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熟悉的味道,从窗外飘进味蕾,不由得咽了口口水。
又是哪家的腊香勾起看我的馋虫。
这是经不起勾的,它不仅勾了那不争气的咕咕声,还勾起了那绵长久远的回忆。
南方基本是家家都有腊肉的,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熏制腊肉是储藏腊肉最保守的方式。
逢年过节,拿出一块儿,烧水洗涤,倒入铁锅翻炒,不加入任何调味的佐料,就用野生小葱,一锅足以灌饱裹腹的美味就上桌了。
农村人没什么讲究的,招待客人就喜欢用这么一块儿熏制的黑乎乎的肉,也不是顿顿都能吃的。
每次有腊肉的时候,总是能比平常多吃两碗饭的,吃菜吃的多了,靠这个换换口味。
这平常的东西,制作也是非常简单的。
将切好的肉块儿,一块块串起挂在土墙上,靠着柏树的枝丫燃起的火堆,冉冉升起的熏烟一遍遍熏着那红白相间的肉块,日复一日,日日如此,也就个把月的时间,差不多就成了。
如此遍可放整整一年,也就不用再去集市割那么几块新鲜的肉了。
个人偏爱腊肉的原因还有一个口味的原因。
就是它的不腻。
比起新鲜的肉,它是油而不腻的,新鲜的肥厚的,反而我是吃不了的,偏就养下了这么个娇贵的毛病,占不得油腻的。
但腊肉是可以的,每每吃完,唇齿留香,那肥瘦相间的,还能吃上几大块儿,新鲜的,那是吃了就吐的。
祖母总是笑我,不是小姐的命,却有小姐的病。
说归说,祖母倒是最偏爱我的,但凡是肥瘦相间的好肉,她总是分开切下来,单独装一份,独独给我留着。
她总说,我是小姐病,吃不惯肥的,这几块肥瘦相间的,我吃是最好的。因为不爱油水的缘故,导致我的身体很瘦弱,个头也不高,祖母总是希望我多吃点,多长个儿。
到底还是辜负了祖母的一番美意,现在的我个子依旧那样,虽不上矮小的,也高不到哪儿去。或许就是因为祖母那两块好肉,不然,现在的我,可能还没这么高呢!
风吹来了,腊肉还带着蒜苗的香,我细细闻,摇了摇头,不好,没有祖母的香,虽有相似,但不是那个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