个系统,直觉脑和思考脑。直觉脑专门处理简单信息,处理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很少。只有当遇到复杂的信息时,思考脑才会启动,并消耗大量的能量。

    出于节能考虑,我们的大脑不常动用思考脑,习惯于用直觉系统去处理问题。而金句的出现简化了问题,可以让人在认知放松的状态下,直接用直觉系统去处理问题。

    再比如,在讲到描述故事环节里的障碍时,她说你写的越细致,越容易形成画面感。而那个画面是读者最容易记住的。

    为什么读者会对障碍情有独钟?因为每个人都遇到过困难,他不一定成功过,但是一定遇到过困难。你对障碍描写的越细致,越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那么他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也就印象越深刻。

    为什么读者会对画面记得最清楚?因为画面直观清晰,易于理解,所以大脑对图片更敏感些。

    诸如此类的知识点,课程中还有很多很多。这种柔性知识点的穿插,同样会让学习者记得更加深刻。

    就像茨威格说的,要写作,首先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学写作,从清脑开始,期待你的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媛创写作变现营》,我想对你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qw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