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孩勇敢走进贵州山区支教,用笔记录下最真实的乡村生活与留守儿童的点点滴滴。在平凡人的故事中,体会到无数感动瞬间;在平凡人的苦难中,领悟到人生百味;在平凡人的快乐中,体验到活着的意义。
和你们在一起1.初衷
我出生在农村,后来家里迁到镇上,到处租房住,很不稳定,常常搬家让我很缺乏安全感!家里三个孩子,负担很大,经济条件自然好不了。父亲那时候送煤炭,也没赚到钱,后来还修过钟表。母亲开了一家服装店,他们感情自我记事起就似乎没好过。太多个夜晚是被他们的吵架打架声惊醒的,几个孩子总是哭成一团,家庭温暖很少。再后来,大概是我读三年级吧,母亲无法忍受,便外出打工了。
我们三个孩子和父亲留在家里,没了母亲的照顾,我们像野孩子一样。我还记得我不会扎头发,后来长了很多虱子,父亲就带我去把头发剪了,像个男孩子。我们三个孩子生活大部分都是自理,我常常听到门外传来高跟鞋的声音,都会兴奋地冲出门去看,心想着是不是妈妈回来了,一次又一次失望,但又忍不住不去看!真是应了那句话,“没妈的孩子像颗草”。
下雨天没人到学校送伞,被留校没人送饭,有时到了饭点,父亲还在打牌,也不敢去叫,我从小很怕他,他脾气很差,只能自己用剩饭拌着猪油或白糖来吃。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年级被留校的那一次,因为背不出乘法口诀表,而当时的数学老师是全校最凶最严厉的,他把我们这些背不出的同学留下,即使他没守在教室,我们也都不敢走的。那个中午,一起被留校的同学,都陆续有家长来送饭,我一直盯着门口,多希望下一个出现的,就是爸爸的身影,可是就那么等啊等啊,渴望的那个人最终都没有出现,我也就饿着肚子又上了一下午课。当时心里想着,为什么别的同学家里都会送饭来,而自己没有,那种心理落差久久都跟随着我。
这些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并不算什么,父亲那个年代的人连饭都吃不饱,但对于当时年幼的我来说,真的很渴望和别人一样得到父母的疼爱,家庭的温暖。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原因,让我更加心疼和理解山区的留守儿童们,每次看到相关的新闻,或者微博上传的那些视频,心中都十分惆怅,早早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帮不了全部,帮一个、两个也能够让我宽慰!就这样,似乎这个决定成了我内心的一个誓言,总有一天,要去完成和兑现。
记得5年前的圣诞节,和朋友在家录视频,内容是说给未来的自己的话。也就是30岁,我记得我说了这样的话“30岁的你,如果还没有去山区看望那些孩子们,那就赶快去行动吧!”很庆幸,现在我还没有到30岁,就已经兑现了这个给自己的承诺。我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和一个愉快的童年。家庭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山区的这些孩子们,出生地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他们的父母也大多是被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们的懂事往往更加令人心疼。我的初衷,就是想要给予这些孩子一份爱,让他们的童年,心怀美好的记忆!
2.我以为爸爸不会哭
时光写在父亲的脸上我在男友家,接到母亲的电话,它告知我父亲在家里哭,因为得知我已经辞掉家里的工作,准备外出。听到的一瞬间,我泪如雨下,喉咙哽咽,无法回答母亲。挂了电话,我心中却觉得温暖,这是第一次吧,也是唯一一次,感觉到深沉的父爱,感受到自己在家人心中的重要。
给父亲打电话,两人都哭腔着说不清楚话。在家里工作三年了,三年没有离开过家,突然说要走了,而且刚过完春节,似乎是让他有些难以接受。第二天回到家里,原本准备了很多话要说,但一开口,眼泪就止不住往外冒,根本说不出话。父亲也是悄悄抹泪,我从未见过他这个样子,小时侯怕他,现在看他已然不是当初那个严厉恐怖的容貌了,时光如梭,岁月在他脸上沟壑纵横。一瞬间所以儿时的记忆都在脑中放映着:趴在父亲的腿上,他帮我掏耳朵;在母亲要外出打工的那一天,他搭着我的肩,问我是不是也要随母亲去;夏天的夜晚,他搬回一个大西瓜,我们三个孩子在凉席上吃得衣服都被西瓜水染红了;悠闲的午后,在家门口我为他拔白头发,拔一根,他就念叨一句,“爸爸老了”……那些严厉挨打挨骂的画面都消失了,想起的都是这些温暖的瞬间。我最终也没能说出内心想要表达的那份不舍,为了不让他担心,我没有告诉他我是要到山区去支教,而是说和男友一起去北京。也交待了弟弟和姐姐,要他们保守秘密。
我们家的人都是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习惯把所有的情绪都隐藏起来,出门时,我们既没有拥抱,也没有握手,只是泪眼相看,他带着哭腔说“在外面就自己多保重”,似乎是对一个多年的老朋友说的话,我连连点头,看他没有关门的意思,我就自己把门拉上了。一路上都在想象,父亲一人在家,冰冷的画面,猜想他应该正在哭泣吧,又想到自己平时对他的问东问西表现得极为不耐烦,一些现代化的电器教他很多次都不会使用,就对他抱怨,失去耐心。于是情绪无法控制,哭了一路!
