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演讲应该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德、情、理。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一个好的演讲者,必须是逻辑性非常强的人,但这是我们认识的误区。
事实上一个好的演讲,首先是能够给人本能的直观的好的感受,比如演讲者本人的样貌是否喜人,声音是否好听?看上去是否值得信赖?他的言论是否有可能给人造成误导,导致听者会有危险,或者说,他看上去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能够让听众听完他的演讲之后,有好的回报——这是需要去考虑的关于人的本能接受的问题。这里所涉及到的是关于德的问题(信任问题),也就是人的本能脑会对现象产生的反应。
其次是让人在情感上有好的体验。事实上人在面对不同的情境和情绪中,身体会产生不同的激素。比如,当一个人感到自信满满、充满力量的时候,他的身体会产生血清素;而如果一个人感到温暖和安全,他的身体则会产生许多的催产素;当一个人感觉到有回报奖励的时候,她身体会产生许多的多巴胺,他会觉得超级的兴奋,自觉伟大;但当一个人感到沮丧,抑郁,以及压力很大的时候,他的身体就会产生皮质醇。
因此一个好的演讲者,应该是要考虑如何去让听众有一个好的体验,让他的身体产生这些有利的因素,从而让他喜欢听他的讲话,对他产生情感上的喜悦。这是一个好的演讲者需要去赢得的第二个要素:情感脑。
最后,演讲者才是通过用逻辑去检验他所讲的内容是否合理,也就是,需要用到逻辑脑的时候。但它绝对不会是整个演讲的灵魂和关键所在。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演讲者需要从听众的本能脑出发去构思,再上升到情感脑的触发点,最后,用逻辑脑去检验。
当我们开始一个演讲的时候,首先演讲者需要考虑的是,他所讲的东西是否能够给听众带来最直接的利益,也就是听众在花了时间去听他的演讲后是否有所利益回报。如果演讲者没能够从听众本能脑出发考量,那么这个演讲首先是没有灵魂的。而如果听众他找不到这个演讲的目标所在,他们不知道这个演讲者可以带来什么,他所做的行为是不可能去激发听众的镜像神经元的,更不可能去效仿演讲者想要他们去效仿的行为,也不可能听从指挥。镜像神经元,也就是激发人们去效仿你的行为,是需要建立在他所效仿的对象,是有明确的目标的。
当演讲者的目标很明确,并且目标的设置是符合本能脑的两大指示:最大化回报,最小化危险——演讲者必须要确保他所设置的目标对受众来说是趋利避害的,才有可能吸引到听众来听他的演讲。
当演讲者通过对本能脑的考量明确了他要讲的课题之后,他需要从情感脑的角度考虑去换得听众的共鸣和支持,也就是说,当他去考虑受众的情感需求的时候,作为对他的回报,听众便会对演讲者表示支持。
如何赢得本能脑?
首先,演讲者可以从打动人心的隐喻开始设置。
亚里士多德说,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做精通隐喻的高手。这是一件不能从其他人那里学到的事;这也是天才的标志,因为一个好的隐喻意味着能欣赏到相似之处。
隐喻在本能深处植入了思想,这些思想在本能脑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四处蔓延,影响人们思考、感觉和行事的方式。(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讲的这句话本身就植入了隐喻?)
隐喻在我们生活中的交流无处不在,调查证明,我们平均每16个词就用一次隐喻。隐喻是什么意思?是A代替B的意思。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政治风云”或者“赌场风云”,便是使用了隐喻,“风云”形象的说明了复杂的情境,难以理清的事况。
隐喻可以改变人的行为。譬如我们会说股市暴涨,爬升和跳跃,或者暴跌,崩盘,这样形象的隐喻直接决定了人们是否继续购买或者是不购买股票。因为这些形象的词语,已经直接说明了利和弊。
另外,不同的隐喻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当一个竞选者,他的演讲里边,充满的都是关于武器、战争的时候,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为他是一个激进主义者。如果一个国家的竞选者的口里,频繁的冒出这样子的话,他的民众是有理由可以判定他是一个喜欢挑起战争的人。民众会考虑,如果选他,是否足够安全,他是否会真正从人民的安居乐业考虑?
我们再来看奥巴马在竞选的时候说的一段话——前方的路还很长,且旅途艰险,我们不可能在一年或是一个任期里到达,但是我从未像现在一样自信过,我们会到达,我向你们保证,我们这个民族一定会到达。他用了旅途来比喻他接任之后的美国,并很好的赢得了民众的本能脑,让他们感到安全。所以民众给他的回报就是支持他。
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一定是会试着去赢得听众的本能脑,而当所面临的民众,是比较多样性,多层次,不同的阈值的时候,演讲者要考虑的则是如何恰当的使用隐喻,从而能够赢得不同层次人的本能脑,比如通过使用一些比较中性的隐喻词,没有偏向性的词语。
以上便是关于隐喻的魅力所在,我们要通过好的隐喻去赢得本能脑。
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1点,关于隐喻如何赢得本能脑。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