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80后女孩,大龄剩女的优势是自由,十年的思想沉淀,我才有勇气走进贵州山区支教,用笔记录下最真实的乡村生活与留守儿童的点点滴滴。在平凡人的故事中,体会到无数感动瞬间;在平凡人的苦难中,领悟到人生百味;在平凡人的快乐中,体验到活着的意义。
十八班武艺都要会11.什么是力所能及
小身体,大能量今天课文里有一个词,叫“力所能及”。好学的优璇就发问了,“老师,什么是力所能及啊?”我想了想,直接告诉字面意思的话,可能还不够让学生理解透彻,于是决定举例来说明。
“在家里的时候,如果水缸里的水不够用了,那是不是要去挑水呀?挑水需要很大的力气,你们这么小,能做吗?”底下马上喊成了一片,“能做!”“我都挑过水那时候。”“挑水啊,我一个人就能挑两桶!”……我瞪大了眼睛表示不敢相信,又换了个例子,“有些人家里在盖新房子,就需要很多的砖和水泥,那要推着三轮车去拉,你们的力气能拉动吗?”这下又是咋咋唬唬喊起来,“我们家那时候盖房子,就是我和我姐姐去拉砖的,我们两个人把那些砖搬到车上,然后推过去给我们爸爸。”“我们家也是的,那时候搬了太多砖啦,都快累死了!”“我也是我也是,搬砖太累啦!”……这两件事情都让我对这些二年级的小娃娃刮目相看了,但接下来还有令我更想不到的。我举了一个自以为一定能解释清楚的例子,用棍子敲了几下桌子,示意学生们安静下来,“你们家里的厕所都是像学校这种的吧?”底下全是一脸认真的小脸望着我,回答到,“是的!”“那如果那些粪便满了,是不是就要挑走啊?那这种事一般都是大人做的,对不对?”孩子们有的不说话,有的又问,“老师,粪便是什么啊?”我很直白的告诉他们,“就是屎啊!”顿时哄堂大笑,也许是因为这话从老师口中说出来的,才让他们感觉新鲜有趣吧!很快就有人发表了讲话,“那些我们挑过的,都是挑到地里去浇菜啊!”又有人说,“一个人挑不动,就两个人一起啊!”我实在是怀疑这种事他们是否真的做过,便问到“你们连粪都挑过啊?真的假的,不许撒谎啊!”很多同学都异口同声回答到“真的!”我哈哈大笑起来,又一边说着“你们也太厉害了,什么都能做!”学生们也跟着乐起来。就那样,我终于放弃了解释什么是力所能及,想着倒不如告诉他们什么是无所不能。
下课后,三年级的学生围在我们班窗口看,大概是想知道我们在笑什么。于是我走过去问,“你们挑过粪吗?”一个女孩一脸疑惑,“什么粪?”“就是厕所里那些啊!”二年级的学生替我回答了,她才恍然大 悟,“噢,就是那些啊,当然挑过啊,好臭的,我奶奶让我去挑,可是我都不想去。”旁边其他三年级的学生都笑起来,饶有兴致的听着我们谈论粪便的事。
砍柴哥的日常如果让我在农村生活,我很多地方是不如他们的。就像有一次,我想和班上一个男孩去放牛,但他却拒绝了,并且解释说,“有时候牛会跟别的牛打架,到时候你肯定会害怕的。”我确实会害怕,所以竟无言以对。我很喜欢问有关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比如平时回家都要做什么,家里每天吃什么菜,谁煮饭,谁炒菜,是一个人睡还是跟爷爷奶奶睡,家里都有些什么人……放牛、喂猪、赶鸭、煮饭、洗衣、去地里摘菜、去田里弄猪吃的草、放马……这些事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了,就像每天要吃三顿饭一样。
秋梨的日常在渐渐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细节后,再去看这些小小身体的孩子们,总是会心生敬意,佩服他们的积极乐观。想象着他们做这些事情时的样子,是一幅质朴,实在的生活画面。又对比一下自己的童年,除了要做一点扫地洗碗之类的家务活外,就是尽情去玩了。而城市的孩子就更不能与之相比较了,大部分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小少爷,千般疼爱,万般保护的对象,连书包稍微重一些,都得让爷爷奶奶背着的。当然,这是所处环境导致的,跟孩子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关系,把人放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就要去适应环境所带来的一切影响。
她的快乐这里的孩子早已经接触了超出能力范围内的体力劳动了,他们都是农民的孩子,自出生就沾染了农民的气息,劳动对他们来说不是苦难,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有所用途。他们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在劳动中体会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从而更加懂得何为“孝顺”!我为这些孩子骄傲,不要用同情的目光去看待他们肩上沉重的担子,那是他们展现自己最好的方式。
12.渺小与自卑
“人们宁愿去关注一个鳖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而不愿去关注一个普通人内心的波涛汹涌”
一个人的自卑首先是源于自身的生理缺陷,但更大一部分是受到外界的刺激。 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自卑。大致可以分为几类:童年阴影、身体残缺、家庭影响、学校影响、社会影响等。
先说说我的自卑,我是属于家庭影响类的。父母的关系是根源,其次就是家庭顺位。我在家排行老二,许多人都说三个孩子的家庭,老二是最不受宠的,童年时期我似乎也是有这种感受的。头上是姐姐,虽然同样是女孩,但她是头胎,也是享受过独宠的。下面是弟弟,家里重男轻女,自然弟弟出生后,我和姐姐两个女孩就失去了所有的关爱。母亲曾告诉我,父亲那时候想把我送给别人家养,说家里已经有一个女孩了,所以这就是排行老二的悲哀。我两岁时走丢过一次,被别人家捡去帮着洗了澡,不过父母还是把我找到了,又领回去了,这可以说是命运注定吗?这种家庭排行位置,让我自卑,让我羡慕弟弟所拥有的一切特权。不过这一点到我们三个孩子都离家读书后,没有了对比,自卑也就渐渐消失了。父母关系的恶劣,直接导致了我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不信任,从儿时一直持续到现在。父母的吵闹,打斗,都是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她们将排斥、抗拒、阻碍,赤裸裸的展现给我,让我接收到这些不愉快的信息,童年便陷入这种情绪中无法自拔。只要别人一提及家人,我就永远是沉默的走开,这种逃避的方式,就是自卑心理促成的。别人家庭的和睦,会令我产生嫉妒,有一段时期升级为嫉恨,假如某一位熟悉的人,经常嘴边爱挂着父母,谈父母感情如何好,对自己如何关爱,我便会对她友好不起来,这种炫耀会令我自卑,会让我无形中去进行比较,无法正视某一件事情时,想办法逃避时,自卑就已经形成了。好在如今父母关系有所缓和,而我在有了人生阅历后,懂得了如何去正视和面对自卑心理,这种长达20多年的自卑,不是可以轻易克服和战胜的,但我已把自己的人生与父母的人生区分开来,不会再用她们失败的情感枷锁来禁锢自己了!