这次分别,才让我真正的体验到了一次家的温暖。以前,总感觉家人好遥远,并不像别人说的那般,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甚至还和男友抱怨过,父亲并不爱我,从没为我做过什么这样的话。此刻才明白,家人需要付出什么呢?做与不做,心都是系在一起的。父亲的眼泪让我推翻了以前的种种偏见和误解,重新认识到了家庭的一切,也明白了作为儿女,要为家庭付出的一切。
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就忽略了。带着久违的这份深沉的父爱,我将要去远行,这路途遥远,也许会有各种艰难困苦等着我,但我相信爱的力量可以抵挡一切洪水猛兽。我踏上这条为爱出发的路,无所畏惧,值得!
3.启程,走进贵州
被山环抱的学校到哈尔滨停留了数日,又折返北京,待了数日,为出发做了些准备,只等待着开学前两天的日子到来,敲定了2月18号出发。头天晚上有些失眠,想到即将要去到一个未知的地方,在那里度过数月的时光。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独自从北京赶往天津,经历了地铁,高铁,飞机,到达了贵阳,再坐动车到了三都县,再转公交车到了县城街上。学校校长早早等在车站接我,校长是位面目慈善的中年男人,他的妻子和女儿也在车上,我们只在县城吃过晚饭,没有停留,又直接开往镇上。虽然是水泥公路,但一直围绕着两边的山盘旋而上,坡路很陡,弯道很窄,一整天的路途让我有点晕车。在镇上校主任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到村里的学校,学校离街上步行大概20多分钟。所有的一切除了陌生,还是陌生,语言更是一字都听不懂。也怪自己没有做足功课,只在众多支教招募中挑了一个,没有去提前了解此地,就奔过来了!完全不知道自己来的这个地方,是个少数名族,叫水族,这里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生活方式。
纺线穿布衣的水族妇女学校就在马路边上,因此去县城去镇上交通比较便利,每天都有很多班车从这里路过。学校附近有一些新建的砖瓦房,山坡上又有零零散散的木屋,那些大概就是水族传统的居住屋。放眼望去,学校就是被青山和绿树包围着,因为还是春天,遍地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这些在城里都是很少见的。学校只有两栋楼,一栋稍微新一点,三层,一栋旧一些,两层,老师的宿舍就在旧一些的这栋的二楼。跟学校其他老师见过面后,就到宿舍收拾整理。房间是以前六年级的一个教室,大概8平米,里面摆着两张课桌,一张旧的,一张新的,还有一张老式的长方形高脚桌,一把铁制椅子,一张床,上面铺着肮脏塌陷的床垫,地上堆着几个鞋盒子,还有一层厚厚的灰尘,桌子里面也都还有些之前的老师留下的生活杂物。简单打扫后,就是各种洗,用的是以前支教老师留下的被子,床单,枕头。足足洗了三遍,水才清澈了。
还未打扫的宿舍一切收拾完后,坐在椅子上,看着晾晒在竹竿上的床单,远处一望无际的青山,脑中闪现出一个词,跋山涉水。来的那天因为是晚上了,没有看到这乡村的样貌,现在看着眼前的一切,才发觉自己已经身在何处,这就是我将要生活数月的地方,我将在这里留下足迹,留下与这里的孩子们的美好回忆!
