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
周秉义带着对亲人的不舍,以及光字片、安字片居民对他的感恩离开了。六十多年的人生命途对周秉义来说,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按照自己的心性活着,并享受人生之乐的时间也只有人生的最后几年。大多数的时间,他都严格按照父亲教导的“争取做个好人”遗训,谨小慎微地处理与社会、与亲朋、与官场的关系。从其在仕途上打拼的履历看,他是成功的,尽管得罪了一些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小人。但是,功过在时间的淘洗自有定论。而时间这位公平公正的老师对他的仕途所为还是打出了高分。其实,回顾周秉义的一生,从高中没有毕业就相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加入到浩浩荡荡的下乡知青的队伍中。而其带有光环的履历让在插队的地方也没有吃多少苦。他以自己的沉稳和才学博得领导的赏识,进而成为一名文员干事。自那时起,周秉义的仕途之旅的大幕就慢慢拉开。而知青干事的历练为他日后在仕途上能够波澜不惊、有惊无险的辗转腾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论是上学时担任北大学生会的主席,还是后来主政一方的市委书记、省文化厅要员,亦或是到中纪委,再回到A成担任主抓招商引资的副市长,他都恪守父亲周志刚的“做个好人”的训诫,尽可能不留下一点点污点。这与他是追求完美的性格和没有子嗣不无关系。慢溯他近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如果以严苛的标准评判周秉义,只有两件事——帮助侄子周聪安排工作和为弟弟周秉昆一家置换的希望乡村最好地段的房子。瑕不掩瑜,不论从官方,还是在民间,他给人们留下的口碑都是很好的。(极少数人因为一己之私没有得到满足,而心怀不满,背后诋毁的另当别论。)
郝冬梅按照丈夫周秉义临终前的遗嘱,在周秉义离世不到半年就到韩国整容后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嫁给了“红二代”,离开生活六十多年的A城,移居到国外。从此,周家的好媳妇、周秉昆夫妇和周蓉夫妇的好嫂子、周玥的好舅妈、周聪的好大娘就成为了过去时。而“老大嫁作商人妇”的郝冬梅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完自己的人生,是孤独以终老,还是含笑向九泉;大去之日到来时是魂游异乡,还是到天堂与自己的痴心爱人周秉义再续前缘,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与从政的哥哥相比,周蓉的生活遭受外界裹挟相对要轻一些。从私立学校以副校长的身份退下来的她以周家三代人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我们这代儿女》经过几番周折终于付梓。经过一番宣传造势,作品刚面世就有一种洛阳纸贵的态势。夫妻俩拿着这笔稿费买了一辆二三十万的车子。从此开始,“蔡晓光开车,带着周蓉在省内一个个偏远农村‘旅行’。每到一个村,为留守儿童送一批书,上一个月课,兼做心理辅导”,他们准备年复一年地做下去。尽管出生在光字片,但周蓉血液里流淌是叛逆和不做闲人的性格。——“周蓉这样的知识分子,从来都耻于当社会的看客。”她敢爱敢恨,为了追求自己纯洁高尚的爱情,她毅然决然地追溯冯化成到了偏远的贵州。生活尽管艰难,但她始终以阳光的心态面对。恢复高考,她凭借自己的刻苦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北大中文系。毕业后成为高校的老师,很快就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即使为了女儿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她也以坚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立足脚,而且在当地也小有影响。回国后,失去工作的她并没有悲观沮丧,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学很快成为某所有名的私立学校的副校长。从副校长的位置退下来,她也没有闲着。几年酝酿,一朝动笔,一部洋洋洒洒的《我们这代儿女》投向市场,首版刊印五万本短时间就售罄。尽管遭受过首场婚姻的失败,尽管受女儿周玥牵累,但她以干练与坚韧都从灰暗中走出来。与蔡晓光的相濡以沫,共度夕阳,走向人生的终点,带着甜蜜的微笑离开,周蓉用这样的方式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完满的句号。