身体有残缺的这类人,常常要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和窃窃私语,而他们无法去改变这天生的残缺,这种自卑是公开的,无法隐藏的,暴露在外人人可知的,所以这类自卑人群是活的最辛苦的,只能无助的默默悲悯自己,面对和接受。普通人也很难不对这类人投去同情亦或好奇的,有意和无意的目光,潘脸就是属于这一类自卑。
与你亲近我注意到潘脸,是还没有开课的那天。她坐在国旗下的台阶上,望着操场上的学生们打闹,这样的画面后来又经常看到。她的样子长得有些奇怪,五官是正常的,但总说不上来哪里奇怪。我看她走到国旗台下时,有一只脚是向内弯着走的,走起来一颠一跛的,于是走过去询问她,脚是天生的还是后来弄的。她把头扭向一边不看我,轻轻说了一句“小时候弄的”。我见她似乎不开心,就没有再问了,在她旁边坐了一会,我们都没有说话,她大概感觉到不自在了,就站起来走回了教室。我还呆在原地,看着她一颠一跛的背影,心里感到愧疚,不该在还没有和她熟悉的时候就问这样直白的问题。开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脚有问题的女孩成绩非常好,平时特别安静,有时我会忘记班上有这么一位学生的存在,老师最容易记住的,不是那些最调皮捣蛋的孩子,就是那些活跃的班干部。她不会吵闹,体育课自由时间,她也不和别人玩,后来才知道是别人不肯和她亲近。她就在国旗台上坐着看着,和我第一次见到她时那样。跑步时,她也跟着一起跑。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她赶紧从操场颠跛着跑向教学楼。等她的身影刚刚进入教学楼的铁门,一楼的食堂阿姨就学起了刚才她跑时的样子,另外一位食堂阿姨见了立刻哈哈大笑起来,这学的食堂阿姨见状就更加兴奋地学起来,引来了其他老师的关注,她反复学了好几遍,一阵一阵刺耳的笑声传入我的耳中。我当时的内心很纠结,难受,无奈的是,我无法去阻止这行为,我充当了一个旁观者,以致于后来我总是对潘脸感到愧疚。为什么当时自己没有勇气去指出一个成年人的错误,如果学的人是我的学生或是另外的同龄人,我想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去制止。可我们总是碍于情面,不去对长辈和熟悉的人指出错误,沉默的旁观者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共犯。万般庆幸的是,阿姨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学,那些笑声也没有传入她的耳中。如若不是,那对她将会产生一种怎样的影响呢?也许会留下童年阴影,伴随她的漫漫人生路。这种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自卑的人心灵脆弱的程度就像水中月,一碰就碎。人啊,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不可能感同身受的,在这里,我们就原谅那些无知的人吧!
地为床我一直想为她做点什么,她的家不住在附近,放假时也见不到她的身影。直到那天,我才有了真正帮助她的机会。那天学生们在排队打饭,三年级的永莎见我走过就把我叫住了,我问她什么事,她没有说话,而是指着潘脸的头示意让我看。我走近了瞧,正有几只虱子在爬着。我忍不住发出了“啧啧”声,而学生听到这声音,就后退了几步,离她更远了。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说着“这没什么,老师小时候也长的,要经常洗头发,还要喷药。”几个女孩子就点头表示赞同,潘脸也转过身来,我叮嘱了她回去要喷药洗头,她的脸一下子红了,眼里噙着泪水。也许我自认为善意的提醒是对她的帮助,但她意识到的却是自己与其他人不平等的地位,自卑的人是极其敏感的。第二天,我征得了她的同意,决定帮她剪头发,好方便她每天洗头。她的头发又厚又多,把辫子解开后才发现,那些密密麻麻的白色虱子蛋,还有许多的白头发,我的头皮一阵发麻。还是咬着牙帮她剪短了,剪的过程中,虱子都爬到剪刀上来,我就直接用剪刀剪死,我是不怕虱子的,小时候还帮同学捉虱子,捉到后用指甲按在地上掐出血来,还挺有成就感。这是我第一次帮人剪头发,剪完后觉得还可以,只是右手无名指被那生锈的剪刀磨出了血。原本是打算带她到街上理发店去剪的,但是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说,没有店会愿意剪,给钱也不剪,我很惊讶的问为什么,她说因为怕把店里的毛巾粘上虱子,那别人都不敢用了,想想那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只能自己动手了。虽然把头发剪短了,但依然还是有很多虱子,要想除根,那必定是要剪个光头了,但她是女孩子,我开玩笑说“潘脸,给你剪个光头好吗?”她笑了笑,没回答。但儿童节过后,她戴着帽子出现了,她真的剪了光头了,是她爷爷给她剪的。
日子照旧,她沉默和形单影只的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同学们依然不和她亲近,有些还学她走路,见她从远处走过来,就会通知周围的人,“潘脸来了,潘脸来了!”大家立刻围过来,眼睛盯着远处的她,等她走近,但她似乎能感应到不友好的气氛,就停在原地,不再走过来了。自卑的人保护自己的能力比平常人要强,这是因为她们长期处在一种警惕的状态中,害怕别人触碰到她们的自卑点,危险的信号灯一亮,她们就会立刻躲在自己设定的安全范围内。这些孩子,你和他们说尊重和自尊他们是听不懂的,孩子是单纯的,他们想要表现什么,就不会去隐藏,无所顾忌了。我和他们说过不要去嘲笑别人的缺点,要多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可是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我没有神通广大的本领把潘脸的脚治好,让同学们因此去接近她,喜欢她。所以我只能叹息,绞尽脑汁想办法去改变她的艰难处境。如何去揣摩一个孩子的思维,如何才能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用同龄人的态度去对待孩子,这一直是一个难题。
