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病态人格的根源在养育过程中?!(2)

病态人格的根源在养育过程中?!(2)

作者: VOV不知道的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15:29 被阅读0次

从第一篇文章来看,人的性格养成关键时间是在6岁之前,之后就是一个强化进化的过程。

12岁后的半大孩子时期是一个人非常危险的时期,因为身体发育和环境从家庭-社会的变化,容易让人迷茫无助,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犯罪中极端案例多,“残酷青春”还真不是随口说说的。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经历青春期的,我个人的经历是比较无助的,这也是我后来比较喜欢研究心理的原因,因为我很想知道为什么青春期我不叛逆,但是成年后特别叛逆;为什么我对任何人事物都持有怀疑的态度;为什么我能理解黑暗人格者在想什么…等等。

以下就是关于12岁后的李玫瑾老师课程的笔记,希望对正在经历青春期的你、家里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有所帮助吧,正文如下:

青春期12-18岁性格形成期(人最容易出事的时期)重点在社会

重点: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朋友平等对待,亲子间要分忧分责,互相倾诉理解各自的不易,理清各自的责任,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信心

同性别发展朋友是在青春期早期,异性别发展朋友是在青春期的晚期,同性别朋友发展困难异性别朋友的发展就更困难,缺乏朋友就容易孤独和无趣,导致厌世。

12-18岁是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因为生理心理同时变化,14岁是旷课的高峰期,15-16岁是成瘾高峰期,孩子身高增长从仰视服从长辈变为平视(视觉高度对人的来说是直接体力的对比,矮的不敢惹高的)孩子就开始脱离依恋走向独立,对以往权威的否定,独立意识增强,自尊心强,开始逆反,这时候家长要把嘴闭上,别唠叨和反复说,别让孩子去承认错误。

这时孩子缺少社会阅历,容易用想象填补不足,容易被书本、电影、小说、动漫影响,产生虚幻认识,等到按想象去就业后,才发现不是那样的,所以培养广泛的兴趣才可以更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这时期受同学欺负是不会找家长的,如果去找坏孩子做朋友就一定是受欺负了想受到保护。

逼迫式教育会有很多问题,比如智力很高但是心里不阳光,认为都是自己努力来的不懂感恩,社会性不够无法排解压力,最后抑郁。家长要管孩子快乐不快乐,分数是学校管的,用商量的口气去交流,让他自己决定。让孩子决定家中大事,听他的意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和朋友的家庭情况,了解孩子为什么和这个人要好,比如孩子生日邀请他朋友来家里吃饭,如果发现他有不太好的朋友,可以把心中问题反问他看他什么反应。

孩子有坏爱好的时候,要和他沟通,共同成长,不要去劈头盖脸就否定,就像治水一样不要堵要顺着来。切忌打击孩子,找到优点去公开肯定。单一导致沉迷,只有学习就容易沉迷网络,以求逃避现实,应该去找到孩子喜欢做什么,以后想做什么,去发展他的能力,而不是去走独木桥。

父母缺失容易造成孩子早恋,还有就是学校里大家都恋爱了,自己跟风,这时候用文字交流,为此事表达高兴,同时告知风险,普及相关知识,告知什么是真正的爱,选择另一半的标准是什么,别做“打折商品”轻易把自己给别人,告诉孩子未来是有几条路可以选的。教育孩子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和自由,宝贵自己的生命包含身体健康、想要自由就要守法,人们互相间有情有义人生才有色彩。

反社会人格孩子怎么办?

