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些,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后来孙膑给田忌支招,让田忌再和齐威王比一次。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慌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是的,这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故事。但,这个故事也和美国的一个人说得话相对应。这个人就是——史蒂芬·柯维,说的话来自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毕竟人生旅途的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但是为时已晚,所以说忙碌的人未必出成果。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 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
以建筑为例,在拿起工具建造之前,必须先有详尽的设计图纸;而绘出设计图纸之前,须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细节。有了设计图纸,然后有施工计划,这样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筑。假使设计稍有缺失,弥补起来,可能就会事倍功半。设计蓝图代表愿景,整个建筑过程均以它为准绳,因此宁可事先追求尽善尽美,也不要亡羊补牢。
为什么说“田忌赛马”的故事和“以终为始”相对应呢?一次赛马中,想赢,势必先分析自己的利弊,才会有所计策。其实这就是一次脑力创造。然后通过实施,完成第二次创造,体力创造。孙膑是如何“以终为始”的?
第一,他的目标是什么?想赢得赛马?
第二,他的现状是什么?几次因为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输了比赛。
第三,现状和目标差距是多少?关于这点,呼之欲出。
第四,他拥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劣势,是田忌的每个级别的马都比齐威王的级别的要弱一些;优势,是田忌的每个级别的马都比齐威王的下一个级别的强一些。
第五,行动计划是什么?第一局: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二局,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第三局,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这就是田忌赛马的故事中“以终为始”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或许田忌还继续陷入在比赛的困境中。
“以终为始”是通过二次创造达成的。先进行第一次脑力创造,再完成第二次体力创造。其实,在我们遇到很多生活或工作的烦恼里,都可以运用类似“田忌赛马”的五个问题先进行思想对话,然后再去行动。势必也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个例子,有没有小伙伴有过这样的感受:平时工作非常忙碌,因为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效率底下,影响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其实,我们在处理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的时候,同样也需要我们以终为始,二次创造。问问自己,在生活与工作当中,我们想要获得什么结果?想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职员,也想自己是好女儿,好儿子,好爸爸,好妈妈。但却总是那么难。连续的加班,似乎把家庭都抛诸脑后。经常的请假,似乎愧对工作和上司。或许我们也可以先思考,每个人在社会分工中,都担任着非常多的角色,到底如何实现平衡,多得更多姿多彩?
人生在世,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为人父母、妻子、丈夫、主管、职员、亲友,同时也担负不同的责任。因此,在追求完满人生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全局,就成了最大的考验。顾此失彼,在所难免;因小失大,更是司空见惯。
考虑到这一点,在撰写使命宣言时,不妨分开不同的角色领域,一一订立目标。在事业上,你可能扮演业务员、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的角色。在生活中,你或许是妻子、母亲、丈夫、邻居、朋友。其余政治、信仰方面的种种角色,也都各有不同的期待与价值标准。
按照重要的角色写就的使命宣言会维持生活的平衡、和谐,而且会让每个角色清晰地摆在面前。这样你在常常检查宣言时,便会确保你不是只重视一个角色却完全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角色。
一旦确定主要的人生角色,你就能清楚地掌握全局。接着,还要订定每个角色的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必须反映你真正的价值观、独特的才干与使命感。
认清方向是以结果为重,而非日常活动。因此你就能辨别目的地,还能明确身处何方。这样为你抵达终点提供信息、时间。你所有的能量和努力汇聚于此,你能从中发现日常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因此会变得积极主动。掌控人生,实现每日目标,随之践行使命宣言。
原文片段告诉了我们,想要维持生活的平衡与和谐,要让每个角色清晰地摆在自己面前,并清楚每个角色长期目标。这里所说的角色,包括生活的角色、工作的角色,甚至社群的角色。然后思考每个角色对我们的价值和意义,以及长远目标。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的工作非常忙碌真的是加班是常态。我工作在深圳,父母在广州,只需要半个小时的高铁路程,我几乎也是一个季度才回家一次。那时候,我父母、男朋友都会抱怨我,很少时间陪他们。我自己也觉得生活很单调,平时上班,周末在家睡大觉。就没有了什么所谓的精致生活了。
15年5月参加完第一次拆书帮的线下活动之后,我的生活了就多了拆书这个名词。培训和拆书相得益彰,所以在工作上也获得了晋升,相对应的,工作内容那是有增无减。而在拆书帮这个组织里,也越多的角色和责任。
为了取得这两者的平衡,我还运用了一个表格,叫做自我管理的平衡器,进行我的时间和角色的安排。
自我管理的平衡器这就是我根据自己的角色和目标,并结合当周的重要要务,安排的平衡器,帮助我管理平时的不同角色,包括工作角色、生活角色、社群角色。我认为,只有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并不是指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比例各占50%,而是这些角色,并没有被遗忘,而是都能完成角色对应的目标。
什么是自我管理的平衡器?可以理解为一个周计划。但是,是特定步骤的周计划。
确认角色
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如果你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先记下来。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你可以先写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然后再写下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些事情,还可以将自己在教会或者社区事务中的角色也写出来。
选择目标
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即使你还没有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并为每个角色确立一或两个目标。
安排进度
确认角色并制定目标后,你就可以把每项任务分配到—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日子去做了。或者将它列为—项重要活动,或者列为—个特别约会。你也不妨查看一下自己的年历或月历,看一下是否有什么事先定好的约会,并根据自己的既定目标确定这些约会是否重要。如果你决定履行这些约定,那么就为它们安排具体的时间,如果你认为它们无关紧要,那么取消就好。
每日调整
使用这种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当我们思考了自己的角色和长期目标,其实相当于完成了二次创造里的第一次创造,脑力创造。长期目标要如何实现,就是要靠我们的第二次创造,行动实践了。行动实践也需要计划,长期目标也要进行分解。所谓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也需要一砖一瓦,一日一年。
所以,平衡生活当中的各种角色,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也并非口号。
推荐书籍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