当我走进潘脸的内心世界,才发现她远比我想象的要成熟。我找了两袋衣服,夏天的和冬天的,准备拿给她,还写了一封信,大概内容就是鼓励她,希望她开朗一些,指出了她身上所具备的优点,想要她自信起来。那天放学后,我和她一起提着衣服回家,走的都是田间小路,她走得很顺畅,但路上还是不和我说话,我问一句,她才回答一句。没想到第二天她给我回信了,看着她在信中倾诉自己被同学排斥,而她说“我也会忍的”,不禁热泪盈眶。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就知道忍为何物,她的内心是有着许多苦楚的,无人倾听,字里行间透露着她的孤单和无助。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仿如一个成年人,后来我们就在那个作文本上互相给对方写信,每天一封,我想这样的交流方式应该是最好的。和她写信,有时会忽略了她是一个孩子,她能用文字来表达她的感受,来回应你对她所说的一切,她也能描述出她对别人的看法,对事情的想法,对自己脚的问题更是认识深刻。我通过这些信,才真正深入的了解她,她是那么自卑内向,那么委屈。我每天都很期待看她的信,又遗憾时间所剩不多,更自责为何没有早一点和她写信,用这种方式去帮助她,关爱她。她也在信中提到不希望我离开,想要我一直在这里教书,她不喜欢受人冷落。可她终将是要面对今后的一切困难的,成人世界甚至比现在还要艰难10倍,更多的嘲笑,更多的排斥……
我渴望着这里的老师,关注她,关爱她,企盼着我走后,新来的支教老师也能和她写信,倾听她的内心,帮助她走出自卑。是啊,生活中还有很多宽容善良的人,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别人的痛处踩上一脚,亦或冷眼旁观,亦或嘲笑讥讽。我担忧她的未来,更加希望她的内心不会因为别人的嘲笑与排斥而变得狭窄。她必须要超越自卑,现在她处在自卑的深渊中,放大了这种生理缺陷,忽视了自己的优点,自卑使她软弱,使她不敢接近集体。她只有寻找着自己的同类,在同类人身上获取少量的认同,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许这有残疾的脚要跟随她一生,可我更愿意相信未来的路她会用自己强大的内心去铺平,终将战胜自卑。现实生活的残酷,是人生必须要上的一课。
不爱笑的你我将继续和她保持通信,只望我的文字给她带去一些能量与慰藉,让她这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小船,不那么孤单无助,也盼望她这渺小的人儿有一天变得强大。
13.孤儿的微笑
秋楠,原本她的名字是“秋难”,水话难字念第四声,代表灾难。
秋楠是我在这里接触的第一个孤儿,是的,她出生后,灾难就降临到她的头上。她的笑容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这不是一个关于孤儿催人泪下的故事,在她身上,看不到自我封闭、怯于交往、难于融入集体,这只是一个像在冬日里晒着阳光般温暖的故事,她的笑容都是源自最微小的事情,辛酸中充满感动,平凡中收获幸福!
秋楠第一次见她,是在开学的第一天,当其他学生都在说着自己父母在哪个城市打工时,只有她是沉默的,也是在那一天,我知道了她是一个孤儿。从其他学生那里了解到她的身世,她的父亲在她还未满月时,上山干活,被树压死了,母亲便弃她而去,再也没有出现过。自她来到这个世界起,就失去了叫一声“爸爸”和“妈妈”的机会。现在她跟伯父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是她最亲的人了,她后来跟我说。她的人生就是从难字开始的,注定了今后的路要比别人更辛苦。我曾经很渴望去帮助一个孤儿,但真的有这个机会了,却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给予她帮助。秋楠是敏感的,她不愿意提及家人,起初我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陌生人,她会抗拒我,会对我有所保留。我带着其他女孩们去油菜花地拍照片,她不愿意去,我劝说了好久,她才勉强答应了,但去了后也没有高兴起来,这让我有些沮丧,她似乎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容易亲近。后来我成了她们班的英语老师,这才有了更多与她接触的机会。
和你在一起她的成绩非常好,对学习也有热情。我第一次走进她的家,是因为她有一道数学题不会,我便说要教她,她带着我回去了。那次奶奶正好几天前摔了一跤,她的伯父伯母便从外地赶回来了,正好也在家里。伯父自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都还小,没到读书的年纪,所以她们是带在身边的,女儿已经上学前班了,平时就跟着奶奶和秋楠。这种家庭状况,让我不由得更加担忧起秋楠来,孩子众多,伯父和伯母能分给她多少关爱呢?奶奶也是上了70岁的人了,又常年多病,这唯一的依靠也是如此脆弱的。家里的房子虽然是新盖的水泥结构房,但墙面没有粉刷,屋里也空空荡荡,除了楼上的冰箱和电视,再也没有了像样的家具。她睡的床是几块板子搭在两张长条凳上,上面铺着一些破烂单薄的被子,在两边墙上穿插一根竹竿,就是衣柜,上面挂着她所有的衣服,一眼就能数得清楚的。奶奶的床也是如此,和她在一个房间里,伯父的女儿和她睡一个床。离开她家后,我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多关注这个孩子。
