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

作者: 墨猴_b453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15:52 被阅读0次

小姑四十八岁了,四十年前,她才八岁,正是上学的年纪。可惜家里父亲死得早,仅靠母亲九斤老太种田养活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小姑最小,也最懂事,上完小学后家里供不起她读书,她就自己背了书包回来了。几个哥哥没读初中就外出打工,姐姐也都嫁得远。家里就剩小姑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有腿疾,常年服药,这让本不富裕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小姑十二岁辍了学,回来帮母亲干活。农忙时节,她一个人整日整日地泡在田里收割,常常是收完自己家的还要出去帮别人家干活挣一点钱给母亲治病。

转眼十年过去了,生活一如既往地平淡安宁。小姑二十二岁了,村里远远近近的人家都知道这家有个好姑娘,勤劳善良,说媒的已经连续几年上小姑家说亲了,但小姑不肯嫁。“我娘病着哩,家里一个照顾的人都没有,活儿谁来干?不嫁了不嫁了。”小姑看着说媒人难为情地说。“那可不行!我不用你管,不能让我耽误了你一生。”九斤老太强烈反对道。“姑娘,别说这样的话,不嫁是不行的。这样吧。就说个离家近一点的人家,河边有户人家,小伙子比你大六岁,人好又勤劳,家里父母双亡,没有老人需要照顾。这样也方便你时常回来照顾你娘。你看行不行?”说媒人道。小姑想想,也觉得不是不可以,便听了媒人的。第二天早上,媒人带了一个高个儿的男人进了小姑家。男人名叫刘明,人长得结结实实的,看起来很实诚。小姑和刘明第一次见面也没说话,稍坐了一会儿,小姑便扶着九斤老太跟了媒人去了刘明家。

刘明家是真苦,一间毛坯房已经摇摇欲坠,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好在刘明有一身力气,那个年代有力气可以种田,可以出去做工,总之,养活一个家还是可以的。他现在缺的是一个能帮他操持家务的勤劳妻子。条件虽然苦,但小姑没说什么,只为了离家近,方便照顾母亲,她就答应了。

1992年年底,小姑嫁了。没有丰厚的嫁妆,只请人做了两口衣箱,一张新床,请生产队来喝了一顿喜酒,也算是热热闹闹了。

婚后,刘明努力挣钱,四处去做小工。小姑勤劳,除了操持家务,照顾母亲以外,还能帮村里人家做些棉鞋、毛线衣挣一点儿零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小姑的脸色也红润了起来。第三年正月里,夫妻俩有了第一个孩子。有了孩子,刘明更加舍得下力气干活,还新学了开三轮车。

2000年,刘明靠着攒的积蓄和借的一些钱买了第一辆三轮车。大红的绸带扎在反光镜上煞是好看,映得小姑一家人的生活红红火火的。

2002年,村里一部分人家已经建起了红砖瓦房,刘明趁着开三轮车把债还清还赚了一些钱,就和小姑商量着砌房子,为了节省开支,夫妻两人常常天不亮就起来烧窑做砖,窑就造在老房子后面的空地上。刘明做砖,小姑挑砖,夫妻二人没日没夜地总算做够了一栋二层楼房的砖,又请人齐心协力造了一栋新房。新房造好后,做了过火酒小姑和刘明商量着就把九斤老太接过来一起住了。

孩子也到了读书的年龄,老人家三病两痛总需要医药费,加上砌新房还背了债。刘明和小姑的压力也变大了。光靠刘明开三轮车还是不够,加上小姑要照顾孩子和老人,要做家务,要种菜浇地,更没时间做那些纳鞋底儿、织毛衣的零碎活儿了。

一天,小姑从集市上回来,兴奋地对刘明说:“我想了个主意,咱们在村里开个小商店吧。现在村里的小卖部没什么东西卖,大家要买个啥还得往集市上跑,集市又远又得好几天才赶一回。咱家住在村子的中心,大家来买东西也都方便。你看呢?”刘明听了,眉头舒展开来,哈哈大笑“没看出来呀!你还有点经商的头脑。这样孩子和咱妈也都能照顾上。”

说干就干,小姑买了几个大货柜往家里一摆,又让刘明开着三轮车去县里进了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吃食、文具……总之,凡是平日里大家要用到的东西小姑这里基本都有。

