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驹隙杂拾》,收录了乔省予先生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近30年的诗、词、书法、绘画作品从历史的、人文的、社会的(包括政治的)多角度剖析回望乔老先生的一生,有历史的纵深、有时代的疏离、有人文的关怀、有艺术的熏染,读之,令人震撼。时代的一粒灰,落到具体某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从解放初期不甚明了的成分到半百之年携子下放白驹马家村,乔老先生如风中的一片树叶,活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然,位卑未敢忘修身。无论身处何处,先生始终秉持一颗与人为善的初心。他的诗,朴璞自然,朗朗上口,如白乐天写《卖炭翁》一样悲天悯人。他的词,典雅敦厚,于细节处见生活中的小哀伤,小确幸。
一诗一词,一字一画,都可以让人读到在乔老先生身上投射的普通老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情怀。
乔老先生从繁华的江南城市,于半百之年携幼子来到海边古镇下的一个偏僻乡村。生活的困苦没有压倒他,他反而被村民对他们父子释放的善意所感动。他像杜甫一样为村民们窘迫的生活报以深深的同情,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援之以手。最鲜明的例子,是他为邻居买来蚊帐和雨靴。多少年后,当乔老先生已经回去无锡,受惠于他的邻居依然念念不忘他的援手。他的文字是真诚的,他的诗词是有温度的,他的字和画是传递着善意和美好的。
“驹隙杂拾”四个字,令人回味。驹,就是乔老先生下放的白驹古镇马家村,一呆就是七年。于一个人而言,不算短,于大千世界而言,不过是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悟,把它记下来,便是杂拾。可是,谁的人生不似白驹过隙?谁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悟,不是杂拾呢?鸟儿从天空飞过,没有留下痕迹,可是,天空知道,它飞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