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
因为穷,节衣缩食,却依旧常常入不敷出;
因为胖,饿着肚子节食,却依然大肚便便;
因为忙绿,天天加班,工作成效依然不理想;
你努力做出改变,却天天重复,没有得到预期得到的结果。仿佛就像拉磨的驴,被遮蔽了眼睛,走上了磨道,一直在走,却一直绕圈,原地踏步。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之一思维的局限。
小故事:
三个泥瓦匠在砌墙,一个人走过来,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泥瓦匠没好气地说,你没看见吗?我在辛苦地砌墙呢。
第二个回答,我们正在建一座高楼。
第三个则洋溢着喜悦说,我们正在创造美好生活。
10年过去了,第一个人仍然在做泥瓦匠,第二个人成为了一名工程师,而第三个人则成为建筑公司的老板。
抛开结果的真假,从第三个人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思维层次的差异,会导致今后发展很大的差异。能够决定我们行为的,并不是“行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为”更高层次的东西。
逻辑思维层次

从罗伯特·迪尔茨提出的逻辑层次理论中,可以看出:
愿景层位于最高层,它是超越个人身份的,是关于我们想要怎样的人生,或者说是关于我们的人生使命的。
身份层是关于“我是谁”的,涉及“我希望我是谁”或“我希望成为谁”。
价值层
价值观,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一套信念拼图,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看待周围事物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在这个思维层次上的思考往往是:为什么做(或者不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重要还是不重要?这件事原本应该是怎样的?
能力层,则与一个人在现实中能有的选择相关,每一个选择都是一种能力,所以选择越多,能力越大。比如,你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很强,那你就能够选择当英语老师,也可以选择做同声传译。
行动层,指的是“做什么?”,“有没有做?”,即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是指我们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
环境层,包括了对所有身体以外的条件的感知,比如,人、事、物、地点、金钱等等。
在思维逻辑的层次中,每一层的思考都会对下面的思维层次产生影响,而更高层次思维上的改变,将会向下传递,从而在低层次上产生相应的改变。 所以在低层次想要改变的时候,可以通过思考高层次的内容;
比如:我想通过运动、适当节食去减肥,半年瘦个20斤。这是行为层级的思考。这时候,可以试着去更高层级看看,甚至到愿景层: 保持良好的身体,到90岁依然能自理,可以把自己所学所悟的东西帮助一些需要的人。向死而生去思考自己的生命,这样想着的时候,是不是更有动力去做呢?
目标感
在做每个项目的前,我都会思考:这次的项目比上一个有什么需要去注意的?在哪些地方可以做优化?可以使用新的技术吗? 我可以做些什么,让项目做得更好呢?如何让同一件事情又不同的结果呢?如何让做同样事情的人有不同的收获呢?
这就是“目标感”: 不仅仅满足于手头的事情,更要去思考,从长远来看,它的意义是什么?它可以如何帮助我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
带着目标感去做一些短期未必有用,但长远来看,跟你的「目标」保持一致的事情,才是保证你不断学习、前进、成长——而不是每天周而复始地重复——的关键。 这也是破除虚假忙碌--走出每天加班而成效不好的困境的关键!
当然也有人问:可是我为什么一定要追求成长呢?安安静静做一条咸鱼不好吗?

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咸鱼也要梦想呢!成为最咸的那条!

---- 本文来自关于OKR的一些启发和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