秋楠的床好在她的家就在学校马路对面的巷子里,我随时都能够找到她。为了多一些和她接触的机会,我总是去哪里都叫上她,渐渐的,我们才熟悉起来。每次赶集,这里的孩子们都会到街上去买几样爱吃的零食,那天我叫她一起去上街,她还专门回了一趟家,换了一身衣服。那时她的伯父还在家,因为奶奶的摔伤的手还没好,所以要在家多留几天。走时伯父给了她20元钱,这一举动让我还有些欣慰,看到了伯父对她的关爱。我们到了街上,其他两个学生都各自去买了自己爱吃的烧烤,但是她没有,我问她要不要吃,她只是摇头不说话。后来我给她们三个都买了一杯奶茶,来到一个水果摊,我挑了一把香蕉,她立刻问我,“老师,这香蕉贵吗?”我说,“不贵呀,2块钱一斤,怎么了?”“那我要给我奶奶买!”于是我替她挑了一把,老板称了后说8块钱,我准备提给她,但她又到水果摊上拿起一把来,我以为她是不满意刚才我给她选的,但她直接拿给老板说,“我还要这些!”最后总共买了12块钱香蕉。回去时我问她,“是叔叔要你给奶奶买的吗?”她平时习惯了把伯父叫做叔叔,把伯母叫做阿姨。她摇头说“不是啊!”我又问她,“那叔叔有说这20块钱要怎么花要买什么吗?”她回答,“没说呀,他给我让我自己随便花!”听完后我特别感动,她没有给自己买任何东西,花了一大半的钱给奶奶买了香蕉,可见奶奶在她心中的重要。奶奶是她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叔叔阿姨走后,她可以说是和奶奶相依为命的,只有奶奶,给了她全部的爱。我想,她心里是很清楚这一点的,所以对奶奶,她也是毫无保留的回报。每次我提议要做一件什么事,要带她去一个什么地方,她总是先回答“那我要问一下我奶奶!”我开玩笑的逗她,“怎么你什么事都要问你奶奶呀!”她神气的说“那当然啦!”旁边的永莎也接了一句,“她奶奶是她最亲的人了!”这么无意的一句话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秋楠奶奶后来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事,走很远的路去仙人桥,到山里去摘春笋,去她的老家寻找回忆,一起在食堂包饺子,为她庆祝一次生日,夏天了又去摘杨梅,还有第一次去三都县城吃汉堡。在这些事情中,我感受到了她比常人更懂事,更会体贴人,会察言观色,会注意细节。同时她的性格又是那么出乎我的意料,对于孤儿,人们总是喜欢先入为主的为她们贴上孤僻、柔弱、不合群等标签,但她是那么阳光,那么单纯,那么爱笑。她的生活状态是积极的,并没有因为自己特殊的孤儿身份,就躲在阴暗的世界里,顾影自怜。我是多么庆幸她不属于这一类人群,她就是一个孩子,一个天真的孩子。我常常搞不懂她的笑点,她会因为任何小事而哈哈大笑,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我说家乡方言她会笑,别人模仿我她会笑,因为鱼从盆里跳出来了她会笑,英语课她自己读错单词会笑,别人读错了她也会笑,看着电视她就突然笑,我会说“你傻笑什么呢!”然后她就笑的得更厉害了,有时候永莎也会一脸不理解的对我说,“老师,你看秋楠又在傻笑了!”虽然我会敲着她的头故意装作很烦的样子问她好几遍为什么笑啊,但是我的心里是特别开心的,我喜欢看到她笑,即使我根本不知道她在笑什么,这是她快乐的表现形式,因为她的单纯,她不会陷入到自己悲惨的身世当中去,她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别处。
美好陪她去老家那次让我印象很深刻,她的老家在离学校大概步行半个小时的村子里。是在一个山坡上,那是一座两层的木屋,周围长满了杂草,这是常年没有人居住的痕迹。屋后有一片菜地和竹林,菜地里有一颗梨树,树上已经结满了还未成熟的拇指大的梨,菜地里种了青菜和豌豆,竹林入口处只露出一块很小的空地,还用树枝遮掩了起来,她告诉我这是为了防止别人进去拿竹笋。我让她开了门,我们走进了屋里,里面空荡荡,只有地上还堆放着一些麻袋,里面也不知装的是什么,屋顶到处结满了蜘蛛网,每走一步,脚下的木板就会发出声响,让我心惊胆战,只敢轻轻下脚。在这个屋子里,她第一次提到了她的爸爸,她指着楼上一角说“这就是那时候我爸爸住的房间。”我问“你怎么知道呢?”“当然是我奶奶告诉我的咯!”她随意的答道。然后她又告诉了我奶奶是住哪里,叔叔阿姨是住哪里,她还说“我更喜欢住在这个家,我觉得这里更好。”我惊讶的问,“可是这里离学校更远,你现在住的那里不好吗?”她却没说话。也许这里是她出生的地方,又或许这里曾有父亲生活过的气息,我不能揣测到她的想法,只能靠本能反应这么去理解了!我们在屋子里待的时间不长,是我先开口要走的,她似乎有些恋恋不舍。后来,我很多次在她家找不到她,见到了她就问她到哪里来,她都是回答说“到我老家那里啊!”我才终于明白,那里对她有着特殊的情感,她才觉得那里更好,尽管条件是恶劣的。是的,我也爱我的老家,我曾经总是想着能够再回到那里去住,我的童年记忆都在那里,那是我最快乐的日子。老家被卖掉的前一天,我还特地让父亲带我去看了看。老家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的故事,我甚至还能想起那些故事里我当时的心情,什么地方摆放的是什么家具,都清晰的印在脑中。这种情感是不可取代的,因为那些生活不可重复,在自己的人生当中只有一次。
