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将三代必败(3)

为将三代必败(3)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4-02-19 07:55 被阅读0次

    郑桓公未雨绸缪

    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周宣王把郑地(西周王畿内邑,在今陕西华县西北)封给了他。郑桓公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周幽王任命他为司徒。这样一个好人,自然到哪里人们都喜欢他、拥护他。“和集周民,周民皆悦,河洛之间,人便思之。”但是,郑桓公却感到十分不安。当然不是因为河洛间的百姓对他太好了,而是因为周幽王太不是东西了。

    周幽王宠爱褒姒,王室风气不正,诸侯人人思变,作为周幽王的司徒,郑桓公虽然多次劝谏,但都没有什么效果。既然不能改变幽王,那就给自己找条后路吧。郑桓公心中满是忧患,希望找到一条避祸之道——

    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洛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

    郑桓公问太史伯道:“王室里多变故,我应该到哪里去躲避呢?”太史伯回答说:“惟独洛阳东面,黄河、济水的南面可以居住。”郑桓公想找个地方“避祸”。最后,他听从太史伯的建议,把他原来封邑内的百姓都迁移到洛阳的东面。当地的虢(虢,读guó)国、郐(郐,读kuài )国国君看郑桓公在朝中的地位正盛,便主动把十个城邑献给了郑桓公。因此,郑桓公在洛阳东面有了自己的“地盘”。

    过了两年,犬戎侵入周都,把周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郑桓公也没有幸免于难。但是,由于他提前做了准备,在河洛一带占据了地盘,他的儿子掘突立为郑武公,从而为郑国的开国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忧患意识跟没有忧患意识就是不一样。由“将不过三代”,联想到现在人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富一代,创业者,历尽千辛万苦,创下一片产业,开辟一方天地,留下一个盛名;富二代,守业者,借助上一代的光辉,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尚能让父辈的产业得到新的发展,建立新的业绩;到了第三代,已经远离了爷爷辈的创业艰难,体会不到父辈守业的辛苦,很容易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让上两代人的成就在这里化为泡影,所以才有“富不过三代”之说。

    跟“为将三世者必败”一样,“富不过三代”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魔坎”。但这样的说法,足以引起将门之后、富家子弟的觉醒。如果躺在祖辈的光环中,不思进取,贪图享乐,那么,自然逃不脱那个千年“魔咒”。反之,常怀忧患之心,长立自强之志,掌握真本领,练实内功夫,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然会有恒久的兴旺,延续不息的荣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将三代必败(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ou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