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蔡崇达的《皮囊》,还是三四年前的事了,记得当时是被吸引得一口气读完的,读完后那种感同身受的心情有些久久不能平复,这几日略觉精神无趣,偶的想起重读《皮囊》,又是一口气读完,许是这几年的经历让我更深刻了一些,感受没有第一次那么震撼,令我侧重思考的点也同第一次有些不一样。
《皮囊》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与他父亲母亲,母亲的外婆,童年伙伴,大学室友之间的故事,故事讲的真诚而生动,很多有关情感的细腻描写更是令读者动容,故事节奏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引人入书,不知不觉间便是又一次一口气读完。
第一次读《皮囊》,对里面描写他父亲中风住院以及在家里康复训练父亲发脾气等这部分内容感触很深,这全部的经历我都完整的经历过一遍,父亲12年中风至今,其中的挫折和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看到书中作者的父亲中风后的行为习惯和表现,真是和父亲有太多相似点了,看到这里,让我知道原来别人家的瘫痪病人也是如此,病人中风后的一些令亲人痛苦不解的行为可以理解为瘫痪病的后遗症,而不是病人个人的原因。
这一次再次读到描写他父亲中风后的生活这部分,感触没那么深,反而觉得作者写的还不够深入不够生活不够真实,真实比书里描写的更残忍,当然,温情、温暖的时候也是有的。
第二次重读,更吸引我的部分是作者的成长轨迹,他从初中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对比他的童年伙伴,大学同学,他们一个个都离经叛道最终没有走上正途,而作者因为走对了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过上了让他曾经的小伙伴们仰望的生活。
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懂事要趁早是怎样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生决定命运的转折点其实就那么几次,作者蔡崇达就是那个早早就懂事的男孩,没有叛逆期,早早的就对生活和工作有了规划,而曾经和他玩的很好的朋友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路走着走着就偏了,最后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有如云泥之别。
这部分内容,也不禁让我反思自己,对比我的同学们,我现在的发展只能打个六七十分,曾经高中和大学成绩都不如我的一些男生,坚持读博深造,现在已经是某些大学的副教授。大学里的教授,这份职业其实是我对自己的最高期待,然而却在研三时放弃了这个梦想,心里总觉得是一种遗憾,虽然成功不是只有一种模样,但我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却做了一个懦夫。(憧憬期待能成为大学里的女教授,但考量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觉得自己还是不太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所以当年放弃读博了。)
许是这几年的生活令我更深刻又或者是更麻木更不走心的缘故?重读《皮囊》,找不到初读时的震撼,但依旧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好读的书,也值得读一读的书,推荐给有缘的朋友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