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时光这么成全,让沦落的乞儿变成倾绝天下的男子,让天真无邪的她变成惊才绝艳的少女。
命运如此残酷,让这一生一世之中的两个人,成为互相命运的翻云覆雨手,成为彼此命里最大的仇敌。
书中这两句话,道尽了黄梓瑕和禹宣之间的爱恨情仇和恩怨纠葛。
本簪讲述了黄梓瑕洗清杀亲冤案的过程。
也把黄梓瑕的初恋禹宣——这个颇具悲剧色彩的人物,浓墨重彩地进行了描绘。
当然,更有随着本案扯出来的线索背后的待解之谜。
本簪在第二簪九鸾缺的基础上,案情更加错综复杂,看似毫不关联的案件之间,始终有着丝丝缕缕的线索,把整部小说串了起来。
本簪逻辑框架清晰,内容充满悬念,情节跌宕起伏,既有人性的考验,也有命运的无常,更有情感的不可预测,读来十分精彩。
02
黄梓瑕心中的禹宣,是丰神俊朗、“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一般的人物。
为了禹宣,黄梓瑕不惜违背家中长辈意愿,执意想要解除自小和王氏家族长孙王蕴定下的亲事。
然而就是这个青梅竹马,在黄梓瑕家人被毒杀后,却迫不及待地向节度使范应锡递交了黄梓瑕杀亲的证据,使其颠沛流离、亡命天涯。
禹宣为何要在案情未明之际,就迫不及待地向节度使范应锡递交黄梓瑕杀亲证据?
究竟是谁想要灭掉黄梓瑕一家?
尽管黄梓瑕身处颠沛流离的处境,但这些疑问却一直盘旋在脑海,挥之不去。
星空浩瀚,繁星点点,人如繁星,虽命运多舛,但些末微光,至痛而发,犹如至亲之失,切心之痛,虽道阻且长,但为告慰逝者,唯有艰难前行。
于是,黄梓瑕当掉了禹宣送给她的玉镯作为盘缠,远赴长安,后在夔王李舒白的帮助下,重返成都府,欲查清这桩杀亲冤案。
03
而就在夔王决定去往成都府之际,却发现符咒“废”字被圈红。
果然,在即将到达成都府地界之时,夔王和黄梓瑕一行人遭到围杀。夔王被带毒的武器所伤,和黄梓瑕逃亡至深山。
追踪而来的刺杀头领,被黄梓瑕用计所伤。对于此人身份,夔王观其行事手段,已心中有数,遂让黄梓瑕放过他。
毕竟,
谁能够调动京城十司,将岐乐郡主当成武器利用,洞彻李舒白所有动向?
是大唐皇帝,还是当朝权势最大的宦官王宗实?
正如夔王对黄梓瑕所言:“世间种种,人心最不可测,谁知哪一个人和颜悦色的表面之下,暗藏着叵测杀机?”
04
面对不断的刺杀,夔王和黄梓瑕决定将计就计,来到成都府。
随后应邀参加节度使范应锡的接风宴。在欣赏歌舞表演之际,恰遇节度府官员齐腾当场莫名被杀。
除了远离观众席的表演台,在场之人都缺乏杀人动机以及杀人手法。唯有距离齐腾最远、最不可能当场杀人的表演者-公孙鸢,进入了黄梓瑕的视线。
公孙鸢是云韶六女之中的大姐,她的剑舞技艺,冠绝天下,人称公孙大娘。
在得知小妹傅辛阮和心心念念的情郎温阳殉情的死讯后,公孙大娘从扬州来到成都府,发现小妹傅辛阮的死因有疑。
公孙大娘经过明察暗访,得知以温阳之名迷惑小妹朝思暮想、又毒杀小妹的人原来是节度府官员齐腾,于是利用节度府举办的接风宴表演之际,杀死齐腾,为小妹报了仇。
而黄梓瑕经过仔细走访和分析查探,也得出温阳和傅辛阮之死并非情杀,毒死俩人的也不是砒霜,而是鸠毒。
原来,齐腾私生活极为放浪形骸,常以温阳之名行走在歌舞妓院之中。后俘获了傅辛阮芳心,并让其念念不忘十年之久,千里迢迢奔赴成都府投奔“温阳”。
傅辛阮万万没想到,真正的温阳好男风,而齐腾才是自己心中的“温阳”。
齐腾唯恐傅辛阮的出身阻碍其官场之路,为了摆脱傅辛阮,遂利用双鱼手镯中的鸠毒,制造了温阳和其殉情的假象,既除掉了知道阿伽什涅内情的温阳,又解决了傅辛阮,可谓一箭双雕。
然而,令黄梓瑕疑惑的是,经过查验,毒杀自己全家的也是鸠毒,而并非先前以为的砒霜。
可鸠毒历来是宫廷所有,而毒杀温阳、傅辛阮的鸠毒和毒杀黄郡守一家的鸠毒,却为何都是同一种毒呢?齐腾的鸠毒又是从何而来?这两起鸠毒案有何关联?
