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正月十五还是八月十五,在我的老家都过十六。阴历的一、六是我们村的大集,或许过十六与我们村的大集有关吧?(在我们周围的十里八村过十六的不少)
今年中秋正逢国庆,假期也放的多,我们回家了两次,第一次儿子开车回家,第二次我和媳妇骑车回家。
每次回家都是来去匆匆,这次在家住了一晚,雨打着梧桐加上风声、雨声、虫声……(土蛰子)猫叫、狗叫、鸡叫、鸟叫……(不知名的鸟在梧桐树上安了家)吵的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其间还去院里“熊了”(寿光土话,教训的意思)一顿狗,“谯了”(寿光土话,和教训差不多,有责备、呵斥的意思)一顿猫。也就管用二分钟,过了二分钟该怎么叫还怎么叫。
早上吃饭,我和父亲说“狗叫猫叫的,一后晌(晚上)木困好”,父亲说:“常了(习惯)就行了,你再住上两后晌保证能困着……”回家的次数虽说不少,住上一晚的时候却是不多……想来不由得一阵脸红。
虽说是过八月十五,但在我们这里十六是“正节”。我和媳妇说:“走,咱俩赶集起!”
村里的大集有些年头了,清末的《寿光乡土志》就有记载,能和稻田集,田马集,一争高下。
可以这么说吧,好几年没赶村里的大集了,叔叔,婶子,大娘,大爷,老爷,老嫲……好几年没见的也见到了,亲热可不是装的,拉着你的手,叫着你的小名。
“今年有四十了吗”,
“都五十多了!”
“白胡叨叨,有囔木大?”
“我和恁家小叔一样大,恁寻思寻思吧”
“咦!囔还就是不小了,觉着你还是孩子”
然后笑的一团和气。还是配钥匙的大爷实在,叫着我的小名说“好几年木见你了,也看出老来了”,我哈哈大笑“就是啊!我的头上都没有毛了……”又见村里的三叔坐在石头上,我也顺势坐下,比我大两岁的他,有小儿麻痹后遗症,腿脚不利索,前几年还能出去打打零工,这两年也不行了,多亏有好政策,村里申请了低保,再加上精神有些问题,一个月下来也有六七百元的补助,吃喝是不成问题了。用他的话说“我有残疾证,有朝巴证,一个月六七百,能吃上饭能喝上酒……”言语中透着知足。
炖了鸡,炒了菜,一家人过十五。(十六)照例还是弟弟喝啤酒,我和父亲喝白酒。父亲年轻时酒量很大,我们兄弟两个都喝不过他。现在岁数大了,不能让他多喝……
回城,捎着老娘擀的单饼,摘的石榴,拿了核桃,上坡拔了菠菜,还有吊瓜、南瓜、甜瓜……
回家一趟,感觉像是“扫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