我拿了很多旧衣服给她,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对她格外关照,因此她的奶奶很感激我。端午节那天,奶奶亲自到学校来邀请我去家里吃饭,我也很想感受一下这里的端午节,便没有拒绝。我们一起包粽子,我是第一次包,秋楠说她包过很多次,但她包的第一个粽子,底下就哗哗漏米,惹得我们所有人都大笑,她自己更是乐得不行,眼睛都笑弯了。她的妹妹甜甜也很懂事乖巧,时不时帮我翻译奶奶讲的话,奶奶更可爱,因为每次她讲完话,我都要看着秋楠说一句“什么啊?”讲多了,她也学会了,自己说完一串水话后,最后加上一句“什么啊?”逗得我们笑不停。秋楠像个小大人一样,忙前忙后,吃饭时给所有人盛好饭,又不时给我碗里添肉,招呼着我吃。那一大锅像粥一样的里面还有各种说不出名字的菜叶的饭,她和我说了好几遍“老师,这个最好吃了,真的,等下你一定要吃。”过了一会,我还没去盛,她又会说一遍“这个真的很好吃,我最喜欢吃这个了饭了!”看她满足的大口吃着碗里的最爱,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当我们沉浸在喜悦当中时,秋楠突然说了一句,“如果弟弟他们在就好了!”于是我提议大家一起拍张照片,等会发给叔叔阿姨看,大家都很赞同,连奶奶也很配合的看起了镜头。我陪奶奶喝了两杯米酒后,她感慨起来,唉声叹气念叨着“秋楠,秋楠,难啊,她很难啊!”妹妹甜甜还给我翻译,重复着奶奶的话,“秋楠难啊!”秋楠却笑起来,正是她的乐观,让我更加心疼她,喜爱她。她的世界是那么简单,内心又如此阳光,总是用笑容去面对一切。吃完饭后,秋楠给我拿了好多粽子,而且都是挑大的给我,我不肯要,她就硬装在袋子里,塞到我手里来,还一边说着“要拿,老师,一定要拿的。你给我那么多衣服,我谢谢你!”她的一句感谢,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我是多么开心啊!这顿饭实际并不美味,吃的也很简单,只是在这种被亲情包围的氛围下,谁还会在意吃的是什么呢?
温馨的一家人我也不知在那条通往街上和县城的水泥公路上,我们来来回回了多少次,留下了多少我们的足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明显的感觉到了我和秋楠心灵的靠近,只不过我们的肢体还是陌生的。每一次,她都是走得很快,从不和我并肩行走,我无数次想牵起她的手,那样的画面一定是温馨的。只不过我始终没有勇气去行动,我可以很随意的牵起其他学生的手,甚至还会摸摸她们的头,更小一些的就会抱起来转圈,但对于她,我总是会迟疑,这说不清楚什么原因,这是我的本能反应。或许我是害怕被拒绝,所以不敢去尝试。因为我仔细分析过她为何每次都一个人走在前面,即使我喊她等我,她也还是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她没有过和一个年轻女性亲密无间的体验,没有过那种被抱在怀里宠爱的感受,她也不知道怎样去撒娇,获取更多的关爱,她的常态是被给予什么,就接受什么,她习惯了被动。在情感方面,我也是属于被动的人,我总是等着别人来靠近自己,因为害怕被拒绝,就不去尝试开始。我在秋楠身上付出了情感,就很渴望得到她的回报,为了不让自己产生失望的情绪,我宁愿站在原地等待,等她对我有了更深厚的感情,我相信那时候我们就都会往彼此的方向走近一步的。要想走进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需要花些时间的,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我一直在你身后三个月后的一天,我们又走在了那条充满回忆的水泥路上,秋楠第一次对我倾诉了关于家庭的心事。
秋楠:“老师,你们家有几个孩子啊?”
我:“三个啊,怎么啦?”
秋楠:“噢,没什么。”
沉默的走了几分钟,我还是问了一直想问的事。
“你叔叔阿姨对你好吗?”
秋楠:“好啊,但有时也不好,我阿姨比较不好。”
我:“是怎么样的不好啊?会打你骂你吗?”
秋楠:“有时候我叔叔会骂,如果我做错事的话。”
我:“那叔叔和阿姨感情好吗?她们会不会吵架打架啊?”
秋楠:“那时候打过,现在没有了。”
我:“那阿姨打过你吗?”
秋楠:“有一次她都拿刀要杀了我。”
我:“为什么啊?拿什么刀啊?”
秋楠:“就是切菜的刀啊!她买了一只鸡,我想吃鸡腿,她知道了,就不给,就很生气拿刀说想杀死我。”
我:“啊?那你阿姨怎么这样,为什么不给你吃啊!就是单独不给你吃吗?弟弟妹妹可以吃吗?”
秋楠:“我也不知道,她还是拿我的钱买的呢!那时候还有别的客人也在,我小声跟我奶奶说我想吃鸡腿,她听到了,就去拿刀说要杀了我。”
我:“拿你的钱?那你哪里来的钱啊?”
秋楠:“就是爱心人捐给我的呀!还拿了我的钱建房子呢,还有我奶奶也出了钱的。”
我:“那拿了你多少钱啊?是那些爱心人捐给你,你就全部放奶奶那里吧?”
秋楠:“嗯,我也不知道多少,好像有5000,我奶奶还卖了两头猪的钱也给她们了。”
我:“那阿姨和奶奶关系好吗?她们会吵架吗?”
秋楠:“不好,总是吵架,有一次我奶奶丢了20块钱,她知道是我阿姨拿的,就问她,但是她就说没有拿,还说如果她拿了就不得好死。”
我:“那你奶奶怎么知道是她拿的啊?她看到了吗?”
秋楠:“就是她拿的,我知道,我奶奶也知道,她那天说连看都没看到过20块钱,可第二天我奶奶又问她,她又说她只看到了,但是她没拿。”
我:“噢!这样啊!”
又沉默的走了几分钟,我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她讲述的这几件事,想客观的去分析,不敢随意评说,因为这几个人都是跟她有着直接关联的,我不想因为我的话语让她对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产生影响。那是她的家人,她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这些人的照顾,即使我内心已经对她的阿姨产生了厌恶。
我:“秋楠,奶奶现在年纪大了,那以后她不在了,你怎么办?”
