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自然地理风貌,孕育了我们独特的中华文化
张梦真(齐帆齐商学院)
俗话说:“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些俗语,充分表明了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地理、文化、语言、生活习俗等的不同变化。
学贯中西的史学大家许倬云的《万古江河》认为,中国的独特文明文化体系,源自于复杂多变的自然地理特征。
书中对中国自古以来的民族文化特色,从自然地理的视角加以解读,让我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地理特色与文化联系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把中国文化起源,根据不同地域的独特地理地貌联系起来,就是因为每个地区的不同气候、地理特征,造就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就出现了俗话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民族特色。因此中国的文化是多元包容、求同存异的文化。
作者把中国自古以来的地理分七个板块:
1.以沙漠、草原为主的蒙古地区;那里横跨中国的北边西北地区,人们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
2.以森林、山地为主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有大河流和广袤森林,人们以打猎、捕鱼为生。
流动的牧民和东北地区的猎人渔民最先交流,沟通商业往来。他们会因为地域气候所限,短衣少粮食,依靠发达的骑射技术,入内地抢夺粮食和财物,引发战争。
3.以黄土高原、黄土平原为主的黄河中下游;黄土地上的人们淳朴吃苦耐劳,重视土地耕耘劳作。
他们思想保守,勤劳安土,看重规矩,不愿意迁移。北方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循规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思想和文化。
4.湖泊、河流众多的长江中下游;因为水源充足,粮食作物丰富丰产。人们的生活比较富足,内心随着流水而流动多变,喜欢音乐歌唱,生活丰富多彩,喜欢变化灵动。
在南方,孕育出多思辨甚至是辩证式的老子和庄子,那里的人们对宇宙充满了很多问题和思考。
5.自北到南的沿海地区和岛屿;分为海内沿海和海外岛屿。他们之间互相流动迁移,只是因为生活材料的不同需求,他们贸易经商,往来,互相影响和发展。
东南沿海地区,海洋文化后,发展出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体系,艺术的发展,形成了海洋文化独有的特色。
6.有高山、盆地和纵行谷地的西南地区;在西南云南地区的高山里,分布在山顶,山腰和山底不同山里的位置,分别住着50多个习俗不同的族群,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形态和文化特色,互相影响又保留了自己独特性。
7.遍布高山和高原的西北地区;天气干旱少雨,沙漠与绿洲并行。
沙漠中的绿洲,牧人有两种不同的放牧方式:一是藏区的垂直放牧,牧人夏天上山,冬天下山;另一是新疆和青海大草原上的平面放牧,牧人驱赶牛羊,逐水草而居。
这里是中国连接西部欧洲国家的主干道,人们贸易往来,中国的丝帛西运,西方的宗教东来,佛教、祆教……都从这一条通道传入中国地区,也再转输到东亚其他地区。这里是中国的西北门户。
许倬云说:“中国文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经历了无数的起起伏伏,从源头到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为洪流,奔向大海,人类共同缔造了世界文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孕自于不同的高山、森林、沙漠、海洋等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色彩。形成了我们和而不同的、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和优秀的华夏儿女。
张梦真(齐帆齐商学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