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搏击也好,传武也好。这个事情,其实并不复杂。
只要你保持高频率的对练,哪怕没有章法,你也会得到一些东西。毕竟不比于需要天赋和积累的专业知识,人对暴力技巧最优解的探索过程,是行云流水的过程。就像幼年的狮子练习扑杀猎物一样,即使没有引导,也能很快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动物的本能。
言归正传,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练之后,你首先会发现,(普通人)无论是出拳还是出脚,其实都是很慢的;而踢击破绽大,拳击打不到关键位子就不痛不痒。
这个时期,你就会开始关注出拳/出脚的方式:
普通人的出拳,要么是肩膀带动小臂回拉蓄力出拳,要么是干脆抡王八拳。而你站在对手的角度就会发现,这样的出拳动作幅度特别大,很好进行躲避甚至是反制——我跟小白对练最爱做的就是接拳背摔,贼鸡儿帅。
这样的出拳动作,具体的流程是抬肩,收肘,然后大臂往前带动小臂出拳,力量的来源主要是大臂与肩胛周围的肌肉。
站在对手的角度,最明显的动作特点就是抬肩。只要注意到了这一点,剩下的就是用同侧手臂进行格挡了——而这在标准的预备式或警戒式下,只需要上下移动小臂这一个动作而已,相比攻击方抬肩后的一系列动作,无疑可以在攻击到达前完成格挡。
再说出脚。普通人的出脚也大致两类:一类是前踹攻击腹部,一类是扭身鞭腿攻击腰部。站在对手的角度看,同样很明显。
先说前揣,动作分解为:保持屈膝提高大腿、勾脚掌小腿前蹬,力量源于大腿肌肉。杀伤力不错,但是前提是大腿需要提升到合适的高度攻击要害部位,且无法调整打击路径。作为防守方,我会通过提膝判断出脚时机而侧身躲避攻击,尝试低鞭腿攻击对方支撑腿或绊摔。
然后是鞭腿,动作分解为:上半身和腰部侧旋、攻击腿由腰膂带动横向踢出。显著的攻击特征为侧身站姿时攻击脚后置。防守方若为预备式,至于上身侧弯,将格挡的手臂置于受击侧的腰部保护要害即可。同样地,这时最好的选择就是破坏对方的重心,这也是作为起脚方最大的风险。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于一般人本能式的攻击模式就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了。既然这些攻击模式有如此明显的前兆,那么解决问题的方向也就明确了,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思考方向。
最典型的便是寸拳,通过缩短拳路来减少防守方的反应空间,但牺牲了打击力的上限;而拳击和大部分武术,则都选择利用(脚蹬地)-扭腰-送臂的甩鞭效应,增加力度的同时,也省去了动作幅度过大的大臂回拉。
而出脚的方面,有一句话叫做“起脚半边空”,因此在出脚时机的选择上,需要十分谨慎。在较远距离上的垫步出腿(踹、弹),对于距离感不够强的新手往往有效;但对于经验丰富的对手而言,最好的选择还是先用拳进行佯攻,在对方调整重心或者是其他难以有效预防时再进行踢击;或者单纯只讨论踢击的话,则以低段的扫踢为主,保持在对方手臂的活动范围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