秋楠:“我也不知道。”
我:“还有叔叔阿姨会照顾你的。”
秋楠:“我就怕她们不给我住了,把我赶出去。”
我:“不会的,没事,以后你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我一定会帮你的。”
秋楠:“好!”
我突然又想起了她说更喜欢住老家的事了,现在的房子令她没有归属感,她懂得这个房子的大部分都是属于叔叔和阿姨,这不是她的家,她怎么会安心住在里面呢?这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唯一一次感受到了她作为孤儿的脆弱,这是深藏在她心底的秘密,对于未来的担忧和迷茫。以往她的乐观和积极掩盖了这些,展现给我的是一个阳光又快乐的形象。
你一定会愿望成真一次她在我宿舍桌上看到了我的支教记录本,我当时在顾着做饭,并没有注意她已经在翻看了,等我发现时她已经看了好多了,我立刻抢了过来,她不好意思的笑起来,于是我提议互相交换日记,我说“你想看我写的,那你就要给我看你写的,这样才公平。因为我这个都没有给别人看过,这是秘密。”她说,“那我不知道要写什么啊!”“你就写你想写的事啊,你可以写我们一起的时候的事,或者写一写你每天的心情,都可以,你随便写。”她想了一会儿,才回答说“好!”又补充一句“这是秘密,那你也不可以把我的给别人看,谁都不可以。”我说“那当然啦!”我给了她一个和我的记录本一样的笔记本,让她在第一页写上“秋楠的日记”,她犹豫害怕写错,太紧张,果然第一笔就写错了,她立刻就涂了一个黑点,我眼疾手快抢过她的笔,不让她再涂,就在她写错的那个痕迹的基础上,修改成了一个小人的样子,我说“你看,这就是你!”这之后,我每天都能看到她写的日记,她都是记流水账,但是内容里很多都与我有关,我总是一边看一边笑。这就是她的单纯,天真的个性,没有烦恼,没有抱怨,只有平凡而快乐的生活。
秋楠的心声某一天的中午,学生都在教室午休,我从二年级走到三年级窗口往里看,一个个孩子东倒西歪的各处躺着,地上,桌上,凳子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我看到秋楠侧身躺在自己桌上,于是不由自主走进去,到她身边,看了一下,她闭着眼睛睡得正香,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又看到她背部和腰部有些地上露着肉,于是小心翼翼的把盖在她上身的外套拉了拉,扯了扯,尽量盖住那些露在外面的部位。离开时,又看了一眼她的脸,确认她没有被我吵醒,便轻手轻脚出了教室。我突然意识到刚才自己的行为,就如同那些夜晚帮孩子盖好被子的母亲那般,我笑了笑,内心是感到温暖的,真正的情感是不刻意,在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的。如果我能参与她的未来,我必定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般去对待她,给她依赖和信任。
我们一起看过一个电影,叫《了不起的菲丽西》,一个叫菲丽西的小女孩离开了孤儿院,去巴黎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我问秋楠,“你知道孤儿是什么意思吗?”她说“知道啊!”我有点惊讶,又问“那是什么意思呢!”她很镇定的回答道“就是没有爸爸妈妈呀!”然后我指着电影中的女主角说,“她就是一个孤儿。”她睁大了一下眼睛,我们便一起笑了,我想,她一定知道这笑的含义。
秋楠在山里时,她是最真实最快乐的。每一次我叫她带我去山上玩,她从不拒绝,特别兴奋,然后一路上都是她说话的声音,这是她讲话最多的时候。到了山里,她就成了一个野小子,我还说她是个小疯子,仿佛山上有无穷的乐趣,是她的游乐场。一朵花,一颗树,一根草,一粒石子,她都能说上半天,平时文静的她不复存在了。那次她带我去她老家后面的山上,那是一个很陡很高的山坡,她走在前面一直催我快点,我气喘吁吁艰难的移动着脚步,在这之前她和我说过很多次那个山坡怎么怎么好玩。可是真的到了山顶,却只有空旷的草地和黄土,连花都没有,她说以前她总是来这里玩过家家,秋楠真的是一个特别简单特别容易满足的小女孩,就是这样一个山坡,在她眼里也是娱乐的最佳场所。回去的时候,我们经过一条狭窄的路,另一侧就是很高的悬崖,我问她“如果我掉下去了怎么办?”她一秒都没有犹豫,“那我就下去救你!”我又说“这么高,掉下去是会死的。”她很快接话道“那我就和你一起掉下去死。”后来一路上,她的这句话总在我耳边回响,另我感动不已。我们的感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在我面前的无所顾忌,和直白的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我而言都是莫大的幸福!