4.初次见面
第一天见面时的留影
春寒料峭,山里的二月还格外的冷。好在这两天都是晴天,还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因为这学期教育部门做了一些调整,把各个村小的四、五、六三个年级都统一归到了街上的中心校。那是村里条件最好的学校,由深圳投资建的希望小学。所以本学期我们学校就只剩下了两个学前班,一到三年级各一个班,老师也调走了5、6个,只剩下三个老教师,其中还包括了校长,这就意味着校长也将要任课,这在村小学里是常见的。
这次还有一位老师也是过来支教的,年纪和校长差不多。学校原来的老师们在等着这些高年级的学生来,带他们一起过中心校那边去,所以这两天都无法正常上课。学生们零零散散没人管,一些在操场玩,一些在教室等待。我走进了一间教室,孩子们见我这副新面孔,也有些好奇,我对她们也是充满了期待。于是我和她们交流起来,得知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只有少数几个是家里有父母在家的,剩下的就是和老人在家。我很惊讶,惊讶的是这些孩子对于父母不在家,脸上所表现出来的平常姿态。问到一位三年级女生时,她难为情地笑着,其他学生这个一句那个一句,抢着替她回答,“她没有爸妈的”。这个女孩立刻眼泛泪光,把头低了下去,我赶紧替她解围,结束了这个话题。
对于“孤儿”,我还没有过真实的接触,只是从去年起就一直和甘肃的一位小朋友联系着,给他写过几封信,平时寄点学习用品过去,也偶尔打个电话。男孩也许没有那么重的心思,女孩就不一样了,她们成熟得比男孩早。特别是这种没有父母关爱的孩子,敏感,自尊心强,有时候对她过分的关注,于她反而是一种歧视,她更希望能得到和所有人一样的待遇吧!异样的眼神,会令她不自在,我内心提醒着自己,一定要用对的方式去对待这样的学生,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大多数时候,这些孩子是热情,顽皮的,男孩们不好意思靠近我,却又都围在边上,偷偷瞄几眼,当你眼睛望过去时,他又很快的躲闪。有时他们用“水话”交流几句,一会儿又发出“哈哈”的笑声,让你搞不清楚他们在商量着什么小把戏。女孩们对我手里的手机很感兴趣,我打开相机功能,给她们拍照,出乎我意料的是,竟没有人躲开,还很配合。于是我和她们一起玩起了自拍,换着拍照软件里各种好玩的动物表情,大家都乐呵呵的,我心里也踏实了一些。今后要一起相处的孩子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害羞和沉默,孤僻,她们的笑脸,都如这二月里的阳光般温暖着我的心。
5.关于吃
国旗台下午餐上网查看了才知道,水族人民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吃火锅,很少炒菜。把生肉生菜都往烧开的水里放,煮一煮,再蘸点辣椒,围着一张不到膝盖高的大圆桌,中间一个电磁炉,上面放一口锅,搬张小板凳坐着,就开始吃。这对于一年都难得吃一回火锅的我来说,真是一件新鲜事。吃了一次两次后,还感觉味道挺不错,但接下来的日子天天如此,便很不习惯了,渴望着吃上一顿炒菜。没办法,得入乡随俗!伙食倒是比想象的要好很多,每天都有肉,不是传说中的顿顿土豆青菜。
学生们有营养餐,不用交伙食费了,每天一样蔬菜和肉一起煮一大盆,大家都在一楼的一个教室统一吃。几个人一组,人没到齐就不能动筷。每天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就一窝蜂似的从楼梯间涌出来,拿好自己的碗和筷子,在吃饭教室门口排起了长队,那兴奋劲仿佛马上就能尝到人间美味一般。打好饭菜后,有的学生不愿站在教室里面吃,就端着到操场上来,国旗台下坐几个,教室外墙角边蹲几个,食堂后门口台阶上坐两个。 只见她们大口大口扒拉碗里的饭,那样子真是满足。我问她们,“好吃吗?”“好吃好吃,太好吃了!”几个男生塞了满嘴的饭抢着回答,我都被逗乐了!还有的一边吃饭一边玩剪刀石头布,谁赢了就吃一口,输了的不能吃,比赛谁先吃完,孩子们寻找快乐的方式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吃饭这么平常的事,在她们身上也变得特别有趣了。
墙角午餐 教室午餐 楼梯间午餐对于物质,这里的孩子很容易满足,也很知足。一些学生穿着破烂,也依然快乐的笑着。他们平时没有什么糖果巧克力汉堡薯条这样的零食吃,她们当然也渴望拥有这些,但没有,也不会忧伤,这就是他们最平常的状态!所有我并没有给他们买各种零食,我们没有必要去刻意改变他们的这种生活常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想要的一切,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物质多了,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孩子,最重要的是快乐和开心!
6.关于穿
宁波小朋友的爱心
本地一位老师说,“贵州这个地方,天无三日晴,地无三亩平,人无三两银。”已经连续下了两周的雨,潮湿阴冷的空气,衣物都不会干。在家时,冬天也要每天洗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换家居服,显然这天气和住宿条件无法满足我的需求。只好到街上买来吹风机,每天吹干袜子和内衣裤,环境不会来适应你,所以你只能去适应它了!