与哥哥姐姐相比,周秉昆的人生就没有了那么多的光环。尽管没有经历上山下乡生活的淬炼,但他的一生始终都是背负着沉重的背负蹒跚而行。即使身份卑微,渺小的似一株小草,但他也争取尽可能用他来给更多人带来希望。身为家中的老小,性格又相对木讷,在特殊时期他没有加入上山下乡的队伍,而享受了城市户口直接进工厂当工人拿工资的待遇。因为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A城,眼界决定思想和性格。所以,相较于哥哥姐姐,他更多表现出的沉默和冷静。不过,在他冷峻的外表下却蕴含着一颗悲悯的心。也许是因为有哥哥姐姐光环的辐射,加上他待人憨厚实诚,所以在他身边聚集了一群年轻人,他自然成为他们的领袖。而由于他年幼时受到哥哥姐姐以及后来成为自己嫂子和姐夫的郝冬梅、蔡晓光的影响,私下里读了一些书,所以他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比身边的同龄人都活跳些。这样,不论身边的朋友遇到什么样的烦心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秉昆。他即使没有能力解决,也会想方设法动用各种关系,尽可能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正是凭借这份热心和对朋友的以诚相待,他成为朋友最值得信赖的人。也正是如此,他身上所背负的重担也是最重的。涂志强的死在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的内心留下极大的心理阴影;骆家宾和水自流的特殊所托,让他“抱得美人归”——娶了郑娟——一位容易满足的贤妻良母好媳妇;特殊时期的“伸张正义”,让他遭受了牢狱之灾;办期刊,让他有了小试牛刀的舞台。但是好景不长,大众期刊经营黯淡;担任饭店的副经理,让他有机会看到了社会转型期人性、人情的复杂诡谲;与骆家宾争夺周楠楠,因为误伤再次走进监狱;孙赶超的卧轨、曹德宝检举哥哥、刘向阳被捕......让他切身感受到人心不古、人情薄凉......对周秉昆来说,他从木材厂工人到酱油醋工人,从工人进入事业单位再变成自由职业者,身份的不断改变,面对的对象不断变化,生活环境的不断变更,让他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不论是在积贫积弱的艰难时期,还是温饱解决,衣食无忧的年代,人的欲望都是不可捉摸的,而且是永无止息的,用欲壑难平加以描述,最恰当不过。而人心的变化、人情的薄凉在艰难贫困时相对比较缓慢,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变化的节奏明显加快。世界让他开始变得无所适从。当夜幕降临,他拉着妻子郑娟的手在路灯下缓慢行走着。这个自己生活六十多年的城市,在耀眼路灯的照耀下突然变得陌生起来。“他不由得回忆起了自己的一生,一个小老百姓的一生。他不是哥哥周秉义,做不成他为老百姓所做的那些大事情。他也不是姐姐周蓉,能在六十岁以后还寻找到了另一种人生的意义。他从来都只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从小到大对自己的要求也只不过是应该做一个好人。尽量做了,却并没做得那么好。因为有了一个叫郑娟的女人成了妻子,他才觉得自己的人生也算幸运。”在内心深处,他最大的期求就是“天可怜见,地可怜见,让我俩健健康康地多活几年”。
世事难料,已过花甲之年的周氏三人,老大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因为没有儿女也就没有了更多的牵挂;老二遵从本心与现任丈夫一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唯一的女儿因为任性让她操心不少,好在活到六十岁以后活通透了,也就接受了女儿不走寻常路的婚姻生活。再说,女儿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自己也就不需要过多地操心;老三原本两个儿子,大儿子在美国因为见义勇为殒命异乡,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深地留在了美国人的心里。小儿子尽管在事业上还算顺利,但是夫妻俩之间不断的战争着实让老两口伤透脑筋。几次三番的劝说不见效果,他只能对老伴说:“别管他们的事了,爱吵吵吧。管也是白管,咱们管不好的。但愿咱们的孙子有我这种福气,妻子是你这样的女人,而不是他妈那样的女人。”
一部《人世间》,围绕周家三代,尤以中生代为中心叙写故事。官场的、商场的、民间的,多幅画面按照一定的方式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帧包含情味、充满烟火色的人间浮世绘。其实,周家几代人所经历就是处在整个中国激荡变革时期国人生态的缩写。“他们这一门人家最精彩的历史,居然与自己的人生重叠了,,往后许多代中,估计再难出一个姐姐这样的大美人儿,也再难出一个他哥哥周秉义这样有情有义的君子了。”周秉昆的话其间充满了太多的无奈,也道出了人世间普遍性存在的事实。时光流逝,代际接续,人世沧桑,激进的变革让人心变得浮躁,烟火色失去了原始的古朴,多了几分刺鼻的味道。行走在人世间,每一个人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摆渡有限的生命,慢慢品读《人世间》,会找寻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