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从表面上看,是一本有趣的童话故事。但细细品读,你会发现,这更是一本很好的心理疗愈书籍。
该书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毕业于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在该书中,他以深入浅出的笔触,通过讲述蛤蟆患上忧郁症以后,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最终走出了阴影,重新找回自信的过程。
故事的主角蛤蟆,是个热情、时尚又多金的成功人士。他继承了祖上的产业,住在宽敞豪华的蛤蟆庄园里,令人羡慕。他言语风趣,是朋友们的开心果。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莫名其妙的抑郁了。不想打扮,不想整理房间,衣服邋遢不堪也无动于衷,跟从前的他简直判若两人。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眼看着蛤蟆的光景如此凄惨,健康状况如此糟糕,朋友们不能坐视不管。在河鼠、鼹鼠、獾的强烈恳求和施压下,蛤蟆十分被动的去了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家。
一开始,蛤蟆以为苍鹭会告诉他自己该做些什么,却被苍鹭质问,究竟是他的朋友们想要他来,还是他自己为了得到疗愈而来?
这看似没有礼貌的话,犹如一记重锤,一下子敲醒了蛤蟆。是啊,如果只是为了取悦朋友们,这样的咨询有意义吗?
你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能治愈自己心灵伤痛的,只能是自己,医生充其量也只能起到引导和协助作用。
蛤蟆不再抗拒,他竭力揣摩着苍鹭医生的话:“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他开始发自内心的配合治疗。
到了第二次约定的时间,当苍鹭问蛤蟆,他感觉如何时,蛤蟆习惯性的答道:“挺好的”。这是他的真实感觉吗?实际上并非如此。
从蛤蟆的经历中,我们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些自己的影子。很多时候,为了取悦别人,为了得到大家的肯定,习惯性地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不惜贬损自己。长此以往,内心真实的自我被压抑,情绪找不到出口。就像蛤蟆一样,最终抑郁了。
在苍鹭的引领下,蛤蟆开启了自己人生的解惑之旅。最终,他遵循了自己内心的意愿,勇敢地与獾竞争,保留了校董一职。而对于自己并不喜欢的家族酿酒事业,也果断的做了了结,卖掉了蛤蟆庄园,转而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房地产工作。
在蛤蟆不断疗愈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尤其是三个状态和四个坐标。
三个状态:
1.儿童自我状态
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表现得顺从,没有主见,一切的事物都依赖于他人。即使内心不愿意,也没有勇气做出反抗。
就像蛤蟆从前的日子。从小,他就被父母安排好了,要做家族企业的接班人。父亲对他的教育是严苛的,极少对他露出笑容。而母亲,对自己的丈夫也是低眉顺眼的,不敢对蛤蟆表现出过多的疼惜和爱怜。
这就导致了蛤蟆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态度,因为,哪怕他再怎么努力,似乎也不能令长辈满意。他只有将自己的情绪压抑起来,努力迎合他人,表面上装出十分开心的样子。
当他们在权威的高压下无处逃遁时,也可以表现为怄气、撒泼、无赖等等行为,很容易被人视为不成熟的表现。
很大一部分人,负面的情绪在长期压抑找不到出口时,永远活在阴影之下,最终抑郁成疾。
2.父母自我状态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内心十分膨胀,他们看待周遭的人和事时,总是十分挑剔和严苛。
就像蛤蟆的父亲以及獾一样,十分自负,很容易戴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
除了对待他人,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也会折磨自己,在不觉中自我惩罚。不是在挑剔,就是在鄙视别人和自己。
3.成人自我状态
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脑子里也没有被父母驱使的声音,能够冷静的根据当下的情况来思考。
只有处于这种状态下,人才能学到新的东西,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
不由得想到了一则小故事:有一个画家,他在街头画画。为了测试一下自己的画受欢迎的程度,他让围观者将不喜欢的部分勾划出来。结果,画上很快被涂得满满的,这让他的自信心很受打击。
但他没有气馁,而是转变了一下思路,画了一幅同样的画,让观众将自己喜爱的部分给勾画出来。结果,意想不到的是,画上也很快被涂得满满的。
这时候,他恍然大悟,原来不管怎么做,总是有人会喜欢,也有人会不喜欢。既然如此,又何必刻意取悦他人呢?做自己就好了。
这或许就是处于成人自我状态下的一种思考吧。冷静客观地看待自我和他人,才能收获更多的愉悦。
四个坐标
1.你好,我不好
这样的人,就像之前的蛤蟆,因为无法掌控人生,内心焦虑、惶恐,注定是个悲观主义者。在他们的眼中,看到的是别人的欢乐,而自己,只有无尽的痛苦。
2.我好,你不好
这一类人,相对应的是父母自我状态。他们喜欢攻击、指责他人。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子女更希望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3.我不好,你也不好
这样的人,想必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吧。
4.我好,你也好
这是人生最完美的状态。心有阳光,目之所及,必定也是芳草萋萋,鲜花盛开。
被治愈后的蛤蟆,真想把自己的情绪温度计打到满分。对自己的未来,他有了全新的规划,并正着手去实施。而朋友们,也各自都有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在前方等待。
相信自己的成长,也欣赏他人的美好,人生,夫复何求?
这一类的心理疗愈之书,读完之后总能给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当然,最关键的是立即去执行。谁都不能替你的人生做主,只有你自己,才能为自己的一切负责。
就像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所提及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有的只是你自己”。改变你能改变的,接纳你所不能改变的,就从当下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