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感于FIRE,何时退休自己说了算

有感于FIRE,何时退休自己说了算

作者: 星絮 | 来源:发表于2022-07-28 13:33 被阅读0次

    在豆瓣网上,我关注并加入了一个叫FIRE的讨论小组。一开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有人解释了是Financial Independent & Retire Early.(财务独立并提早退休)

    在家两月,要说好处是有自由的时间去完成线上听课及看书,或者提前体验“绝对意义”的退休居家。细想一下还真没错。可是,我们究竟要如何定义退休呢?依我父辈来说,到了55岁或60岁是法定的退休年龄,不必上班还可以领到一份退休金。

    但退休金(一般企业退休员工)在一线城市大约只够普通吃饭开销,要有个看病(住院治疗)或爱好啥的,马上不行了。

    到了我这代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一波红利,积累了一些财富。于是关于退休便与父辈有了不同的认知。上一辈认为退休金(用作养老)是政府的事情,多一点少一点由不得自己。我辈则认为什么时候退休要由自己说了算,那点养老金是不能指望多少的。

    90年代中下期,因为工作的关系每年都会去几次香港。最让我不解的是经常在车站、码头、餐馆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匆匆忙碌的身影,有些掉光了牙深驼着背,依然不停地干活。带着疑惑和朋友交流了,他挺羡慕大陆退休制度的,说不工作了还有收入,尽管不多。而香港是“手停口停”。(当时还没有推出强积金计划。)

    这就是清华楊燕綏教授提起过的,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积蓄,老了是没有办法退休的。后来,我在日本、新加坡和国外都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依然工作的实例,验证了杨教授的话。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出来后,国人开始正视老龄化的问题。事实上几乎全世界都在面临这个挑战。老龄化对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甚至全球化都带去重大影响。

    所有网上讨论FIRE的年轻人,我觉得很具有前瞻性。这个问题,也事关个人和家庭的一生规划,并且是积极面对现实的举措。那么,他们划定的一个框架指标,就是存够25~30倍的年开销,就可以退休了。

    参与讨论的人年龄在30-50岁之间,生活在不同省份或城市(包括当下在海外的),有不同行业的不同工作。相同点是基本受过良好教育,不愿遵循祖辈或父辈的生活轨迹(社会经济发展也改变了生活方式),如果财务允许则想越早退休越好。

    不同点是依照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资水平,以当前自己每月收入(含工资、利息、收租、不固定投资回报、和业余创收等)是否能够完全覆盖所有正常支出,并有盈余。且此种盈余能否持续到80~85岁(当地人均寿命)计算得出。平均通胀率为4%~5%。

    于是有人说还要再干五年,有人说必须再干二三十年。比较多的是必须再工作十到十五年。最令人羡慕的是在金融市场上投对路的人,三年赚到了常人需要打工二十年赚的钱。然后将钱投入理财、年金保险或者储蓄获取稳定收益。

    有孩子通常会考虑培养到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没有孩子的话,则轻松很多,可以把钱花在自己的诗和远方。

    当然FIRE小组成员对于退休(无须工作)时的生活要求有极大的不同。而当下需要应付养孩子、供房按揭的人则没有很多自由可言。虽然内心深处也向往FIRE生活,能早早把不确定的因素确定下来,但只要经济放缓,他们就会陷入焦虑。

    然而定下了目标的人,是细化了目标并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向前的。不可置否,阶段性的积累,首次还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进修、跳槽、转行,向高薪领域流动。只有薪水够高,才有机会攒下钱。有了初次的积累,就向下个阶段迈进,即财富的高速增长时期。通常会透过投资来实现,而这一期往往成为一个分水岭。成功了,财富倍增,失败了,重回第一阶段。

    必须肯定的是,科班出身投资经验老道的人的确能成功,但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多管齐下。他们提到的共同点是绝不能没有保险,在他们的计划里面不允许让有可能出现的重大经济变故(意外、疾病、失业等)影响既定方案。

    千人千面,但万变不离其宗。我被他们早早规划的人生和积极态度吸引。一个主动去努力改变生活按自己意愿前进的,必定比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更有魅力,尽管他戏谑地说自己现在的努力是为了早早躺平。

    年轻人口中的躺平,绝不是啥事不干的混吃等死,而是有选择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不为收入的原因而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种拥有选择的底气,也是他争取早日FIRE的信念与行动的动力。

    毕竟,短暂的人生只有一次,弥足珍贵。按自己的心愿去努力活着,就值得尊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感于FIRE,何时退休自己说了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mn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