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

作者: 千禾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20-01-16 16:37 被阅读0次

    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阴

    在我们老家,都把母亲的母亲叫gaga,平声,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汉字就用拼音代替。小时大家都这样叫,长大了才知道母亲的母亲有多种称呼。比如石头老家那边,把母亲的母亲称作姥姥,读书后也知道北方多把母亲的母亲叫姥姥,南方则把母亲的母亲叫外婆。各地称呼很不一样。

    我结婚生了女儿后,也涉及到如何让女儿叫我的母亲。女儿从小就对亲戚间的辈份及称谓没啥了解,因为我也对此比较迷糊,我自己教了女儿一个称呼,让女儿叫我母亲“家家”(gaga近音),叫我父亲“家爷”。由此,女儿从小就一直这样称呼起来,还带动姐妹几个的孩子也这样叫我们的父母。

    我一直没去考证到底有没这个叫法,但我们家都挺接受这个新的叫法,连我父母都很高兴这样被称呼。所以,家爷、家家,就成为我和女儿约定的对母亲的父母的称呼。下文说的家家,是指我母亲的母亲。


    记得小时候,母亲是家里老大,嫁得也不远,和娘家就隔着一条河,要是到河边大声呼叫,娘家妈妈很快就能听到。不过,那时的河过去还不太方便,需要绕行到上游过桥再去对边家家那儿,旱季的时候就可以走近路直接从淌河而过。

    对我家家的印象不多,甚至对她的音容相貌都不太记得了,但记得几件印象深的场景。家家一共养活五个子女(那个年代每个母亲几乎都有孩子有夭折的),据母亲说家爷(母亲的父亲)很是重男轻女,母亲出生后,家爷发现是个女儿,不高兴,把还未满月的母亲丢到外面树下。后来家家不忍心又抱回来,所以母亲后来总念叨说自己老了咳嗽就怪家爷小时丢弃受凉的缘故。这说法我也没问过家家无从核实,因为家爷很早就去世了,我从没见过。母亲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妹妹和母亲嫁得很近,都在一个村组。

    每年过年,正月初二,我们几个孩子都会去给家家拜年。那时孩子多,成群结队约起,去了满屋都是热热闹闹的孩子,家家很高兴,会拿出好吃的招待我们,走的时候身上荷包也会装的鼓鼓的。虽然离家很近,但我们会在家家那儿住一晚,晚上睡觉时,总觉得家家咳嗽得厉害,年龄越大越咳嗽,常常咳的喘不过气来,母亲说是家家月子里没有养好身体的缘故。


    那时最开心的也是每年过年都要去给家家拜年,那边还有一些亲戚,但我都记不大清楚,就只喜欢呆在家家家里。每次去了回家时,家家都会在门口送我们,一直站在门前场院尽头目送我们。我有时快走到河边再回头,发现家家还拄着拐杖站在门前看着,那种孤单的目送的情景一直保存在脑海里。

    再后来,应该是我小学时,家家去世了,我们去参加她的葬礼,其他的也记不清,只记得晚上很晚我靠在椅子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有人把我摇醒要剪我衣服的一个角,当时是剪的里面秋衣的一角,说是要剪了放进家家的棺材里,每个她的直系亲属的孩子都要剪的。

    感觉从那以后,我对家家的记忆就断片了,而且遥远的记忆越来越模糊。家家去世时,最小的舅舅应该还没成家,小舅舅和我大姐大不了多少,后来三个舅舅相继生儿育女,我没上大学前,过年还是都要去舅舅家拜年,那时不去母亲会不高兴。但是工作结婚后就去的少了,因为舅舅的孩子们也先后结婚了,初二他们也要回娘家,所以对家家的记忆就越来越遥远。

    有时想想,夫妻也好,亲情也罢,可能真的不过三代吧。超过三代,能记得名字或者能有很深的情感记忆的不多(现在孩子少也许可以延长到四代)。但不管多遥远,我对家家每次目送我们回家的场景却是终身不忘。虽然人走这一路,也许真的就是和自己的亲人渐行渐远,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但记忆深处的情感纽带却是无法根除的。

    如今,母亲在几年前也追随家家去了天国,我想,她们母女应该是再相见了的吧!希望她们在天国不再受苦受穷,幸福快乐的生活!

    永远存在记忆里的家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vf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