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生活目标和梦想。但很多人即使非常努力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拥有了财富和地位,但并不感到幸福;有些人的生活一直在麻烦和困扰中轮回,却一直在抱怨他人抨击社会,离幸福的距离更是遥远。而有些人似总有好运眷顾,在云淡风轻中享受着生活的惬意!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是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人会有幸福感是进化遗传的结果。幸福的人往往更健康,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结婚和生育后代的可能性也更大。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得到和失去中的努力向前,有时顺利,有时波折,有人认可,有人非议……是否幸福?关键在于你怎么看?你怎么办?
幸福是一种能力,那些幸福感满满的人(实际也不一定是成功人士),就具有这样的能力,这除了遗传因素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和成长的,关键是在思维聚焦模式的改变、积极心态的培养和面对问题的方式调整。
一是避免“负面偏好”的强迫性聚焦。我们常常感到不幸福,是受到了“负面偏好”的影响。幸福感低的人,这样“负面偏好”的心里机制比较强势,总是更多在意失去什么?而不太关注已经得到的,如赚到100块钱,只高兴一两个小时,如果失去100块钱却会难过一整天。看到有半杯水的杯子,只看到还缺的多少水。“负面偏好”有好的方面,是进化赋予我们祖先的一件有力武器,给我们以警觉、安全和提升努力的目标,但过多的关注坏消息,对人的幸福感来说则是灾难,会让我们焦虑、愤怒、沮丧、绝望,会放大了不如意的感觉,这是幸福的敌人。
二是培养积极的心态。理解积极的心态?首先要避免两个模糊认识。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说过“事情没有好坏,都是人的思想在作祟。”那如果想要幸福,是不是只要活得神经大条一点,凡事都不计较就好了呢?这可能没那么多负面情绪,但不能说是真正的积极心态。
另外,有人认为,做人乐观一点,凡事看开一点,多想想好的方面,这就叫积极心态。但是这种想法有一个缺陷,举个例子:一个人年纪轻轻就得了癌症,还是晚期,能生存下来的概率很小。这个时候我们能劝人说,看开一点,多往积极的方面想一想么?所以这也不能说是积极的心态,这种盲目乐观的说法的误区在于,幸福并不等于开心这种积极情绪。
那什么才是科学的积极心态呢?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中提到健康模型和疾病模型。疾病模型是指当我们生病了,于是就想我生病了,需要去看病。 健康模型这是指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会想到我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免疫力不够,因为我缺少锻炼,所以等病好了,我要加强锻炼。
这种健康模型的思维就是典型的积极心态的体现。它的意义在于,我要在问题出现之前做好准备,哪怕最后真的会生病,我也要比别人更快痊愈。所以要获得幸福,我们不仅仅要摆脱生活中的不如意,更应该想办法让自己从智力、情感、心理、人际关系、人格全面发展。
这里特别要注意和区分的是,你不能总是想着我有什么不足,我要怎么做才能改善这些不足,就更容易让你关注到自己的缺点,反而会固化这种缺点。如果你总是想着我学习能力比较差,所以学东西效果总是很不好,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降低自己的主动性,进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
相反的我们应该多考虑自己有什么长处,并且思考如何发扬自己的长处。一个人即使比较优柔寡断,但往往他思考问题也会比较周全,那么多练习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可能他做的决断就会比做事冲动的人更合理。一个冲动的人往往也对生活也更有热情,如果把这种热情放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往往他的学习效率也会高于其他人。
所以真正的积极心态,就是看待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并发扬自己的长处,让自己从智力、情感、心理、人际关系、人格全面提高。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到关注自己的长处上来,自尊心水平也会获得相应的提高,自我效能感也会加强。
三是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千万不要光顾着抱怨和焦虑,而是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办法,主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脑子总是在思考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负面偏好”机制会进一步放大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更加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而当我们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反而会忘记目前遇到的情况是多么的窘迫。
如你参加比赛输了,就专注于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如果跟伴侣之间出现了矛盾,不要忙指责谁对谁错,要想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学习伴侣之间如何沟通;如果工作总是得不到晋升,就要考虑自身需要改进的方面,或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规划,而不要深陷其中。
所以,幸福的人应该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都能从中得到启示,特别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积极面对而不是抱怨生活。积极学习,主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我们离幸福更近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