学校没有可以洗澡的房间,只发了一个大塑料盆,可以在宿舍烧一桶水,想办法解决。目前我已适应了五天不洗澡,四天不洗头,一套衣服穿了整整一周,对于处女座的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极限了!学生们大部分都穿着破旧单薄的衣服,下雨天就更糟糕,鞋子全部湿答答的,因为从家来学校,要走上几十分钟,远的要一个多小时。她们的日常生活也是自理,热水,洗衣,做饭,洗澡,……她们身上都会有难闻的气味,女孩子们的长头发,因为是自己绑的,都乱七八糟,长满了虱子。甚至有一些人自己剪头发,剪得残缺难看,老人们可舍不得花几块钱去理发店给孩子剪。破洞的衣服也照样穿,没有拉链了就用绳子绑在腰上,这些衣物在城市里扔在路上,别人也会嫌脏而绕路走吧!看着让人心疼,没有温暖的御寒衣物,也没有父母的精心照料。有些孩子的穿着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不足为过。我是知道在中国,有很多地方有着这样的一部分人存在的,但你不去亲眼看一看,也就只是唏嘘感叹几句,而没有人会再去关注了。这个社会的形态就是如此,所有的不幸,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会引起更大的波澜,这样想来是很残酷的,可这就是真实的。
我们班的孩子远在宁波的好友宇,听说了我这里的情况,她组织了学校几个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的家长沟通,捐赠了十大麻袋的旧衣物,一袋将近20公斤,这有如雪中送碳。
十个20公斤重的麻袋快递到的那天是妇女节,校长带着我们几个老师到尧人山森林公园去搞烧烤了。邮政的送货人员打电话来,我们才刚到达那里,于是只能和他沟通,花20块钱,让他送货到学校去。原本以为他会负责任的放到学校里面,在微信里也再三叮嘱了他,但因为没有人在学校接收,回来后一看,十个大麻袋横七竖八的堆在学校外面的空地上,那天还下着毛毛细雨,地上都是湿的。我又急又气,心里抱怨着那个快递人员,一边还是赶紧一个一个麻袋往学校里面拖,另一位支教老师也来帮忙,因为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本地老师都回家了,只剩下我们两位老师,我还是担心衣服会不会已经弄湿弄脏了,于是坚持把麻袋拖到二楼的储物间里。另一位支教老师帮着一起扛,等全部弄完后,两个人都满头大汗,我有点于心不忍,就劝他先去休息了,毕竟这是我联系过来的,他也没有义务一起受累,他说了几句明天再整理,一下子弄不完的话后,就回房间去了!可是我想最近正好是阴雨不断的天气,这些衣服孩子们是多么需要呀!就一个一个拆开来检查,幸好都没有被雨水打湿。然后挽起袖子开始一个一个麻袋整理,分类男生和女生的,再分类衣服,裤子,鞋子,还有大小,长短,这样明天就可以直接按照班级发下去。在把衣服拿出来的过程中,也是一边盘算着哪件适合哪个学生穿,学生的高矮胖瘦都印刻在我脑中了。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一点多,可是还有5个麻袋没有整理出来,体力不够了,只好等着第二天再来弄了!虽然很累了,但是心情却很兴奋。摸着一件件散发着清香的衣服,心里感到无比的满足,想象着第二天孩子们拿到衣服后那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整理的衣服 整理的衣服我们二年级是第一个发放衣物的班,女孩们都发出一句句的感叹,“太漂亮了!”“好香呀,这件还是新的呀老师!”“我好喜欢这件呀!”“老师,我觉得这件好看!”……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孩子们都爱不释手,乐开了花。这些衣服从遥远的宁波,从彼此互不相识的人身上,传递到了这大山里的孩子们手中,陪伴了一群孩子成长,现在又将延续下去,陪伴着另一群孩子,这样想着,让我热泪盈眶。说到懂事,农村孩子无一例外,她们不会挑剔,也没有那么多选择!我看着每一个学生都拿着发到手里的衣服在身上比划,跟同学们叽叽喳喳聊着,有心酸,更有感动。我让她们挑一件最喜欢的穿上,然后给她们拍照,如此难得的瞬间,我想留下一些看得到的回忆!
二年级的男生之后的几天里,陆续让在校的学生都得到了衣服。有时在操场上碰上个穿着特别破烂的孩子,就再到剩余的衣物里去翻翻找找,大一些也都无所谓了,总比穿着单薄的衣服受冻要好得多!
穿什么,于这些孩子来说,也是在意的。只是她们也懂得自己的父母在外辛劳赚钱的不容易,长大也并不会因为穿着的破旧而停止。她们身边都是和自己一样处境的孩子,没有攀比,没有炫耀,相比起我在城市接触过的孩子,他们小小年纪就开始谈论着班上谁家里最有钱,谁穿的是什么名牌,拿着苹果手机到处展示,各种高级的玩具从不爱惜,甚至还会排斥班上最贫穷的孩子,哪里的孩子心灵都是一样单纯的,不能因此就判定这些孩子是坏的那一类,只是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一样的瓷片,有的贴在了灶台上,有的贴在了厕所里。”我觉得用在这里最为合适,在这里,物质的贫乏,有富裕的精神世界来填补!