你会飞每每脑中浮现她的样子,就是那张永远都露出笑容的圆圆的脸,眼睛弯弯的,耳边似乎都会回响起她银铃般的笑声。这份笑容深深的感染着我,触动着我,我想,在人生崎岖的道路上,何不像她一样用这份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一切挑战呢?许多人都生活在忧愁中,忽略了自己当下所拥有的快乐,这快乐无关于物质,是谁也拿不走的精神财富,学着像一个孩子般生活吧,用笑容去面对艰难。
14.陪伴
山区支教的生活是很单调的,没有任何娱乐场所,没有熟识的朋友,天黑后就只剩下山间的点点灯光。
山里的夜不上课的日子里,幸好有学生陪伴着我。如果没有她们,我一定会感觉孤单。学校没有大门,更没有门卫,全开放式的。学生们回家放了书包,又会回到学校来玩,甚至有些远的就干脆先不回家,玩到太阳落山了才走。在宿舍听到外面学生们的嬉笑打闹声,会觉得很安心,等天黑她们走后,整个校园就进入到夜晚的宁静。只能听到狗叫声,和田里青蛙们此起彼伏的“呱呱”声,风吹着树叶的“哗哗”声。遇到下雨的天气,电闪雷鸣,夜晚便显得漫长和恐怖,山里的风格外的大,有时把阳台上的竹竿都吹到了一楼去,雨经常下整整一夜。
天气晴朗的周末,总会有几个住附近的学生会陪我去游山玩水。有一次,她们带我看当地一个有着神话传说的地方,叫“仙人桥”。传说是这样的:那里是由三座神山挨在一起连成的桥,山底下有一潭水,水十分清澈,附近的村寨用水都是从这里接出去的。有个小孩总是喜欢去那里玩耍,不听大人的劝告,他把水弄脏了,又不顾危险跑到山顶上去,神仙为了惩罚他,就把他半截身子夹在了石桥中,现在远远看去,石桥下露着一双腿,变成了石头。学校宿舍楼梯间墙上还挂着一幅画,就是这座“仙人桥”,这个传说吸引着我,想要去亲眼目睹一下。
传说学生们带着我走小路,穿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又走了好长好长一段水泥公路,全是坡道,一路上问了好几个人,才到达了目的地。眼前是此起彼伏的山峦,站在高处往来时的路看,竟是像花卷一样一圈一圈绕着山往上延伸的,不禁感叹,原来走了这么远。
幸运的是,那里正在装修一个农家乐,主人是当地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他问过了我们的身份和来意后,十分热情地领着我们去参观,介绍仙人桥的风景和故事。他从小生活在附近叫“雄寨”的一个村子里,他说他闭着眼睛都知道这里的路,因为小时候每天都会到这里来玩。高高的石桥上长满了青草,一潭清澈的泉水映入眼帘,赶路累得满头大汗,一阵风吹来,丝丝的凉意顿时让人倍感精神了起来。小伙子还带我们穿过这三座高山中间的一个神秘山洞,山洞里一片漆黑,我们只能用手机来照明,如果不是他对这里熟悉,我还真不敢带着学生进洞。洞里比外面还要更凉爽,里面岩壁上垂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地上还有一些食物的垃圾,看那些烧黑了的痕迹,大概是有人进来搞了烧烤。出去后,他还带我们爬上了石桥,我的学生身手比我敏捷,几下就到了顶,我有些陡峭的地方还要靠她们拉一把。
风车上去后,我们站到了桥身下的一块空地上,这个位置看传说中那个被夹的小孩的那双腿特别清楚,脚的形状很明显,这就是这座桥的神秘面纱。下去后,小伙子邀请我们去正在装修的木屋里喝茶休息,由于时间已经下午3点多了,我便拒绝了他的好意。他告知我五一的时候这里就会正式开业,到时候可以来烧烤,划船,吃当地特色野鸡,互相留了电话后,我和学生就踏上了返程的路。回去的路上,我和学生们分着饼干吃,看到风景好的地方就停下来拍照,尽管大家已经很疲劳了,但依然乐呵呵的。这种时候,她们仿佛不再是我的学生,我也不再是她们的老师,像是朋友那般,一切都是平等的。她们走得比我快,一直在前面催我,“老师快点,加油啊!”“老师,马上要到了,快点快点,坚持!”“老师加油的英语怎么说啊?”“come on ,go go go!”“老师,你是不是在减油啊,这么慢!”……,这时候,他们才是我的老师啊!
揭秘传说春天是春笋生长的季节,这里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竹林。我又跟着学生们去山里摘春笋,她们认识许多野菜,也知道什么地方的春笋比较多。路边细小的那种她们连看都不看,要钻进长满荆棘的小竹林里,然后捧出一大把鲜嫩的小竹笋,我只能站在竹林外面捡现成的了。有时候我也很想钻进去尝试一下,但是她们很懂事的说“老师你不要进来,这里面很湿,还有刺,你就站在那里,我们摘给你!”这些话听着真是温暖。
山里的路窄,又凹凸不平,上坡下坡的,但不管男孩女孩,脚步都灵活又迅速,我总是落在队伍的最后一个。这种时候,我成了被她们照顾的弱者。要是碰到草面上蛇蜕下的皮,她们还要停下来仔细观察一会儿,反而是我大惊小怪的。小河边的草丛里有时窜出一只老鼠来,她们还大叫着让我看,她们可不知道我是最怕老鼠的,一眼都不敢再往她们指的方向看了,赶快逃走。她们就会笑起来,“老师你还怕老鼠啊,这么胆小!”大家又讲起自己抓老鼠的事情来,抓到后是怎么折磨老鼠的,说把抓来的老鼠用绳子绑起来,再放个鞭炮到嘴里去炸掉,听得我毛骨悚然!
春天进入夏天后,山里的各种果树结满了成熟的,未成熟的果子。我又跟着孩子们去山里树林中摘果子。一路上,他们指给我看,哪里是梨树,哪里是桃树,谁村里有柿子树,谁家的葡萄结得多……枇杷早已经被摘光了。杨梅树上长满了红的绿的杨梅,孩子们就脱掉凉鞋,爬上十几米高的杨梅树,男孩女孩都一样厉害。摘杨梅会引来特别多的人,没几分钟,一颗杨梅树上就爬了10几个孩子,几乎每根树杈上都站着一个,而不会爬树的人,就只能和我一样,站在树底下,偶尔捡几颗从树上掉下来的,有些孩子竟也能捡上一塑料袋。
树上的孩子下来后,就会把那些又红又大的杨梅递到我面前说,“老师,你拿呀,这些都是很红的。”然后他们自己又拿一颗放进嘴里吃起来,看着都觉得自己的嘴里酸溜溜的,忍不住咽下口水。摘完了,肚子也自然吃饱了。
杨梅去寻找杨梅树的路上,要经过很多玉米地,那些玉米杆已经长得比人还高了,孩子们跑得又快,我落在后面,却只能听到他们的声音,看不到人,我抱怨他们不等我,让我找不到路,他们又埋怨我总是拍照不跟上去,却还是会停下来等我。树林里蚊子又大又多,每个人都被咬得大包小包,可又说为了摘杨梅,值得。
我穿着的一双白色回力鞋,沾满了黄泥,足足洗了三盆水,也还是没有完全洗干净,这才后悔起来,为什么要穿着白布鞋去。到宿舍拿药给被蚊子咬的学生擦,有一个女孩竟下巴被蜜蜂蛰了一下,粘了药的棉签刚接触到皮肤,她就疼得“哎哟”叫起来,我和其他人就哈哈笑成一片。摘的杨梅是吃不完的,我就做成冰镇杨梅汤来吃。很多事情的乐趣都是在过程中,收获到的是比物质更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山里的味道她们对我没来这里之前的生活会提一些问题,比如“老师,你们那里有笋吗?”“老师,你见过牛吗?”“老师,城市里的小孩吃过这种菜吗?”“老师,你们那里有山吗?”……我只是回答她们,“等你们以后长大一些了,到外面去看看,就会知道了。”她们有些泄气的说“可是等我们长大还要好久呢!”