05
在案件的逐步推动中,广度寺高僧沐善法师进入了众人的视野。
在蜀郡百姓心中,沐善法师佛法无边;在禹宣心中,“沐善法师道行高深,是蜀郡最有名的高僧。”
黄梓瑕和夔王前往广度寺拜访,发现沐善法师在黄梓瑕心神恍惚之际,欲施行催眠,幸得夔王及时提醒。
沐善法师的行为引发了夔王猜测:沐善是否与先皇的御笔遗画,与鄂太妃的疯癫,与先皇驾崩时口吐的小红鱼有关?
眼见真相难以掩盖,沐善交代:十年前王宗实邀请作为高僧的沐善法师前往宫廷,为病中的先帝诵经祈福,先帝去世后,王宗实送了一条阿伽什涅小红鱼给沐善法师。后来沐善法师将小红鱼送给了齐腾。
而齐腾手中鸠毒,也来自于王宗实。
齐腾是王家表亲,王宗实作为王家人,给了齐腾鸠毒用于监视节度府范氏父子和沐善法师,不料被齐腾用于杀害无辜。齐腾利用鸠毒,使得黄郡守一家丧生,为自己在节度使范应锡那里谋了前程;而毒杀温阳和傅辛阮,则是为了除去这两个眼中钉。
沐善法师交代了对禹宣所作所为之后,返回寺庙途中,“不慎从台阶上摔下来,去世了”。
案情到此已真相大白:
禹宣是长安人,因兄长杀妻案被年幼的黄梓瑕破获,使得兄长被斩,其母上吊,至此沦落为孤儿,流落到成都府后,被惜才的黄郡守领养,并视如己出。
禹宣中举之夜,无意间从说书人口中听到黄梓瑕破获长安光德坊杀妻案,幼时的所有全部涌上心头,原来自己所爱之人黄梓瑕,就是那个让自己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
禹宣想到黄郡守一家对自己恩重如山,黄梓瑕对破案的这些事情也仅仅是“就事论事”,但是母亲和兄长之死、自己沦为乞儿的悲惨境遇,也历历在目......禹宣于纠结痛苦中,前往广度寺听禅,以求清心。
成都府节度使范应锡因为黄梓瑕屡屡针对自己子侄所犯之事,使得侄子流放不毛之地且回归无期,对黄梓瑕深怀宿怨。
沐善法师和范节度使范应锡勾结后,恰逢禹宣前来寺中解忧,于是沐善对禹宣实施催眠,唆使禹宣释放出了心中的毒龙。
禹宣从寺庙回到府中的第二天,主动送给黄梓瑕一个玉镯,镯中放入了齐腾提供的鸠毒,在黄梓瑕端羊汤给家人的路途中,鸠毒滴落在汤羹中,使食用后的家人中毒身亡。
禹宣在黄郡守一家被毒杀身亡后,知遇和养育之恩让其纠结,痛苦之余自杀。被齐腾和沐善所救,受其控制,冒充黄梓瑕笔迹写下自白书,上交给节度使范应锡作为黄梓瑕杀亲的罪证。
黄梓瑕因此被做实杀亲罪名。
真相大白后的禹宣彻底清醒,服用了齐腾给他的剩余鸠毒,自尽于狱中。
自此,黄梓瑕洗清了杀亲案的冤屈,重获自由。
而才华倾绝天下的禹宣,终因敌不过心魔而陨落。
06
夔王出发前被圈红的“孤”字诅咒,在被黄梓瑕施救后,已在不知不觉中暗淡。
但身边的重重疑点,却因为阿伽什涅小红鱼的再次出现,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齐腾手中的阿伽什涅小红鱼,和夔王手中的这条小红鱼,是否有关联?
夔王身边的种种离奇诡异之事,和王宗实有关系吗?
拭目以待下一簪天河倾,随着对夔王的步步紧逼,黄梓瑕勇破鄂王自杀案,并将所有真相一一展现。
这些真相的展现,让大唐的未来,也不再变得不可预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