7.厕所风波
厕所来到这里最难适应的,那就是上厕所了。学校的厕所是开放性的,没有门,没有灯,在出学校侧门的一个斜坡上,一层的水泥房。里面是几个蹲坑,每个蹲坑之间有一堵墙间隔,每个蹲坑的两边各一块砖,用来站脚。北方的朋友说这叫“旱厕”,他们曾经和我说过一个关于旱厕的故事。读小学时几个调皮的学生为了报复一位老师,就乘这老师上厕所时,往他经常蹲的那个坑里放炮仗,然后那老师被炸了一身屎。先不说环境卫生,就那个气味,还没走到门口就能闻到。我第一次进去时,只看了一眼,就马上出来了,胃里一阵翻滚,干呕了几下。接触这样的厕所,好像还是10几年前。大概经过了一个寒假,厕所没有人打扫,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脏的程度。于是就到处去找厕所,附近村民家里去问,心里还想着,再也不要进去学校的厕所了。那天吃午饭时,忽然脑中闪现厕所的画面,然后碗里的饭就再也吃不进去了……
就这样,前两个星期,就到学生家里去上厕所,附近有几个学生家是那种陶瓷的蹲坑,没有水箱冲水,要自己接了水来冲洗,不过比起学校的厕所来说,这种就是最好的待遇了。不好意思总去同一个学生家里,就今天这个学生家,明天那个学生家,有时候晚上想上厕所,就忍到第二天早上。担心学生家里的老人会有想法,因为农村的人都很节俭,特别是老人,所以我每次都自己带着纸去。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样到处去学生家借厕所,引来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那天我又跟班上一个学生说要去她家上厕所,平时她都很爽快的答应着,还会带我去,但这次她却没有立刻回答我。我就问她怎么了,她才敢说,“我奶奶说不让你去我家上厕所了!她还问是谁带你去的,你怎么就知道我家的厕所在哪里。”我一下懵了,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学生又说“她不让你用我家的纸。”我马上告诉她每次我都自己带了纸,从没用过她家里的。然后另外两个三年级的女孩也过来了,说她们也知道这件事,是昨天在学校对面小商店里听到那奶奶跟别人说的,还告诉我这奶奶还去了谁家里说这事。我又气又急,对着那学生说“你回去告诉你奶奶,我以后都不会去你家里上厕所了。”她有点不好意思的笑着点了点头,可我回到办公室后,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了,脑子里全是那些学生说的话。越想越生气,又觉得委屈,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义务支教,就连个厕所也不肯让我上,这是什么人啊,心里不免这样抱怨起来!于是又跑下楼去,拉着那学生,让她带我去找那位奶奶。奶奶其实是她家隔壁的邻居,我和学生去她家里找,她不在自己家里。学生就说“可能在我家里,我姐姐在家煮饭。”我们去看,她果然在那里,正和学生的姐姐说这事。奶奶年纪看起来很大,满脸的皱纹,弯曲着身体坐在小板凳上,见我们进来,她也没有笑脸,还是坐在那里,嘴里嘟囔着什么,可我听不懂水话。我让我的学生帮我翻译给她听,“奶奶,我没有用过这里的纸,我每次都自己带了,还有我以后都不会到这里来上厕所了,你不要再到处去说了。”然后奶奶说了一些话,学生却只翻译出一句“不来了就好!”其实我听了后挺难过的,又认为她的行为会影响我的学生。就对着奶奶说,“奶奶,其实我是来这里义务教书的,我们在外地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后这里的人出去了,也可能需要帮助,遇到困难时,大家都应该互相理解,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将来也会回报你。”其实这话我是说给我的学生们听的,学生还是想了一会,替我翻译了几句,也不知道奶奶能否听懂。看她脸上还是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我就再三叮嘱了她不要再去外面谈论此事,然后回学校了。
然而第二天,学生又来告诉我,那奶奶又在商店说这件事给别人听,这次还有新内容,说我是不是想偷东西,大人都不在家,我也跑到别人家里去。我欲哭无泪,能拿老人家怎么办呢?现在的社会,很多这样的现象,年轻人被老人欺负,老人永远是有理的那方,你就必须要尊重她们。心里十分无奈,又很无助,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没有朋友,想上个厕所都那么难,还要被当成坏人。这样的情境下,还有些后悔来到这里支教了。带着这样的情绪,我跑到商店,对着那奶奶说了一通,“奶奶,我都已经和你解释了,你这样到处去乱说,是很不对的,你不可以再这样了。我怎么是想偷东西呢,我来这里教书,连工资都不要的,怎么可能偷东西呢!”很生气的要求我的学生帮我翻译,奶奶却说“不要就不要啊!”我想和她已经说不通道理了,就没有再解释了。可这件事影响了我几天的心情,我也没有告诉校长和其它老师,怕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会闹大。后来只能是自己去想通了,这些老人一辈子就在这样的山里,见识浅薄,也没有读过什么书,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只是生活的环境促使了她们很多这样的行为,精打细算过日子,我又何必去计较太多呢,是自己太认真了!
