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病人是家中的次子。他有很深的负罪感,这令他无处可逃。他的父亲和兄长都非常看重诚实的品质。病人七岁时,他告诉学校老师自己完成了作业,然而,作业其实是哥哥替他完成的。此后,病人带着这种负罪感生活了三年。最后,他找到老师承认自己犯下了大错。可老师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于是,他又哭着向父亲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次,他更成功了。父亲为孩子的诚实感到颇为骄傲,不仅表扬了他,还安慰他。尽管得到了父亲的原谅,但病人还是感到很压抑。因此,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这个孩子是要通过对小错误深深自责的方式,证明自己诚实和正直的品行。病人家庭中的道德风气非常浓厚,于是病人便有了在正直的品行方面超过他人的冲动。在学校功课和社会吸引力方面,他都觉得自己无法超越兄长,便想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优越感。在之后的生活中,他总会因为自己的各种错误而深感自责。他会自渎,学习上也经常会趁机作弊。他参加的考试越多,负罪感就越深。生活不断继续,他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此外,他的良心变得越来越敏感,所以他身上背负的负担也比哥哥要沉重许多。于是,他失败时,总会以此为借口。这位患者本来计划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份技术性的工作,但强迫性的负罪感总是折磨着他,所以,他只好每天都乞求上帝的原谅,根本没时间工作。后来,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被送进精神病院。当时,医生都认为他无药可救。然而,一段时间后,他的情况大有改观,医生便准许他出院,前提是若是复发就必须再回来。出院后,他便改换专业,开始攻读艺术史。——摘录自《自卑与超越》
![](https://img.haomeiwen.com/i4963628/c870e1c78e4ebff5.png)
有兄弟姐妹的情况,就有诸如上述性格的形成,但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事,从来都是祸福相依。
我们生活于环境之中,总是被环境造就着,同时也会多少影响着环境。大环境造就大个性,小环境造就小个性。
愿所有朋友,都能超越自我,影响着造就我们的环境,同时,也去适应着我们的环境。心中有爱,为爱感动,愿我们都能在环境中寻找那些微小的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