是啊,她们没有离开过家乡,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又充满了好奇,潜意识里认为城市的生活就脱离了这山里的一切。我希望她们长大,但又不想她们长大,这样的矛盾时常会出现,我热爱她们的纯真,也热爱这里的青山绿水,陪伴她们成长的,正是这一座座高山,一潭潭清泉,一亩亩田地,养育了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可最终她们要摆脱的,也正是这些,但世界之大,她们终归还是要去见识一下的好!我感谢这群孩子陪伴我,每一个与她们相处的日子,都是不可辜负的好时光。
15.家乡
进入五月以后,村中陆续出现了一些中年人的身影,他们是从外地赶回来耕种的。春天那些开得黄灿灿的油菜花早已经消失得只剩下些枯黄的枝叶了,田边的小草迅猛生长,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有些田地里已经有老人在赶着牛儿耕地了,春天播种下的玉米也拔高了,在路边随风摇曳。小草和野花的芳香扑鼻,使人倍感精神。
明朗的天空到了五月中旬,地已翻过了,妇女们挽起裤腿,戴上遮阳帽,撒开手开始了插秧。那种帽子有很大的帽檐,帽子下还连着一圈布,可以遮挡到脖子和肩部,我也买了一顶,学生还笑说我也要下地去干活吗?这里的妇女能干,肯吃苦,常年的劳动使她们的皮肤晒得黝黑,臂膀又粗又壮,即使是上了60岁以上的老人,也在田地间随处可见,扛着锄头,或赶着牛犁地。少数民族的集体观念是非常强的,她们很有秩序,都是整个村的妇女一齐劳作,一家一家耕种。一些小孩也从小耳濡目染,干起农活来足可以充当一位大人的劳动力。村寨里如果有老人去世了,整个寨子的人都要禁油一个星期,上到80岁,下到1、2岁。即使在外地打工的人,也要赶回来参加葬礼。生前有名望的老人,丧事会办得很体面,村民都自发去帮忙打点丧事,还要请民间乐队去表演,一直热闹到夜晚12点以后。
勤劳的妇女农村的生活,使这些孩子早早的接触了劳动,一些体力活对于他们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比任何东西都珍贵。尽管水族人民不擅长耕种,但平时自己吃的小菜是足够的,而且养的牲畜也需要在野外草地里吃食,春种秋收是农民的生活习性。赶集的日子,上了岁数的老人用竹筐装着少量的自家种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去卖几个小钱。离街上集市远的人家,总是在那天,走很远的路,购买上足够一个星期吃的猪肉,锅碗瓢盆也是她们的必买物品,还有干农活的各种工具。令人心情愉悦的不止是这些浓厚的生活气息,还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地,明媚的阳光,夜晚的星星,皎洁的月光……有时一场大雨下过后,树叶和小草上沾满了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小鸟又重新立在电线上欢叫,耳边总是有布谷鸟的“咕咕”声,似乎是在和田地里的青蛙“呱呱”声比赛。这些在大城市中,忙碌的人们总是在匆匆赶路,谁也不停下来欣赏一下这样美好的景象。
劳动年轻的人们已经很少穿民族服饰了,除了重大的节日,各种时髦现代的款式才是她们的首选。而老人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装扮,包头巾,布衣,布裤,布鞋,布包。闲来无事时,三三两两坐在家门口,缝缝补补,亦或做些鞋垫,帽子,服饰这类的手工品。马尾绣是这里最昂贵的手工品,每个出嫁的水族姑娘,都会在那一天穿上母亲亲手做的一套马尾绣服饰,昂贵的不仅是手工复杂的刺绣,更是母亲一针一线对女儿的疼爱与不舍。相比起华丽又奢侈的婚纱,这种充满了母爱的嫁衣更能令人感到幸福吧!
一针一线现在是进入六月的第二天了,也是支教生活的最后一个月。直到现在我才开始观察起来这个村的一切,这是老人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又是青年人极力要逃脱的地方。这才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来,似乎我从未像现在这般观察过家乡人民的生活。现在家乡离我是那么遥远,才会另我对它产生了思念之情。年少时也是那么渴望远方,企盼着离开家乡每个人都经历过那样的阶段吧!这里的人们想要摆脱的大概只是贫穷带给他们的苦难,而离开故土也并不是每个人所希望的,安居乐业是最终的心愿,可要实现这心愿,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背景离乡,去为衣食奋斗。孩子是他们的情感寄托,不管一年到头能赚几个钱,总是要回来和家人过几天安乐日子的。贾平凹说过,“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
家乡是不论你走多远都会惦记的地方,富裕也好,贫穷也好,家乡有你生活过的印记,与你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之地。老一辈的人是很讲究落叶归根的,人生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不乏有些年轻人,走出了大山,离开了家乡,适应城市生活,因为穷怕了,竟发誓说再也不回大山里。可等这些人年华老去,也还是会忆起自己的家乡来,还是会渴望再回到那里去看一看的。人的情感有时候就是这样矛盾的,嘴里和心里常常是相反的。
落日这里不是我的家乡,我必定是要离开的,但这里又留下了我的故事,让我对这里产生了情感,多年后,我也是还要再回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