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又是逛街购物的一天,希望这是装修阶段最后一次采购了。
儿子前天篮球下课,就想去旁边的游乐场玩,据说那里有很多很多海洋球,有超大的滑梯。但那天太晚了,而且,我下晚班,孩子又刚打完一个半小时的篮球,飞哥也在加班才回来,都没吃饭,一家人又累又饿,实在不适合去玩下一场。但小儿子不依不饶,特别想去,我便说,“下次再来吧。”
大人都知道,所谓的“下次”基本都是委婉的推托,但孩子认为这个“下次”,就是下一次再来这个商场或是再来上篮球课的时候。一路上,他们反复问我,什么时候再来,稀里糊涂地,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变成周日带他们去游乐场了。
好吧,俩娃一致认定,这是我的承诺,好吧,那就这样吧。
可是,今天我们很忙。早晨冥想结束,带了一节线上课,9点送小儿子上书法课。匆匆忙忙赶回来,又上了一节私教,一下课又赶去接他。然后,带上两个孩子,接上飞哥,一起去装饰城。买了踢脚线,洁具和床垫。今天行动还算快的,差不多,两个小时买完了。附近吃点东西,又带孩子去看牙齿,补完了牙,回到家,已经5点多了。
真累!我们都想回家休息。哥哥惦记着明天开学的事情,也不想出去玩。只有弟弟,今天一定要去游乐场。还说我们大人说话不算话,明明答应他们的事情,为什么突然改变计划,把今天行程安排这么满,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大哭一场。
面对孩子,我总是心软的。还是决定陪他去吧,只是不能玩太长时间。
意外的是,到了那里才发现,之前办卡的地方,倒闭了。卡里的钱还没用完呢,我们都很心塞。
俩娃又提议去另一家,一起下楼看看,我觉得那些都是小宝宝玩的,不太适合他们,而且门票也很贵。于是跟弟弟商量,今天可不可以改变一下计划,我们去逛超市,去买个飞盘,改天找个更好玩的地方,再去玩?
弟弟倒没有胡搅蛮缠,爽快答应了。开开心心买了晚餐,买了飞盘,回家去。
今天我在想,平时弟弟强势又不讲道理,总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看上去自私又不听话,其实,他并不是非得那样不可的。
今天下午补牙之前,他大哭不止,因为担心没有玩儿的时间。但他最终还是配合完成了。道理他懂,只是心里委屈,只是通过哭来表达他的不满。
我们回家的路上,三个人都在跟他商量,改天再出去玩,今天先回家休息吧。人家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不同意,必须去。但是,最终也游乐场也没去成,他并没有因此生气。虽然没能如愿,他依然觉得这是开心的一天。去游乐场是他的愿望,但当我们改变计划的时候,他的不退缩,或许只是对我们不能信守承诺的一种抵抗,尤其是三个人一起辗压他一个人。
庆幸的是,今天我没有发脾气。自从上次离开十几天回来以后,我很少对他们发脾气了。他们想做什么,我尽力满足,他们做得不对的,我尽力接受,平和地讲道理。
今天我的妥协,也还是希望能够以双方平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是一种迂回的办法。
二
逛超市的时候,哥哥跟我说,“妈妈,你知道我现在最怕的两件事是什么吗?”“一件事,是作业没做完,老师让教作业的时候,我手足无措。另一件事,就是爸爸妈妈批评我。”
我说,“我最近是不是很少批评你了?”
他反问,“那爸爸呢?”
我说,“你觉得爸爸经常批评你吗?”
他说,“我不知道。”
我想了一下,告诉他,“其实爸爸也很少批评你,有时候,他的话并不是批评你,只是心情不好。”
哥哥是一个特别细腻且敏感的孩子。今天他应该是想去那个做手工的地方玩一会儿的,但他没说,后来我们离开了,我从他支支唔唔的表达里,才明白他的意思。
我说,“你想做什么,下次直接说,可以,我就答应你,不可以,我也会告诉你原因。勇敢地表达出来,我也不会说你的。就像弟弟,他虽然有时候很难讲通道理,但他直接表达愿望,不需要我猜,这一点还是很好的。”
我想,大概这一句话,他觉得我是批评了他。
这几天不知道为什么,飞哥又莫名其妙地不开心,语气明显不对。
昨天晚上,他又怼了我一句,我没说什么,但是哥哥看出来了。他出门去取快递,没心没肺的弟弟一贯淘气,总想趴在猫眼看他回来没,想吓他一跳。
哥哥让他不要这样,赶紧回来坐好,吃饭。弟弟却不听劝,三翻五次地跑过去。哥哥一看到弟弟跑过去,就吼他。最后哥哥急得都快发火了。
我说,“你不要再趴在门后了,如果爸爸回来,拿着快递,绊倒了你,他又不高兴。”
哥哥重重地点头。我这才明白,他虽然没有明说,弟弟这样会让爸爸更不高兴,但他其实已经看出大人情绪的变化,并且很不喜欢这种感觉,甚至为此感到担心。
三
前两天高考结束,飞哥把语文作文发给我看,“现在的高考题目太难了,我们得想想办法了。”
我没理他,心想“你行你上!”这题目我都看不懂,你叫我想什么办法?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小学,因为高考作文焦虑,是不是早了点?
但他晚上回来,还是语重心长地跟大儿子说,“天添,你有空得多读书,现在的高考题目好难啊,你得努力才行啊。”
我说,“哥哥真的已经很省心,很努力了,他的学习压力其实挺大的,这个孩子现在应该想办法给他解压,真不能再给他压力了。”
他回我,“哼,再减压,等你着急的时候都晚了。”
我无言以对,但是,我依然觉得自己没错。先保住孩子的心理健康,再去追求他的学习成绩。
明天晚上放学后,再跟哥哥聊一下,有关大人的情绪问题,有关如果正确面对家长或是老师的批评。
其实,弟弟这样心大,也挺好的。他并非不懂事,只是有点淘气。或许因为从小到大都有个哥哥在,他任性惯了,也因为担心抢不过哥哥,总是为自己的利益据理力争。但是,他的不开心转瞬即逝,每天都开心又自信,不至于担心他的心理问题,还会为我们缓解了压力与烦恼。
哥哥一直省心,在任何地方学习,都是倍受老师夸奖的孩子。我从不担心他的学习,他的自理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我只担心他是否会被人欺负,是否开心,是否太累,是否会委屈自己。所以,鼓励开导居多。
不管两个孩子是否算是优秀,但他们都是很好的孩子。作为一个妈妈,这是对孩子发自心底的认可,也是对孩子的信任,是无条件的爱的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