这种人格智商一般都很高,他们对人没有兴趣没有情感,但并不都犯罪,犯罪都是因为人阻碍了他做大事,跟人没有直接矛盾,这是一种人格障碍,但是没有办法医治,反社会(出现在儿童期,体现在谎话连篇、不负责任、具有攻击性、难以感化、任性、不遵守纪律、轻易更换工作、没有羞耻感)家长要看住和陪伴有人格障碍的孩子,尽量减少孩子产生社会危害的几率。

犯罪人主要分为惯犯和累犯,惯犯是做同一类案件,累犯是刑满释放后又再犯案,统计发现一般这两类都是未成年就开始犯罪的占比很高,年龄多在11-18岁,是因为青春期对于善恶、性问题、真实的社会没有正确的认知,导致心理出现偏差,进而影响行为方式。

1、这个时期的孩子没有经济独立,但是看到流行潮流的东西又想要,就很容易靠偷和抢来满足需求。

2、这个时候孩子想要思想独立不受家里人控制、获得认同,才有安全感,但是智慧又跟不上,就会寻求伙伴在力量上的帮助,就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坏人利用沾染上不好的习惯,出现暴力攻击。

3、性需求产生但是找不到其他爱好或正确的引导,就会容易沉迷黄色出版物,就容易导致强奸行为。

很横的孩子,不讲理的孩子,一般都是父母蛮横不讲理,孩子是父母行为的镜子。

不愿交流的孩子,要去了解他的兴趣,去培养发展他的兴趣,产生共同语言。

离家出走的孩子,集中在14岁上下想要躲避父母不想学习,基本社会化(和亲戚和他人建立关系,产生更大范围的同理心)还没有完成,表达的规则(称呼,礼貌、礼仪)还没有建立,还没有学习如何防止侵害,为什么出走?

1、 父母长期缺失没有形成依恋,情感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被外人吸引进而出走;

2、 孩子遇到困难无法被父母理解时,很多父母忽略孩子的内心,只管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擅长什么,怎么发展也不关心,父母引导力的缺失,一味让孩子死磕缺点,导致压力过大;

3、大人爱孩子爱得没有分寸,没有在早期对孩子说不,导致孩子通过出走等行为要挟父母,很多父母把责任推给学校是不对的,因为家应该是一个人最本我最轻松的环境,孩子连这个环境都不要了,就是环境的问题。溺爱是一种不辨是非的爱,这会导致孩子也不辨是非、任性。

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是用言语和动作对他人造成恐惧和伤害,因为智力发展未完成阶段解决问题更多是诉诸于暴力,类似原始人的战争是体力争夺,孩子因为是弱者所以会要么欺负他人(家里缺少关爱、管教、贫寒/父母关系不好、家暴/溺爱纵容孩子的家庭),要么受欺负进而报复他人(发生比例更大,危害程度更高)会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由于孩子是不会找家长老师解决问题的,所以家长要细心观察,不要轻易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帮助有弱项的孩子(穿着寒酸、身体有残缺、智力体力差的、胆子小的容易受欺负)教会孩子如何处理冲突和威胁,暗中保护,支持孩子表达出来,告诉他大人的方法会比他多,让他意识到有问题找大人。

对他人生命冷漠的孩子,问题有三:家庭教育缺陷(家庭健全≠家庭功能健全)、过早离开学校、辍学后游手好闲。他不会想被害人的痛苦及其家人的痛苦,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建立孩子去想该不该做,后果是什么的思想,同时社会也需要制度上完善学校教育,适度的惩罚孩子也是一种保护。

心黑手狠无情无义的人有人格障碍,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风格,特性: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心理倾向:需求目标,兴趣爱好,比如虚荣爱面子、自尊心强。气质影响到性格,气质(反应的快慢聪明程度)是先天的。人格和社会需求偏差越大,越容易导致犯罪。某些人格障碍受身体健康方面的影响(无明显外在影响导致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会体现出无情无爱(没有同理心、感恩心)、冲动(不计后果)、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性)。轻度的人格障碍不会影响社会,只会让家人感觉他自私,重度的就是偏执、反社会。

后面会有专门的病态人格的详细分析,这里先不表,但是大家看完应该会发现这时期除了家庭之外,学校、社会也开始出现管教的行为,这是一个共同努力的过程,就好像一个艺术品,可能初期只拥有模糊的外形,后期经过精心的打磨和上色,它就能成为一件撼动人心的艺术品。

多希望我在青春期的时候能知道这些知识,就能少很多烦恼,专注于学业和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在30几岁才恍然大悟,虽不晚,但会羡慕从小就能被正确引导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病态人格的根源在养育过程中?!(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wd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