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这本书回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怎样的社会?”这一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等等,是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必读之作。
城里人笑话乡下人,称作“土气”,可土是中国人的命根。从前的游子离乡前,必定收到一包红纸包着的灶泥。可见“土”对中国人意义非凡。
中国的农耕文明是儒家文化、各类宗教思想的集合,也是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的结果。中国人对泥土的特殊情感,与悠久的农耕文明脱不开关系。如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一部指导农事生产的历法。
靠农业谋生的人安土重迁。即使被迫另辟土地,也会在两三代间重建村落。因此,乡土社会是稳定的、封闭的,一般不与其他区域接触、人口和文化流动都很小。
我们总说:不论走到哪里,人最忘不了的,就是故乡故土。作为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生存方式,即使经济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不断发展,“乡土”二字仍然镌刻在我们的血液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