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我爱上了寻古和郊游,闲暇间,我常穿梭于宜兴境内的山间小径;留连于三氿和两湖之间。 去看映峰桥下𠙶山的水中倒影;去听微风轻拂竹海时吟唱的四季沐歌。
我想踏遍宜兴的每一处山山水水,当然,和阳羡第一人物周处相关的名胜古迹,是我最向往的地方。
宜兴城内记念晋平西将军周处的周王庙,我曾去过无数次。但我更喜欢在芳桥阳山上的草鞋双墩和试剑石等地边徘徊。在这里,我可以闭上双眼,在脑海中演绎故人曾经热血的励志故事。仿佛年少时的周处犹在我身边,在他每日上山练功行至半山腰时,在这里甩落着他脚底粘着的泥巴,日久天长之后,这儿渐垒成了土墩;也仿佛我曾在那块巨石边,一起见证着周处当年除三害后,决意改过自新,在试剑石边砍石,从示立志报国的决心。
在这里,还有一个更加让我温暖和感动的民间传说。周处自国山村迁居阳山后,和母亲两人以耕种渔猎为生,那日其母生病,周处心急如焚,请来郎中为母诊治,郎中把脉后开出药方,需服用甘草汤来调理。周处遍寻甘草不得,遂到阳山荡中的一浮丘上,焚香祭拜天上星斗,虔心祷告上苍。天神为周处的孝心所感动,一夜之后,浮丘上长遍了甘草,取服后,周母病情随之痊愈。周处的孝道感天动地,以后这片浮丘地就被叫作了孝感墩。
那日,我又去芳桥,寻觅孝感墩遗迹的所在地,在潮音寺的西北角落上,我终于找到了它,原先有十多亩的土墩地,现在只留下了一个宽五米、长约十米的土坡。
但我寻古的目的,绝不是单单为了去抚摸一下那些冰冷的石块;也不是为了来这里嗅一下土丘中潮湿的气味。我们走近历史名人曾经身处的道场,就是以环境为载体,更多地去了解古迹背后的传说故事;去理解古人的价值观;去领略他们的精神力量。
周处年少时恃强凌弱、横行乡里,与南山白额虎、长桥恶蛟龙并称为宜兴三害。后上山刺虎、入水斩蛟、自己翻然悔悟,投名士陆机、陆云为师后,励志修身。睦邻尊母、敬老爱幼,是为孝;而后忠于国家、血洒疆场,赤心为忠。
周处孝感墩的故事将忠孝文化深植于宜兴人思想的根脉之中,是我们中华民族薪火相承的文化瑰宝。
蒋李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