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行经二月,到师予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釪。诸人问言:“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觅取。”问言:“于何处失?”答言:“初入海失。”又复问言:“失经几时?”言:“失来二月。”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答言:“我失釪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又复问言:“水虽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尔时众人无不大笑。
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横计苦困,以求解脱,状如愚人,失釪于彼,而于此觅。
这不就是我们熟知的,“刻舟求剑”的故事吗。不知道古人是互相有所借鉴,还是不谋而合。任何修行,只模仿一个外形,不深究内在的逻辑和原理,断然是无法修成正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