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分享
1、大部分都是双标党,这是人性,人们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批评他人,指责他人,实际上,自己换位思考,未必比被指责人做得要好。克制批评他人的人,无疑是成熟的。成熟一点,心态会好一些。
我的感悟:学会换位思考,河有两岸,事有两面。立场不同,言语行为自然不同。任何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如果自己感觉不舒服,试着站在他人的立场角度去看去想,定是另一种心情,或许会豁然开朗。在理解他人的同时也成长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所以遇人遇事请多一份理解和体量,少一份指责和抱怨。你好我好大家好。
3、遇事见人。不要相信一个人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真正看一个人,一定是在遇到难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环境下,他做了什么。有人恐慌,有人稳健,有人有担当,一眼就能看出,然后你就知道后面如何选择了
我的感悟:这段话让我想到了责任和担当。单位的一把手在得到实验室发生毒气泄露的情况下,不顾自身的安危,二话没说,只做了简单防护便冲进实验室,找到事发点并快速解决了毒气蔓延的危机。他冲进实验室的背影好帅好酷。他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愿意一直跟随他的主要原因。
其实做为一把手的领导,他完全有权利有理由指派手下员工去处理的,他却没有利用权利,而是亲力亲为迎难而上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保护其他人。他用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崇拜,进而死心塌地努力工作,做出好成绩。
人就怕比较,一比见好赖。话说单位一个小领导住在离实验楼不到500米的小区,夜晚3点实验室突然停电,他却打电话给住在两三里外的员工。其中一个男员工电话关机,又打另一个女员工的电话。虽然女员工十分不情愿的情况下还是去处理好了,但是小领导的所做所为,实在让人……
就事论事来分析一下。对他来说就是耽误一下睡眠,步行几分钟到实验室,举手之劳就能解决的事。他却以领导的身份绕了一大圈。
为什么这么说呢?
1.最先得到停电消息的是他。2.在距离方面,他自己住得最近,到达现场也是最快的。3.作为领导,对一些常见故障也比较了解,处理也相对容易。然而他做出的行为采取的措施是打电话叫手下员工去查看去处理。自认为自己是领导,这些事不是他的份内事,他是领导,只负责指派指挥,解决实际问题是基层员工应该做的。完全没考虑过一个女员工半夜三更外出会不会害怕?走两三里路,途中会不会发生意外?
细看平时小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对事情的处理,也不大尽人意,但站在他的立场还是能够理解的。因为这是他的德性。
这样的领导,能走多远了,还是有待考量。
7、什么才是自由?90%以上的人是没有自由的,要么被困在贷款等财富中,要么被困在人际关系无法自拔,要么被困在一个固定的物理位置,总是那么多无奈。真正的自由不是你的内心向往自由,而是你可以驰骋内心的想法,没有内耗,没有被他耗,不想做什么就不去做。自由的根源是努力挣钱。少看鸡汤,精神世界再好,也要有物质支撑。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物质决定意识,把物质先搞起来,再谈精神,再谈自由。明白这点的人,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
我的感悟:以前想象的自由就是想干嘛干嘛,想去哪去哪。后来慢慢才明白自由是不想干嘛就不干,不想去就不去。自己有足够丰盈的底气,敢于对抗一切不情愿,打破常规的不可能。随心所欲的过,开心放肆的笑,无拘无束的玩。这样的自由人人向往,这种自由的门槛有点高,普通的大多数人跨不过这道门,只能徘徊在槛外。《认知觉醒》中曾提到过:人只有在一切丰盈的情况下,潜意识才能获得自由,所有好的将会更好。然一切的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人会反对。但是你从现实中来看,让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谈情怀谈理想,那不是瞎扯吗?对这样的人而言,能吃饱穿暖就是最幸福的事。
一天学习一点点,消化实践是根本。要想成功,跟随有结果的人,相信他模仿他,自然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