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多年的好朋友向你表白,你会怎么做?
不同的人有不同选择,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我拒绝。”
“可是,拒绝后就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对方在选择表达自己的心意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了这个结果,既然对方都有勇气宣之于口,那我也应该无惧于友谊的改变。我总觉得,如果喜欢一个人,无需借助朋友的身份,何况,又如何甘于朋友身份。
可能会显得有点理智冷静,这也没什么不好,做事情有自己的选择依据,如果要说是原则也可以,至少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阅读,总结经验教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构建自身的观念框架。有了之前的各种条条框框,才能达到纵心所欲,不逾矩。
至于为什么要坚定地拒绝呢?不是模棱两可的答案,不是什么看看自己的心意。身边出现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我们关系的定义,认识的,同学,同事,朋友,爱人,亲人…从名称上看,就已经明白双方的界限在哪里。应该可以“向下兼容”,至少目前来说,无法接受从朋友变成恋人的关系。
这个位置的确认,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是双方共同认可。既然都认同,那就继续以这样的身份走下去,除非,关系不在。
另外一个原因,跟爱情理想有关。我可能比较悲观,不相信有所谓的喜欢很多年,出于怕失去而不敢表白,所以选择以朋友身份陪伴的“爱情”。那么,又有谁应该来成全你权衡利弊之后的年少的勇敢?
简单来说,在相识相知的无数个时间里,都有可能产生爱情,如果当时都没有发生的事情,又怎么会在好多年后发生?爱情说到底本身就是一个短暂的东西,别过了很久突然发觉某人的好,就算发觉了保持欣赏的心态就好。你的朋友越来越好,这是应该的。
对于爱情的理想,在于如果真的喜欢,不会看着他谈一场又一场的恋爱,不会在自己经历了几个人后,兜兜转转还信誓旦旦地说,我爱对方。爱情不是明晃晃地选择比较后自欺欺人的自我感动,人可以丑陋自私,但不能虚假。
从这个问题,还可以延伸出对其他两个问题的探讨。一是男女之间是否有纯友谊,二是爱情的时机。
男女之间是否有纯友谊?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意思的是,会呈现出,男生不相信有纯友谊,女生相信有,这样的一种对比。我的看法是有,不过异性之间的友谊是有明确的界限的。以我自己来说,我的好朋友们都是女性,会有男性朋友。“朋友”和“好朋友”之间只差一个字,彼此的距离却是难以跨越的。
不是什么死板,固执,而是以我们目前的修为来看,应该要充分尊重人性。再者说,有个非常理想化的想法,“最好的异性朋友应该是我们的爱人”,那个要陪你共度余生的人值得一个最特别的位置。他值得这世间所有的美好。满心的期待与祝愿,一定会是一个愿意的人。
爱情的时机。《请回答1988》中狗焕的那句内心独白: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道出了多少观众的遗憾。在他和德善的“爱情”中,本占据先机,时机对他来说只是附加分。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会有那么多的戏剧情节,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压垮爱情的一根稻草。
爱情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好的爱情却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耿耿余淮在十年后迎来最好的结局,我们普通人有多少个十年?
错过就是错过,没有办法弥补。没有发生,那也是天意,强求不得。这里的“强求不得”,既包括我,也包括对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