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去过任何一个学生家里上厕所了,鼓足了勇气,再次踏进了学校的厕所。戴上口罩和帽子,男友还建议我戴个墨镜去,就看不清楚了,这也只是玩笑话了,那样就太夸张了!整整用了一个月时间,才慢慢适应了,现在去也不用戴口罩和帽子了。上厕所的过程中,那可以是一堂生动的生物课。你可以观察蛆的爬行,还有母鸡带着小鸡们组团来觅食,小鸟也会来凑热闹,和她们抢食物,村里的狗来了,她们就都四处逃散,我最怕的就是蛆有时候会怕到站脚的砖上来,所以总是死死的盯着看蛆爬到哪里了。学生1、3、5都会来打扫一次,冲水。和家里朋友说起这个情况,有人表示可能自己一天都待不了!来到乡下,要适应各种糟糕的环境,这是在所难免的。虽然那位奶奶让我对这里的老人产生了一些看法,但我也有遇到过很好很热情的老人。那是住在学校旁边的一位老爷爷,我也去他家里上过厕所。他每次还叫我留下吃饭,主动拿纸给我,还说只要他在家里,我来就是。有一次还把自己孙女买给他的牛奶要拿给我,我怎么也不肯收,后来给他送过两次水果,都没进家门,隔着窗户递给他的。经过上次奶奶的事,我也多留了一个心眼,怕村里人看到,又要引起什么风波。
生活中我总是愿意去相信人性本善,心里美好,看什么都能美好一些,来到这里也一样,即使发生了这不愉快的事,但终将烟消云散。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要做好适应各种困难的准备,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而在经历了之后,便会发现有失也有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种认知只能在生活中去体验到,学习到。
8.画妈妈
我特别想了解这些常年没有妈妈陪在身边的孩子,妈妈在她们心中,会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所以,我用一节美术课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画出自己心中妈妈的样子。刚一说出来,大家都显得很为难,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可是我都忘记妈妈的样子了。”“我不会画呀,老师,妈妈的头发怎么画呀?”“老师,高跟鞋怎么画啊?”……各种问题冒出来,这里没有艺术课老师,学生都很少上美术课。我告诉她们,先想一想妈妈的样子,头发、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穿什么样的衣服,在家里时她做什么事情,然后再去画。学生们就都闭起眼睛,皱着眉头,好像要很用力,才能想起妈妈的样子来。我觉得又好笑,又心酸。
妈妈估计没有哪个学生,完全享受过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吧!比如生病了,妈妈不会在身边,睡觉也是独自睡,什么睡前故事这样的在乡下家庭中大概是不会有,家长都忙着干活了。过生日时可能也是像最平常的一天那样度过了,等等这些小关爱,对她们都是奢侈的。
打工很累我还让她们在画的旁边写上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下课后,我翻看起来,几个三年级的学生也把脸凑过来看。有的写着“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有的写着“妈妈,我好想你,你早点回来。”有的写着“妈妈,我爱你!”……看着这些五颜六色的画,一副副妈妈的面孔,虽然有很多错别字,画也不是那么精致,但却是如此打动着我,多想这些画都能够被孩子们的妈妈看见,孩子们是这般想念着妈妈!本来应该是最熟悉的一个人,却要靠想象才能够画出来。突然,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以后不要叫海虾画妈妈了,她没有妈妈的。”我拿过她手上那幅画,那画上明明画着一位长头发穿着裙子的女人,旁边还写着,“妈妈,我爱你!”我久久沉默着,只是盯着那幅画看。我一直不知道这学生没有妈妈,但她还是画出了自己的妈妈。后来我也没有找她问,我想,在她心里,妈妈一直都在,她脑中有妈妈的样子。过了很长一段日子,我又知道了班上另外一个学生,也没有妈妈,而再去翻看她当时的画,那画上是一位美丽的妈妈,她写着,“妈妈,我好想你!”。
被妈妈抛弃的孩子 表达爱 早点回来我太能理解这些孩子想念妈妈的那份心情了,自己儿时也像她们这般,默默数着日子,盼望着妈妈回来。孩子的世界很纯真,从她们的画里,我看到了那些美好的东西。当我离开这里时,我一定会把她们的画都带上,这些情感太宝贵了,每一幅画里,都有一个属于她们的故事,而这也已经成为了我的故事。
9.回家的路
我们班有个学生的家在高本村,离学校步行需要1个半小时。这男孩叫承剑,长得黑黑瘦瘦的,门牙掉了两颗,笑起来就露出那两个缺口处的牙龈来。他学习成绩优异,性格也很活跃,我私底下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砍柴哥”,因为他的日常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砍柴。他的右手掌已经长了厚厚的老茧,那是握着镰刀的手。一日我跟他说,“老师周六到你家去找你,你会在家吧?”他很奇怪,问我,“来我家做什么?老师,我家很远的。”我说我想体验一下走这么远的路来学校是什么样的感受,他就笑了笑,我便当他同意了。
