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这块树林可以久远茂盛,绿得鲜艳的地方,给了我青春的包容
——题记
麓山南,湘江北01
6月27日,中午。武汉的六月天一如既往的闷热~~,培训教室里,空调吹得嗡嗡作响,伴随着走廊里午间的轻音乐, 电脑桌前,指尖在键盘上飞舞,略显疲惫的我,才意识到一上午时间已过。突然,手机响起,“有你快递,南门取件”~
掂着轻飘的小包裹,脚步却变得越发沉重,可能是因为我知道,这里装着的不仅是印有“毕业证书”几个字的大本,而是,承载了我三年的青春时光,最后的学生生涯吧~
时光紧握于手中,但也悄然流逝于指缝间,总是觉得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没有班级合照、聚餐,也没出席毕业典礼,甚至还没来得及向敬爱的曹老师正式道别,就这样,我毕业了。总觉得缺少些毕业仪式感,难免遗憾。可能是工作性质的原因吧,觉得有必要写些东西,来纪念我三年的北校,诉说我和长沙故事,也算是给我完满不完美的三年画上最后的圈圈。
青春跑道上的我们永远年轻 古朴书院前的青春灵动02
回望这三年,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但也不乏生活中的小确幸,一路虽有风雨,但最终皆归平静,总体说来,过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般的日子,一切,看起来如此顺利。
这三年,学术上的耕耘,终有所获。都说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庆幸的是,自己属于那位不被辜负的“苦心人”,还用“国奖”给研究生生涯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印在C刊杂志上的名字,是我求学路上,最大的鼓励,最好的礼物~研二下,可能是压力最大的阶段,同学们稍显焦躁与不安,前途的迷茫,求职的艰辛,论文、注会考试压力一起来袭,头顶的低气压久久未散。那会,曾有人对我说“你应该轻松了,没有毕业压力了,羡慕”,我觉得庆幸的同时,也会想起,自己是如何走过那段无人知晓的“磨人”时光:耐住寂寞,耐住“放飞自我”的心情,在图书馆上自学完两本的计量经济学;上万条数据曾运行到电脑崩溃;一次次的结果偏差,一次次的调整模型;有焦躁,有丧气,有挫败,但依然有在114坚守到半夜11点倔强身影;投稿被拒、审稿人尖锐的意见,不知所措之时,突生放弃之意时,曹老师那句“学会与狼共舞,才会变得更强大”被铭记于心,重新来过继续向前……因为经历过,所以,背后艰辛,一切风雨,过后都显得微不足道。
不知能否守住繁华,但,确信,在学术耐住了寂寞。
这三年,周末,一个人,一张卡,寻找藏在长沙城市中的小角落。长沙三年,总想在离开时,留点念想。于是,或独自,或好友二三,寻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开始说走就走任性“旅行”。梅溪湖、西湖公园、岳麓山、橘子洲、桃花岭、月亮岛、书堂山、潮宗街、靖港等都成了心底对长沙最深的记忆符号~月亮岛一波三折之行,现实版的“宋仲基”驾着小船载你环湖游江之时,是否多了一份意外和惊喜;两小时的车程,只为追寻书堂山那份“书香”,一路发现,一路惊喜……我想“旅行”的意义在于:你永远不知道转个弯后会发生什么事。“流浪”长沙,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生活嘛,不仅要有双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颗爱“折腾”的心!
岳麓山上藏着的绝美风景 书香小镇这三年,遇到一群温暖的你们,足以。身边一群可爱的小仙女,机智,善良,积极,快乐的化身,使原本乏味的学术生活多姿多彩。最后的最后,还是没能吃到鑫哥家的唆螺,没去成盆老师那的武功山,就这样,散了。
若有机会,一起再登岳麓山,看被层层染红的枫叶,满地飘零的银杏~一起再去湘江边,看一场绚烂无比的烟花盛宴~一起再次嗨遍整条太平街,开启“烧烤+啤酒”模式~一起再去听周星星阿看,感受街头歌手的文艺气质~一起再漫步梅溪湖边,看音乐喷泉~
街头文艺范 漫步梅溪湖 毕业啦03
2014年9月2日,来到长沙这座陌生的“星城”,注定了与这个坐落于麓山脚下,古朴安静的小北村结下不解的情与缘。生活在小北村的日子,后来才发现,幽静而不失生气的教学环境孕育了无数精于学术的学霸。无事时最喜欢的是坐在操场上晒晒太阳,看看古朴的红楼,感受“金融黄埔”的过往辉煌。樱花树下,水教楼前、图书馆里,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记得这里的落日一直很美,但美景总是如此,当你意识到想要将他一一记录时,他已经差不多落下了山。
小北村静谧的一隅说不出为什么,就是喜欢。三年复三年,有的人走了,有的人正在来的路上,一路风景,一路故事。再见,湖大,再见,望麓桥。
最后,向自己道一声:毕业快乐!未来道阻且长,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Hi,下一站,望麓桥,约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