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斗艳,美瓷如人青花瓷,在天然白泥上勾勒出青花,罩以一层薄透明亮的釉,如冰雪覆青花。再入1300度的窑火中涅槃重生,出窑后,其瓷莹润细腻,其花青翠欲滴,是一枝盛开在时光里永不凋零的青花。说起青花瓷,藏家们总会滔滔不绝。它集艳丽与素雅于一身,如此相冲的两个词汇体现在青花藏品上,却显得如此和谐。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瓷纯古浑厚,它着色单纯、落笔素净,大都以中国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晕染,图有栖鹤游凤、高人对弈、美人抚琴、牧童弄笛,叶石相依、花草相亲……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可询,一三玖,四玖壹零,六一五五,

青花瓷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胎体精细,洁白坚致,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看不见旋削痕,薄厚均匀。釉而光亮莹润,玻璃质感强,纯净无瑕,白中微闪青花,带有明代凤格。
二:青料。采用我国浙江产的上等青料,加以精炼。从颜色上看可分两种:一种是色泽幽静匀润,发色较青花柔和淡雅,没有太多的深浅浓淡的色阶,也有少部分是仿明成化的淡描青花,或仿明嘉靖青花的蓝中泛紫,淡描青花经常出现在一些小件器皿上,用笔纤细,淡雅宜人。另一种是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釉中有小气泡,釉面有橘皮纹,系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风格,由于是用国产料代替进口料加以描绘,只能采取人工浓色堆点的方法,来体现黑色斑点及晕散,比较而言,还是显得死板一些,缺少永、宣青花自然流淌、深入胎骨的效果。
雍正时期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青花胭脂红、珐琅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其中青花釉里红烧制很多,尤为精美,以青花绘辅助纹饰,釉里红绘主题纹饰,既保持了青花幽静雅致、沉静安定的特点,又增添了釉里红浑厚壮丽、鲜艳夺目的色调。如故宫博物院藏雍正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盖罐、青花釉里红三果纹双耳扁瓶等,即为此类器的代表性作品。

三、造型。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结构精巧,陈设与实用保持完美的结合,形成高雅而朴实的艺术风格。雍正青花善于博采众长,无论是仿古铜器式样,还是对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如瓜、石榴、海棠花等,不是单纯机械的模仿,而是以简洁、洗练的手法来增强其清秀的表现力。康熙青花中广为流行的棒糙瓶、凤尾尊、琵琶尊等器形很少出现,瓷器足部处理也没有前期常见的台阶痕、双圈足,均为滚圆的“泥鳅背”,用手抚摸十分润滑,俗称“灯草根”。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盘、碗、碟、杯、盅及各种小件文房用具外,还有许多大件琢器及创新式样。
雍正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工艺,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镇御窑厂受雍正皇帝的影响,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这是因为以宫中真品为摹本去仿烧,所以有时是真假难辨,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
总体看,有清一代,雍正瓷器是最完美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思别致,每类器皿都有多种式样。小件器皿线条柔和含蓄、轻巧俊秀,追求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大件琢器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间的协调、空间关系的适度、整体的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达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程度。

四、纹饰。雍正青花非常注重纹饰布局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能够按照器物的形体,配以适当的构图。用笔精细纤柔,构图疏朗、明快,纹饰简洁清晰,强调主题突出。官窑青花以绘龙凤及缠枝莲花为代表,画风工丽,花式一致。民窑青花不拘一格,运笔熟练,追求自然随意的画凤,具有很强的民间风格。
青花斗艳,美瓷如人。青花入瓷,永不凋零。它开在岁月的尘埃里,自顾自美丽,惊艳了时光。一如茫茫人海中你我的遇见,蓦然心动,寂静欢喜。

青花瓷,历经沧桑而经久不衰,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古色古香的瓷放在手边,即使不触,也已觉色香盈袖。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