小姑的东西不仅卖得便宜而且质量还挺不错的,她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薄利多销哇薄利多销,哈哈”因为她夫妻二人心地实诚,讲信用,性格又温和有礼,商店生意一直很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村里的人家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种田的越来越少。刘明也动了外出打工的心思,总听别人说外面马路多宽,城市多干净,可自己最远也就去过县里,做的最大的生意也就家门口这几个熟人老顾客的生意。出去闯闯说不定收获更大。刘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姑说了,小姑一向支持刘明的决定,便鼓励他道:“你决定了就去吧,家里有我呢。”

2006年,刘明收拾了铺盖,背了行李去了郴州。依然开商店,但做的是全国人民的生意——做批发商店。小姑在家一直照顾上学的儿子和九斤老太,夫妻俩时不时在村里装了电话的人家里通个电话。小姑总让刘明别担心家里,叮嘱他要很照顾好自己,刘明思念小姑和孩子,更加努力挣钱,除了过年几乎天天都在工作。

过了几年,刘明发财了,但他这个乡里娃觉得一个人在外发了财还是不够意思,便把村里的一批年轻人也带到了郴州。村里出了个刘明,把大家伙儿的日子都带得蒸蒸日上了,乡亲们都很感谢小姑他们一家,常常给小姑送这送那。小姑脸上也觉得有光。

这是2017年的春节,刘明开了一辆黑色的小车回来,接上了小姑和孩子还有九斤老太就往县里开。小姑问:“去哪里?”

刘明答:“我在外面打工也有十年了,钱也赚了,现在只想一家人在一起过安生日子。”

“啥意思?”

“眼看着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我把郴州的店子卖了,在县里买了套房子,以后打算就在家乡发展了。没和你商量,就是怕你不同意。”刘明握方向盘的手紧了紧。

“哎……哪能不同意呢?说实话,谁不希望留在家乡呢?这些年,我天天盼着你回来,但又怕你回来一大家子没法养活。现在,你都安排好了,我当然要支持。”小姑看着刘明充满真情地说。

刘明听了,喜笑颜开:“那就好!那就好!我要带你们去看的就是咱们的新房子。”

“真好,爸爸也回来了!我终于能天天见到我爸爸了!”孩子在后座拍手欢呼道。

旁边的九斤老太缺着牙咧开了嘴笑:“姑娘啊,你命好,嫁了个好男人。我也跟着沾光了。”

“妈,是时代好了,也亏得我夫妻俩还勤劳肯干,不然哪有这幸福日子哩!”刘明接过老太的话说。

“是啊是啊!时代好了,再也没有苦日子了!”九斤老太笑得浑身颤起来。

小车载着半个世纪的欢欣与苦楚向着光明温暖的好日子奔驰而去,消失在路的尽头……

相关文章

  • 小姑

    小姑是个能干又苦命的女人. 我爷爷奶奶是当年被下放到农村的,在我们村里是独门独户. 在那个年代,若身边没有亲戚帮衬...

  • 小姑

    小姑是丈夫的妹妹,孩子们的姑姑,比我小3岁,我嫁进夫家时,她刚刚18岁,纤瘦的身材,白白的皮肤加上一张五官并不精致...

  • 小姑

    小姑和她是发小,感情深厚。 她在医院上班。 这天,她正在打扫走廊,手机响了,是小姑打来的。 “丽,几点下班呀?” ...

  • 小姑

    感谢你!对我这么好,指引着我往正确的道路走,谢谢你!小的时候,提供给我衣服;长大了,提供给我钱;再大一点,给我提供...

  • 小姑

    一八年的春节大概是三十多岁以来过得最糟心的一个春节。 本来就因为自己个人感情上的一件事,弄得全家年过得都不是滋味,...

  • 小姑

    小姑四十八岁了,四十年前,她才八岁,正是上学的年纪。可惜家里父亲死得早,仅靠母亲九斤老太种田养活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 小姑

    小姑只比我大几岁,但在我心中,她是一位长者。 小姑是我众多亲戚当中小时候每年过年唯一一位给我们姐弟两个红包的人。 ...

  • 小姑

    这个命题酝酿已久,却总也无法下笔。对于一个能够时常聊天、每次回家都能见面的亲者,貌似很难简单地用语言或文字便能准确...

  • 小姑

    我坐在家里,刷着网页,妈妈打电话来,告诉我,小姑去逝了。 “啊”听了这个消息,我心里空了一下,一个刚六十...

  • 小姑

    这是个悲剧故事,也算是我有勇气把它写出来了。小姑是我爷的最小的女儿,不过却不算是我爷爷的正式女儿了,因为我大爷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cboftx.html