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相似的经历?
离一件事的截止日期还有4个月,时间还长;还有2个月,慢慢做;还有2个星期,小焦虑;还有两天,抓狂。
下班回家了想看会儿书,充充电,心想离睡觉还有三四个小时,先放松10分钟再说,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立志夏天来临之前瘦成一道闪电,下载了运动软件,买了瑜伽垫,结果秋天到了,瑜伽垫还是新的......
有多少人靠「截止日期」这四个字活着。一边制定着完美的计划,下定决心好好完成,一边想着时间还长,能拖多久是多久,周而复始,直到回顾自己所浪费的时间,陷入到已经无可挽回的焦虑与矛盾中才明了:拖延症已是晚期。
拖延症晚期也没什么吗?
中国社科院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是:目前中国有80%的大学生和86%的职场人都患有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工作;13%的人没有人催促,不能完成工作。
其实这也就在根本上划分了成功与失败的两类人。
一位做科技报道的记者朋友曾跟我说,有时候在新产品或新模式的发布会上,经常听到有人惊叹或感慨自己也曾有过相同或类似的想法。可为什么成功的想法如出一辙,成功的人却少之又少?
你的想法,可能有一千个人想到了,有一百个人准备做,最后只有一个人做了。这其中或许是因为缺乏勇气、缺乏条件,或许仅仅是因为拖延。
长期拖延会把人逐渐变成生活的旁观者,沮丧的不是没有实现梦想,而是在这条路上始终保持「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拖延状态,直至再无开始的必要。
拖延是病,有没有药?
蔡垒磊老师在其《认知突围》一书中曾提到:「所有的拖延、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
什么意思呢?
比如,现在有人承诺给你10万,让你一个月看完10本书,并且每日上交读书笔记,做到就给你。相信在这种回报很清晰的情况下,很多人哪怕不喜欢读书的都是可以咬牙坚持下来的。
但是,如果这些事只是跟10万元有很强的关联,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约定,只是告诉你,这么做一定能挣大钱,相信有99%的人都坚持不下来。
因为很多人的认知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当回报不清晰明朗时,大部分人的动力就不够了,****从而表现出拖延的特性;而有些人,有远见,认知能力强,能够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回报,所以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努力。
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几个突破认知、告别拖延的有效方法:
◆ 学会分解任务
当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很长,难度很大的时候,很多人做着做着就放弃了。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对任务进行分解,将大任务不断地细分为每个小任务。这样,当我们获得阶段性的小成就时,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给自己提供继续努力的动力。
◆ 给自己阶段性的奖励
一样任务经过分解之后,仅仅依靠小任务带来的成就感,可能无法给你继续下去的刺激。这个时候,你可以给自己增加一个奖励,一个足够让你坚持下去的奖励。就好比儿时我们每次考100分家长答应实现我们一个愿望一样,这样的方法在心理学上早已证明是适用于人各个阶段的。
◆ 试想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后果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它的判断却是主观的,由你的大脑和思维控制。所以当你想要拖延时,不妨对拖延的后果进行一个严重的心理暗示。比如,被上司点名批评、被团队逐渐边缘化、甚至被开除......
◆ 打破你对原有概念的认知
一个人的认知程度,多半是基于他的见识、阅历。所以,在工作之余,要多学习,通过各个渠道了解行业内外的消息,跟上时代的变化;多看书,且不拘于类别,最好是各个方面的都看一些,这样思维会更开阔,对很多东西更能融会贯通。
加入非凡大叔「阅·享」共读计划,和群友共同交流读书心得,告别拖延症、成为行动派,扫码入群开启全新悦读体验。
人生几何,去日良多, 我们真正拖延的其实是自己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