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杜甫初到成都访问诸葛武侯的祠庙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武侯的景仰赞叹之情。
首联写诗人专程拜访祠堂,颔联写诗人初次踏进祠堂时感情激动,颈联写诗人对武侯的评价和景仰的原因,尾联再推出一层意思,写出千万后人对武侯功业的痛惜怀念,笔墨饱满,感情悠然不尽。
诗人在第1句里,特别是一个“寻”字,表明自己一心造访并非信步行来偶然遇见的,这就把自己对武侯的景仰,提笔点明,把下文的高度赞颂,在此先埋下伏笔。
三四两句要看诗人的“自”字和“空”字的用意,时令当春令,祠堂街下有迎春绿草,森森的树上有会唱的黄鹂应该说景色是动人的,为什么在诗人的感受中草色并不入眼,鸟声也徒然聒耳呢?原来这两句的目的不在于写景,而在于抒情,它说明人物的感情和当前的景色已经发生矛盾,不过这个矛盾并不是没有来历的,当诗人走进祠堂的大门,一片肃穆幽静的景色扑人而来,诗人既追怀武侯的功业,又痛惜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现在留下来的徒然只有一座祠堂而已,在这种激动的感情支配下,什么好鸟的鸣声春草的幽媚,全都不在心上,也只将全副心灵沉浸在追怀先哲的感情海洋里,所以这才下了“自”字,又下了“空”字,所以这两句才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
五六句,我们看到诗人运用高度的概括力,把武侯一生的遭际、抱负和功业凝练成为精辟的一联,而诗人自己的景仰之情同时也就表达出来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警策地写出后人对武侯追念和景仰,使武侯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显得愈为崇高了。这两句诗成为后人常常引用的名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