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圣诞节当天我发过一篇《静悄悄的圣诞节》,说明我家不过圣诞节的理由。 但今年我不仅给娃准备了圣诞礼物,还在家里布置了圣诞装饰。好吧,我就来写写为啥今年又要过了。
如果追根溯源,这事还得从今年小区组织的万圣节活动说起。
不晓得是不是因为我家这一带住了不少外国人,所以“洋节”来临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相关的布置和活动,营造出过节的氛围。万圣节的时候,小区就组织了上门要糖的活动。考虑到万圣节原本就是西方的鬼节,我没有给娃报名。
不巧我家隔壁的小姐姐在国际学校就读,她家有过万圣节的传统。活动前一天我家娃就应邀去小姐姐家同她一起布置,在门前的树上挂上灯笼,在围墙边拉上拉旗,在墙角贴上蛛网……娃回来后兴奋地跟我叽叽喳喳了好一阵。
活动当晚,成群结队的家长和孩子在小区里面穿行,去到参加活动的各家各户要糖。远远就听见了喧嚣的人声,娃自然也被吸引了。于是我们出门看热闹,只见一大群做各种装扮的孩子簇拥在一户人家的门口,主人正在给大家分发糖果。接下来队伍就朝着我家这边来了,他们的下一站就是我的隔壁邻居家。小姐姐已经一马当先地跑了回来通知妈妈开门迎客,同时热情地招呼正在看热闹的我家娃:“快来,快来!”
虽然之前娃她爸就反复提议了好几次,让娃不妨走近一点去看,但她始终坚定地拒绝了。爸爸无奈,只好扶着她爬上了家门口的鞋柜,这样她就可以站在高处轻松地看到隔壁家的情形。但没想到邻居家是邀请大家进屋去领糖,于是娃只看见了说笑着穿过院子的人群。
回到家里,娃她爸说,他感觉得出来其实娃是很好奇想去看个究竟的。但应该是我跟她说过万圣节如何不适合小朋友云云,所以娃一边压抑着一边渴望着。末了娃她爸说:“其实有什么嘛,你就当它是个活动”。
我想了想,对于并不具备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说,万圣节要糖确实也就是个活动。但我不让娃参加这个活动的本意,是不想把她暴露在一个怪异和恐怖的环境中,而我在人群中也确实看见了几个戴着鬼面具的人。
后来我和娃都没有再提起万圣节的事,不过在距离圣诞节还有好多天的时候,娃就提出了诉求:“圣诞节的时候我想像XX姐姐那样把家里布置一下”,我答应了。不久娃又提出希望得到一份圣诞礼物,我说会帮她转告圣诞老人。我当时的想法是,既然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无法回避,那我就当作带着她参与一次活动吧。
接下来我订了一棵香松。虽然它现在的高度只适合摆在桌面上,但我们也算拥有了一棵活的圣诞树。我告诉娃,我们要好好照顾它,这样以后每年圣诞节我们都可以邀请它来做圣诞树了。娃给香松起了个名字叫“小香”。她把附赠的几颗圣诞彩球放在树上比了比,得出结论:“有点大,等小香再长大些才能挂这些”。于是我们去宜家买了一盒小小的圣诞彩球,又买了一个“清水”的圣诞花环,然后用蝴蝶节、彩球和灯珠把花环和香松分别装饰了起来。
娃想要的礼物是圣诞老人,我给她准备了一个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拼装的圣诞老人音乐盒。 平安夜,我把礼物悄悄放在了她的床头。第二天一早,听见娃兴奋地叫我:“妈妈,你看!” 她把装礼物的盒子翻来覆去地打量着。我装作很惊讶地说:“圣诞老人真的来过了耶!” 娃马上看着我认真地说:“圣诞老人是假的,只有驯鹿是真的!” “哦,是吗?”这下我是真的惊讶了,“难道这礼物是小W叔叔送的?”(昨晚管家又装扮成圣诞老人来挨家挨户送过礼物) “那他是怎么进来的呢?应该不是他”,娃嘀咕着,似乎马上就说服了自己,只见她抱着盒子摇头晃脑地念叨着,“圣诞老人送我礼物啦!”
不过很快就发生了意外——当天上午,当娃催促着我在网上给她买一包气球的时候,眼尖的她瞥见了我的购买记录,圣诞老人音乐盒赫然其中。她立马叫起来:“妈妈,这个礼物是你买的呀!” 我正张口结舌地不知如何解释,娃却随即自言自语起来:“嗯,那就是妈妈买了以后让圣诞老人送来的。”
几个小时后,我陪着娃待在游乐园的沙坑里。正在专心玩沙的娃突然抬起头冒出来一句:“那个礼物应该是圣诞老人送的,因为妈妈说过,你希望明年圣诞老人也送你一份礼物……”
我知道娃老早就从装扮成圣诞老人的管家叔叔身上得出了“圣诞老人是假的”这个结论,但在得到想要的礼物,并且经过一番“推理”后她竟然相信了圣诞老人的存在(只是他不是她之前看到过的任何装扮成圣诞老人的人)。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我也愿意让她保有这样一份童真和梦幻。娃的童年已进入倒计时,说不准哪一天,她就会推翻自己对于圣诞老人的笃信。在此之前,就让她享受这份神秘的圣诞老人在平安夜带来心仪礼物的期待和快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