砍柴哥 一双有能量的手周六那天,我找了班上一个男孩带我去承剑家,他说他去过,他知道路。我背着帆布包,装了几包饼干和一壶水,就跟着学生出发了。这学生叫承雷,笑起来眼睛都眯成一条缝,话也比较多。路上他总是主动和我聊天,他带我走的是山路,他说走这条路会比较近,但山路很不好走,上坡路多,野草也高,路窄,我很担心会从草丛里钻出蛇来。走到一片树林时,承雷说,“以前我和天宁到这个森林里来玩过。”我就笑了,笑他把这小树林叫做森林。他又说“以前这里会有野猪的,老师你怕野猪吗?”我说“当然怕呀,现在没有了吧?你们碰到过野猪吗?”他说没有。走过了小树林,又翻过一个山坡,遇到一位在地里干活的女人,那女人冲着我说话,但是我听不懂,就看着承雷,让他翻译,他嗯嗯了半天,也没有翻译出来,我就笑他,“你是不是不知道怎么用普通话说啊!”他用手抓了抓头,又眯起了一双小眼睛笑着点头,我觉得特别可爱。过了山坡,又是空旷的平地了,承雷说走过这里就能到大路上了,他说的大路就是远处可以望见的水泥公路。我们经过了班上好几个学生的家,才走到了公路上。我就想,承剑平时是走的公路还是山路呢?这个问题得等我到了他家找到他再问了。出发前我看了时间,为的是记录自己要走多久能到他家。当看到写着“高本信用村”的路牌时,承雷说马上就要到承剑家了。我们拐进了一条土路,经过了一个水塘,水塘里没有鱼,水又黄又浑浊,承雷捡了一颗石头扔进去,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波纹。他担心着承剑不在家,我说他一定会在家的,因为我告诉了他今天会来找他。当看到承剑家屋子的时候,承雷就跑了起来,把我扔在了后面。我赶紧看了一下时间,离一个小时还剩3分钟,我们一路上都没有停下来休息。走公路的话,必定需要一个半小时了。
穿越小树林承剑的家是两层的砖房,外墙和内墙都没有粉刷,屋檐下吊着一排金黄的玉米,屋里很凌乱,几乎没有家具,就几张竹质的椅子。承剑和邻居家的孩子们在玩,见我来了,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让他领我参观他的家,他的奶奶迎出来,对我说着话,我当然是一句也听不懂的,就一直笑着点头。奶奶告诉我家里房顶漏水,没有人帮着修,又说小孩可怜,没有什么吃。这些话是承剑的堂哥翻译给我听的,附近的孩子知道有一位老师来了,就都围过来看。我让承剑带我去看他砍柴的地方,他拿起一把弯弓镰刀,就往家附近的山上跑,那一群孩子就都跟着去了。我们到了一片杉树林,他选中了一颗不太粗的树就砍起来,我赶快拿出手机来记录。不一会儿,这颗树就被砍出了一个大缺口,承剑左右换着手砍,当树快要断时,就用手去推倒,倒下后,一群孩子就都站到树干上去,拼命踩,树就完全脱离了树根。我是想要来亲眼看一看他砍柴的,果然不虚此行。把一些大的树枝砍掉后,他就拖着长长的树干下山去了。后来我们又聊了一些他父母的事,周围的孩子一直在闹,也就没有多聊。
玉米棒子的家 砍柴的乐趣我和承雷回去的路上,就吃饼干,问他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他连连摇头,也不肯同我喝一壶水,就一直吃饼干,我怕他渴,总劝他喝水。遇到一片油菜花地时,我叫他站进去拍照,他站在花丛中愣愣的,也没表情,我就叫他笑一下,他立刻眯缝起眼睛,嘴里还一边发出“呵呵”的声音,我一下就被逗乐啦。就是因为他的笑容,以至于后来他考试不及格,作业没完成,我都不忍心责备他,他并不是调皮的孩子,而且他画的画很有意思,我很喜欢,想着他将来要在别的方面有所发展就好了!对于孩子,我们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坏而去肯定和否定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而这潜力又不是人人都有幸运被发掘到的,但我们应该极力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油菜花地里的笑容这一次“走路”的体验,让我收获很多。曾经在某城市,经过一所小学的门口,正好遇到放学。校门口各种小汽车在等候着孩子们,家长伸长了脖子往学校里面看,自己的孩子出来后,就抱在怀里又亲又摸。有一位家长是骑自行车来接孩子的,那孩子坐在车后座上,搂着父亲的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被这一幕所感动。然而现在我在这大山里,想起了曾经被感动的瞬间,却令我心酸哀伤了。回家的路再漫长,再险峻,山里的孩子也是要自己走的,没有在校门口翘首企盼的身影,也没有那舒适的汽车,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这路途都不会例外变的短暂而轻松。这对于承剑来说,是一种生活常态,对于其他孩子来说也一样。如果你怀着一种沉重的心情来看待这件事,那么这些孩子必然是可怜的,但如果你是这些孩子,又大可不必去在意了,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伙伴一起回家的路途中他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也许是折一根树枝,也许是捉一只蝴蝶,又或者是在树林里拉一次尿……平凡的人总有平凡的快乐!
10.你还记得儿时的游戏吗?
你追我跑我生于89年,赶上了80年代的这趟末班车。我的童年很丰富,放养式的家庭教育让我拥有了完全自由发挥天性的空间。上山入水,摸爬滚打,一点没有女孩样。而我的姐姐却是一个特别文静的孩子,她总是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写字、画画,完全是一个女孩样。可我觉得我的童年过的比她开心,比大部分人都快乐。孩子要会玩,才有创造力。80后的你们,还记得儿时玩过的游戏吗?
