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钱
年轻时,我们奉行这样的观念:赚钱不花钱,活着没意义。
到了一定年纪才明白,不把钱当回事,钱也不会把你当回事。
挣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水推沙,我们的钱包一不小心就瘪了。
现在,我越来越赞同一句老话:汤若无盐不如水,人若没钱不如鬼。
什么时候心最苦?治病时,你的兜里比脸还干净,这时心最苦。
什么时候最丢人?用钱时,你低声下气地四处求人,这时最丢人。
作家李敖在《钱是个好东西》里讲过一个故事。
司马光当宰相时,经常会有人上门拜访他。
他与人聊天,最常问的问题就是:“你家有钱吗?”
很多人好奇司马光为什么要这样问。
司马光解释道:你这个人没钱,就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有钱你才会有独立的人格,这个官你随时可以不做。
钱不仅能使你不致饿死,还可以保护自由。
说得多好,钱是护身符,是渡苦海的船。
该花的钱,千金万两都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一厘也要省。
人到中年万事休,唯有金钱可解忧。
2.养生
45-55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龄段。
我们都说它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
医生们却称之为:人生旅途的沼泽地。
这个年龄段,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器官开始衰老,各种问题频发。
人到中年,该置顶健康了,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家人。
两点养生的建议。
一是养生,先养身。
少喝酒,少抽烟,从根源上堵住健康的漏洞。
多运动,多注重膳食营养,养护好身体。
同时,坚持每年定期体检,对有问题的指标及时跟踪复查,扫掉隐患。
二是养生,要养心。
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癌症性格”。
现代医学发现,长期处于焦虑、恐惧、悲哀等情绪中,这些坏情绪会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癌症的发生率。
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该忘的忘,该放的放,心中无忧,身体才会无恙。
哲学家有一句名言: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
顾好身体,就是中年人的责任。
当我们有一副好身体,才有资格护家人周全,才能享受天伦之乐。
3.不鸡娃
对中年父母来说,生活的难,一半是谋生计的苦,一半是孩子教育的愁。
尤其是后者,教育是压在他们身上的大山。
一道错题就能让他们抓狂,一次考试失利就让他们揪心不已。
这应了彭凯平教授的一句话:这个社会最容易让人引起焦虑的地方,教育是其中之一。
盲目跟风鸡娃,只会让孩子压抑,让自己焦虑。
儿童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把家长分为“园丁”和“木匠”两类。
前者以孩子的习性为主,不过分干预。后者以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为重,步步改造孩子。
好的父母,都是园丁。
他们只提供孩子自由生长的土壤。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这是解脱孩子,也是成全自己。
4.
巴尔扎克说过:
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应该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中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人一旦到了中年,就成了掌舵的船长。
我们的生活放眼一看,一事接着一事,一关跟着一关,让人不得歇。
但仔细捋清了,你会发现最重要的事不外乎三件:钱、身体、孩子。
走到人生半坡,学会调成极简模式。
当我们能搞定这三桩大事,其实也就搞定了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