在这个没有任何游乐设施的校园里,我找回了儿时的记忆。女孩们跳皮筋,各种花样换着跳,歌谣也大不相同。我还记得一些,“小熊猫,上学校,老师讲课他睡觉……"“小燕子飞,五阿哥追,尔康喜欢夏紫薇,金锁可怜没人爱,柳青柳红在一块儿……”“高老师高,高老师高,高老师教我们做早操……”“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等等。那时候是张口就来的,而且我的皮筋跳得很有技术,总是留在最后一个不用当挂皮筋的人。现在看到这里的孩子玩起跳皮筋,我也主动加入,学着她们这一代人的跳法和歌谣。男生也偶尔来参与一下,但他们对于跳皮筋的热衷程度就大大降低了不少,一会儿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拍贴画 跳皮筋他们喜爱的游戏是弹弹珠,这也属于80后的记忆。不管地上有多脏,为了瞄准目标,全身心投入,整个身体都伏在了地上,如果弹中了,就立刻爬起来去捡,旁边看热闹的孩子们就欢呼起来,往往那些厉害的孩子总是赢的口袋都装不下了,一弯腰弹珠就直往地上滚。校长是不允许孩子带弹珠来学校的,我也没有去问什么原因,但周末依然能看到来玩弹珠的男孩们,他们并没有因为校长的制止而失去热情。我是愿意让他们玩的,每次也要在旁边看热闹,观察着他们脸上的表情,这是我的乐趣。还没上一年级的小娃娃们,就围在树底下玩泥巴,玩沙子。这我也是玩过的,用泥巴捏成各种形状,来充当过家家的菜肴。有一次和弟弟玩沙子,中间隔着一条路,一人在一边,你扔我,我扔你,却一不小心扔到了一个过路人的身上,而这人是脑子有点问题的,经常爱发脾气爱打人骂人。看他嘴里碎碎念着什么,很凶的样子,我和弟弟吓得赶紧跑回了家。大人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喜欢这样脏的东西,而孩子在没有人提供玩具和引导玩什么的时候,就会自己去找乐子,孩子总是有一双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眼睛,对于任何没有接触过的东西都感兴趣,都想去尝试,等我们长大了,却渐渐失去了这些天性。
爬树也是这里的孩子们娱乐的方式,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各种昆虫,也不失为一种知识的收获。有的孩子喜欢到学校旁边的田地里去抓小蝌蚪,抓到小瓶子里,玩一阵,又倒进田地里,重复着,又依然乐此不疲。你追我跑的游戏都大同小异,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黑猫警长”。一个人扮警察,剩下的人当小偷,警察抓小偷时,小偷跑不动了快被抓住时,可以喊“嘀嘀”停在原地,警察就不可以再抓他了,小偷要等着同伴来救,其实就是碰一下,“嘀嘀”就解除了,又可以跑起来。现在想来当警察的小朋友是最可怜的,可能玩到爸妈喊回家吃饭,他还在抓小偷,但那时候却很多人乐意当,或许是可以在抓人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吧!这里的孩子也玩抓人游戏,不过他们是让一个人闭着眼睛,其他人固定在一个范围内跑,抓的人听他们跑动的声音和说话声去抓,我总是看到抓的人悄悄睁开眼睛来看,也有头碰到头撞在一起的,不过他们都是互相笑着摸摸自己的头,又很快加入到游戏中去。小时候经常停电,而且总是晚上停,一停电整条巷子的小孩就都跑出来玩捉迷藏。从巷头藏到巷尾,找的人面对着墙数20下或10下,有时候因为想找一个最隐密的地方,等到数完了,却还立在地上东看西看,最后只能急急忙忙随便找个地方藏身,结果当然是很快就被发现了。当每家的灯光突然亮起来时,所有孩子都跳着欢呼起来,喊着“来电咯,来电咯!”跑回家去,巷子就恢复了夜的宁静。
山间下棋每每回忆起童年的时光,总是感叹那些日子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如今看着这里的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娱乐方式,还会玩着各种有趣的游戏,内心是感到欣慰的,等这些孩子长大了,回忆起这样自在的时光,必定也会如我这般,想再一次穿梭回去,永远不长大才好!
吹泡泡时代在改变,娱乐的方式也在不断升级,人们的生活总是向前发展的。城里的孩子早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世界,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网络电视,那些有年代感的游戏正在逐渐消失,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但又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虚拟的网络世界让孩子们慢慢脱离现实,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阻隔了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接触,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被手机操控的我们,显然正在丧失着语言和肢体的行动力。如果时代是倒退着变更的,那我们便可以清楚的看到曾经那些质朴又单纯的日子了,但这是永远不可能的,时光不能倒退,生命也不可重复,我们的童年只有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